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中学时,见到一只受伤的小鸟,在路旁不停地挣扎,可怎么也飞不起来。我见它可怜,便把它带回家,为它疗伤。父亲见我把一只受伤的小鸟带回家,瞪眼责问:“把一只受伤的小鸟带回家,有什么用?”想起父亲平时一回家就逼着我读书、做作业的情景,便不满地顶了一句:“读书、做作业又有什么用呢?”父亲见我顶撞他,怒吼起来:“读书怎么没用?做作  相似文献   

2.
孙伟和小鸟     
"叮零零——"上课铃响过,同学们都立刻坐好,老师用眼睛扫视了一下,一眼发现一个人没有回来——孙伟。"咦?孙伟呢?他上哪儿去了?"老师想。"你们看没看见孙伟呀?""没有。""没有。""我也没看见。""咚咚咚——"一阵敲门声。"进来。"只见孙伟推门走了进来,两只手里好像还握着什么?"你手里握着什么呀?"老师奇怪地问。  相似文献   

3.
“杨灵,你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秦老师突然一声喊,正在昏昏欲睡的杨灵被同桌推了一把,一下跳了起来。杨灵结结巴巴地胡乱回答一通,秦老师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不少。她正想批评杨灵几句,杨灵的同桌张雨突然大喊了起来:“啊!杨灵受伤了!老师,老师,快!”秦老师一听,也顾不上什么批评不批评了,赶紧走下讲台,快步来到杨灵身边。同学们也都伸长了脖子看杨灵发生了什么事。哇,杨灵白色的裤子后面全都是血。“怎么了?怎么了?”“呀,怕是病的不轻吧?”“怎么受伤了呢?”杨灵听着大家的窃窃私语,伸手摸了摸裤子,看到手指上的血,茫然得不知所措,受伤?自己…  相似文献   

4.
小鸟风波     
一天下午,我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因为来到宽阔的户外而显得无比高兴。他们自由自在地玩耍着、嬉戏着。可是没一会,就有几个小朋友前来报告:“老师,王磊手里有一只小鸟,一只死了的小鸟。”这时,王磊也跑到我面前说:“老师,看,一只小鸟,这只小鸟好可怜,不知怎么就死了。”许多小朋友围了过来。借着王磊的问题,我问孩子们:“那你们说,小鸟是怎么死的呢?”我的话音刚落,小朋友就抢着回答,这个说是饿死的,那个说是摔死的,还有说是被枪打死的,……等小朋友们说完后,我肯定了他们的说法。接着我用低沉、略带悲哀的语调对孩子们说:“小鸟已经死了,此时,它的爸爸妈妈也不在这里,它是多么可怜啊!我们又不会飞,没有办法替它找到爸爸妈妈,我们挖个小坑把它埋起来好吗?”小朋友一听都说  相似文献   

5.
“嘻嘻嘻……”“哈哈哈……”教室里的笑声一阵接着一阵。老师敲了敲黑板,大声说:“静一静!静一静!下面谁还要读?”“我!”“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都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杰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我们在上作文课。由于大家普遍的毛病是只会作静态的人物外貌描写,而在故事情境中写不好人物和外貌,有的时候还忘了写,所以今天老师特别训练我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描写人物的外貌。老师先详细地给我们指导了一番,就叫我们每人写一段,然后再当众朗读。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老师想了想,说:“郭乐,你来读。”郭乐拿着本子,利索…  相似文献   

6.
两声清脆有力的哨声,把同学们的目光聚到了新上任的体育老师身上。“同学们好,你们知道红色有几种吗?”咦?体育老师怎么问起这个与体育毫无关系的问题?我正纳闷着,只听老师说“有曙红、朱红、淡红,还有鲁宏。”“鲁红?鲁红是什么红?我学了五年国画,怎么从没有听说过呢?”这时,队伍鸦雀无声,看样子,同学们和我一样也急于知道答案。老师顿了一下,脸上浮现出一  相似文献   

7.
去外星旅游     
想象的天空上课铃声响了好一阵了,可老师却迟迟不到。就在同学们暗暗猜测的时候,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本期"想象缤纷雨"带给大家的丰富多彩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8.
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书上看到“这怎么能行呢”这句话时,目光便会停下来,脑子里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张老师的形象来。张老师是我初中时的语文教师。记得升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课铃已响,同学们仍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新老师。随着脚步声,张老师跨进教堂,劈头劈脑一句话就是“这怎么能行呢?”话倒缓和,语气却是严肃的。课上到一半,张老师提问了。第一个被问的凑巧是我。“哎呀,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呢?”心里一慌,脸也涨得通红,没精打彩地低了头。突然,张老师又说:“这怎么能行呢?”我马上  相似文献   

9.
临时妈妈     
小熊爱学鸟儿叫。树上有鸟儿“啁啾”一声,小熊便在树下“啁啾”一声,树上有鸟儿“叽叽喳喳”,小熊也在树下“叽叽喳喳”。鸟儿生气了:“你怎么学我呢?”小熊也说:“你怎么学我呢?”鸟儿们都气得拍拍翅膀飞走了。一天,小熊从树林里经过,树上传来“啁啾啁啾”的鸟叫声,小熊急忙“啁啾啁啾”地学起来。小鸟声声不断,小熊学得一句不少。只不过小鸟飞过一棵树又一棵树,小熊也不停地往家走。快到家时,小熊向小鸟打招呼:“你该回家了,明天再见!”小鸟忽然吃惊起来:“你是谁呀?”“我是小熊。”“哎,你怎么也这样叫呀?”小鸟急得快哭了,“我把你当…  相似文献   

10.
被骗后……     
教室里的同学埋头答着试卷,一阵沉默之后,同学们的脸不是懊恼,就是目瞪口呆。他们在干什么呢?哈哈,告诉你吧!我们班正在举行IQ测验呢?想知道吗?就跟我来看吧!一阵清脆的铃声之后,老师手里拿一叠试卷,神色诡秘地走进教室,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试卷摆在了讲桌上,老师微笑着说:"请大家在5分钟内完成这份试卷,如果题目都答对,就是今天的智慧小博士。"怎么可  相似文献   

11.
镜头一:大班自然角传来小鸟的叫声,吸引了隔壁的托班孩子。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好奇地议论着:“这是小鸟,它爱吃米。”“不对,小鸟爱吃小虫。”“才不是呢!小鸟喜欢吃树叶!”这时,一个孩子自言自语道:“小鸟,你怎么一直叫?是肚子饿了吗?”说完便爬到石凳上,摘下一片花叶, 送到小鸟嘴里……镜头二:托班的艺斌被大班自然角里的蚕宝宝吸引住了。看到蚕宝宝爬过的桑叶上留下一个个洞洞时,他非常惊讶:“这是什么呀?它在干什么?”一个孩子说:“那是小虫吧?”艺斌看看小鸟,又看看蚕宝宝,突然他抓起一只蚕宝宝,小心翼翼地把它送到小鸟嘴边,说:“快吃呀,小鸟!”那只可怜的蚕宝宝被小鸟一啄,就动弹不得了。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做法一:把摘花叶和抓蚕喂鸟的孩子训斥一顿。如: “谁叫你乱摘花叶?”“蚕宝宝被你弄死了,怎么办?”做法二:组织幼儿讨论:“刚才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今天自然课上,张老师带来了一个水盆、几张白纸和一个杯子,同学们见了个个疑惑不解,于是小声议论起来:“老师要干什么?”这时张老师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叫纸片托水。”同学们一听要做实验,乐得合不拢嘴,可是一想到实验的名称,心中便产生这样的疑问:纸片怎么能托住水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结”对大家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它的含意家喻户晓:吉祥如意一生平安。它的打法呢,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结”怎么打?同学们都想学,大家商定了一个学打的时间。老师嘛,当然是我啦!  相似文献   

14.
做一只雄鹰     
我一直记着一个寓言故事,那是我读初中时,一位老师给我们讲的。他说,从前有3只小鸟,一起出生,一起长大,一起从巢里飞出去。一只小鸟飞到树梢,看到地下的鸡鸭牛羊,觉得自己已经高高在上了,便心满意足地停留在树梢。其余的两只小鸟继续向上飞去,一只小鸟飞到了云端,被五彩斑斓的云彩给陶醉了,便停留了下来。剩下的一只小鸟,忍受着孤独,不停地向上飞着,它决心飞向太阳。最后,停留在树梢上的小鸟成了麻雀,停留在云端的小鸟成了大雁,那决心飞向太阳的小鸟成了雄鹰。老师讲完后,问我们:“3只条件相同的小鸟,最后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呢?”同学们说出…  相似文献   

15.
看到这个题目时,你肯定很纳闷:小鸟怎么还会有一位音乐老师呢?不瞒你说,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也被自己给逗笑了。因为这只小鸟的音乐老师不  相似文献   

16.
要说起我这个“激动小子”的称号是怎么来的,那真可以算得上是一言难尽呀!那天中午,我的心情特别好,一路哼着小调,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快到教室了,我想:丁老师肯定还没来,何不逗逗同学们,让大家开心开心?于是,自以为聪明绝顶、料事如神的我,便摆动着手臂,扭动着屁股进了教室,一边跳还一边给自己伴奏呢!咦?同学们怎么都不乐呀?我定睛一看,我的妈呀!丁老师竟然站在教室后面的正中央,微笑地看着我呢。难怪同学们想笑却不敢笑,极力控制自己呢!我赶紧拔腿跑向自己的座位,可谁知地上有水,“嘭”的一声,我摔了一个屁股蹲儿。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一…  相似文献   

17.
怪! 怪! 怪!     
十一月的一个星期三,一大早就发生了两件怪事。第一件怪事是汪老师上常识课的时候,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我们教室。同学们一见这“不速之客”,都不由得吓了一跳,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抱头鼠窜,好不“热闹”!这时,只见汪老师轻轻地托起小鸟,和善地对我们说:“放飞,还是留下来?”“放飞!”我们郑重其事地回答。于是,汪老师轻轻地打开窗,托起小鸟放到窗边,嘴里还说:“飞吧,可爱的小鸟!”可是,小鸟丝毫没有要飞的意思,站在汪老师手上纹丝不动。汪老师正感觉奇怪,一不小心,松了手,小鸟就像一块石头似的掉了下去。“啊!小鸟掉下去啦!”我们边叫边一窝蜂…  相似文献   

18.
达尔文读小学的时候,一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则寓言:一只鸟儿病了,饿了一天的小猫想吃它,于是戴上口罩穿上白大褂,装扮成医生来到小鸟的家门口。细心的小鸟发现了猫露在口罩外的胡须,没有开门。小猫只好悻悻地走了。老师问大家“: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达尔文举手  相似文献   

19.
用好手中的“双刃剑”走进三年级的课堂,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问孩子们:“看到美丽的彩虹,作者想到了彩桥、仙女,想到了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同学们,你们又会想到什么呢?同桌先互相说说。”孩子们听的听、说的说,教室热闹起来。讨论后老师要求以同桌为单位汇报,同学们争先恐后,  相似文献   

20.
幽默超市     
《小读者》2003,(6)
老师: “你这篇作文怎么前后风格、语调完全不同呢?”学生: “我爸爸写了上半篇,妈妈续写了下半篇,是合写作文。”一座房子不能拆两次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如果10个人拆一座房子需要3天,那么,由5个人来拆同一座房子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不可能,”一个男孩回答,“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