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卢梭政治思想中的自由悖论问题是200年来西方政治思想家争论的焦点。卢梭的政治思想与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具有很大的区别。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并非没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和本性享受着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自由,而不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侵犯也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只有在人类签订社会契约,摆脱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时才可能出现。卢梭认为,个人的自由就是对代表公意的法律的遵守,而这种自由在自然状态中是不存在的。卢梭这种对自由论证的逻辑并不存在矛盾,其关键点就在于人的自由只有在政治共同体中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著作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总体任务是人的自由的实现,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和道德公民,并将二者统一于总体目标。自然人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培养拥有国家整体向心力的"爱国公民"则是道德公民教育阶段的终极目的。其道德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功利化、道德价值多元化等问题,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教书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尊重公民个人的价值与追求,一切从“你”——一个具体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自律”和“规则”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公民“清醒的思考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与仪式教育对公民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极大地加快了其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于玲玲 《成人教育》2014,34(9):17-22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熊子容,对公民教育有着独到的思考与认知:公民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培养具有良好品质的个人,更是培养良好的公民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在原则上应注重"社会心理"、"道德训练"、"社会估值"、"社会团体"、"公民性质评价"、"民主主义"六大问题;公民教育实施方法包含有公民课程形式、公民课程设计、公民教学方法;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充实人民生活,谋求社会生存,发展人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以期实现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促进世界大同。熊子容公民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又体现为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的各种理论思想。具体体现为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种意识包含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6.
在卢梭的法律—政治思想中,"立法者"这一主题突兀而又令人费解:一方面,它主要涉及政治立法实践,因而与卢梭的政治权利原理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张;另一方面,相比于现代自然法传统的思想家,它又构成了卢梭法律思想的重要特征。传统上,往往认为立法者的任务是将政治权利的原理适用于特定的民族或国家。但这一解释忽视了立法者问题的复杂性,没有看到在卢梭这里,除了政治权利的原理和立法者的实践技艺,还存在第三个内容:关于"社会"本身的科学,亦即"民情"的科学;其主要体现在卢梭对公意与公民宗教的论述中,在此基础上将阐述何为立法者的科学与技艺。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内动力和先决条件,而个人现代性是个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特征属性,是人的现代化的结晶。个人现代性的主要表征概括为: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法治、协商意识,自由、竞争意识以及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个人现代性相对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应该具有时间先在性,然而个人现代性相对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又不具备逻辑先在性,每个人不是生来就具有现代性,其需要教育的唤醒和启蒙。个人现代性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共同走向一条互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内动力和先决条件,而个人现代性是个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特征属性,是人的现代化的结晶。个人现代性的主要表征概括为: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法治、协商意识,自由、竞争意识以及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个人现代性相对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应该具有时间先在性,然而个人现代性相对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又不具备逻辑先在性,每个人不是生来就具有现代性,其需要教育的唤醒和启蒙。个人现代性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共同走向一条互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当中,卢梭以最为激烈的言词抨击现存的专制统治,执着地追求人类的自由、平等、民主、共和,其目的是要摧毁旧的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起新的民族国家。本文即从近代民族主义这一视角来考察卢梭的这一思想,以求丰富和深化对卢梭思想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17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洛克提出了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公民社会的政治观点,他以此为基础,结合他个人的教育经验与哲学宗教观点,形成了其独特的公民教育思想.洛克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于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现实社会生活出发,将后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英国现实社会生活需要相结合的产物.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富有时代活力,开启了自由至上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国家主义和民主主义公民教育理念的引入,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上述两种公民观的影响,近代中国学者在思考培养何种公民的问题上,一类坚持国家本位,主张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有国家观念的有用公民;另一类侧重从改造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塑造公民,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过教育的良好公民。在这两种典型的公民教育理念之上,又衍化出了一种“最低限度的公民”概念,试图构建中国式的公民教育。在这些观念的论争背后,隐含着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层关注,这也是公民教育难以回避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建设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之魂,破解了公民教育的困境。一、教育目标之困境:公民抑或人民虽然从概念界定上我们可以区分"人民"与"公民",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公民教育目标却不断在将青少年教  相似文献   

14.
教育以人为起点,以人为目的,人的概念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当今教育改革陷入理论的焦虑与实践的困境,其症结在于对人的理解与认识存在误区,陷入国家功利主义和个人浪漫主义两个极端。国家功利主义把个人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纯粹工具,个人浪漫主义则把个体的终极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公民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矛盾调和的产物,现代公民则是个体和社会共同体之间互动的良好桥梁和纽带。当代教育症结的消除和教育改革方向的确立蕴含于公民教育的理路与实践之中。"公民"不仅仅是教育的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蕴含于教育理论与实践之中的人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卢梭的公民教育观在其道德共同体的政治构想中占据重要位置。卢梭认为,培养公民对国家的整体道德认同感是关乎共同体成败的关键,这一诉诸人类心灵的工程有赖于道德教育。卢梭将"公意"的形成作为国家整体人格构建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赋予人民心灵以民族的形式培养公民的爱国情怀,公民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将公民对神的崇拜与对国家的崇拜结合在一起,起到法律等政治体制无法替代的政治作用。卢梭的公民教育观对于我国当前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卢梭的法律—政治思想中,“立法者”这一主题突兀而又令人费解:一方面,它主要涉及政治立法实践,因而与卢梭的政治权利原理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张;另一方面,相比于现代自然法传统的思想家,它又构成了卢梭法律思想的重要特征。传统上,往往认为立法者的任务是将政治权利的原理适用于特定的民族或国家。但这一解释忽视了立法者问题的复杂性,没有看到在卢梭这里,除了政治权利的原理和立法者的实践技艺,还存在第三个内容:关于“社会”本身的科学,亦即“民情”的科学;其主要体现在卢梭对公意与公民宗教的论述中,在此基础上将阐述何为立法者的科学与技艺。  相似文献   

17.
洪堡提出了“自由即无干涉”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强调公民的自治能力的培养和公民生活的自我赋形.洪堡的公民教育观是基于其自由主义公民观之上的,并以性善论为其公民教育理论的伦理基础,以自由人的培养为根本目标,以整体论个人主义的教育理想为旨归.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之道在于通过教育启蒙达至个人的自由与完善进而促进国家的改进.这样一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公民教育路径对于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现代意识,实质是强调一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及个人对自己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公民意识教育是指以现代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而实施的各项教育活动的集合体,其核心是要使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以发展国家和社会为己任。公民意识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含了很多内容,如: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的强烈意识;对社会中其他每一个个体、其他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所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引发了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由“自然人”(自由公民)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新社会是卢梭的政治思想。在《爱弥儿》中,卢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无论对于自由公民的培养还是对于新社会的创建、存在及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爱弥儿》不仅仅是一部教育著作,更是卢梭启蒙哲学思想和民主政治理想在教育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开展的传统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全球公民教育发展需要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超越短期利益,推进学习者成为2030年的"世界公民"。当前"世界公民"教育研究本着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辩证逻辑,聚焦在"人权保护与共同发展""国家认同到世界认同""全球治理到世界政府""西方式普适思想与多元文明共生"四个方面。为此,我国公民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教育中的国家认同;培养社会主义"世界公民",提升国际话语权;寻求人类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