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认识到健康教育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当今健康教育和传统学科有很大差别,它不仅关注学生躯体疾病的防治和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而且更多地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知晓问题,关注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发展。学校应更注重健康  相似文献   

2.
希望教育是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和向积极目标不断进取,以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种素质教育。希望教育,以学生发展的潜能为基础,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社会对未来人才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和向积极目标不断进取为核心内容,以“热爱——希望——促进——评估”为主要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特别是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产生问题心理的原因,并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树立他们健康的思想,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和指导者,一个班级、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悉心呵护与有效指导。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与指导,不仅仅限于学生的身体与学习,还包括学生的品德与心理。学生对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影响极易产生"共鸣——兴奋——内化"效应。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心理教育时有其自身的有利条件,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显示,极少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明显的不适应行为,需要进一步做心理诊断。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恐怖、抑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健康的人。健康不仅仅指没有身体疾病的状态,而且是一种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都处于和谐的状态。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学到足够的知识,更要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本人就初中学段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新授课——分析人物心理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就要学会分析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在新授课,特别讲授写人记事的文章时,我加强了对人物的分析,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以及造成这种特点的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是幼儿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77年美国学者G.L.Wnget正式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一种新的对生物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挑战之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经历了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健康  相似文献   

7.
品读     
<正>健康和不健康最大的分界线,一是身体是否健康,二是精神和心理是否健康,三是是否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心理学会联合主办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心理专家讲坛"系列讲座活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林崇德教授与在场的学生探讨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围绕如何处理与教师、同学、父母、异性的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疾病,但已潜在着各种程度不同的致病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亚健康研究的发展有赖于人们的健康观念逐步由治疗转向保健,使他们真正拥有科学的保健意识和相关知识,最后实践医学的最高境界——“预防”。在目前我国的学生当中心理亚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并且有逐步上升的态势,心理调适不当者,已经出现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突出者发展为恶性行为——害己、害人、害社会。本文探讨了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转化策略,以求在实践中增强有效性。一、学生心理亚健康转化教育的重要性由…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心理诊断是指教师查明学业不良学生学业成绩呈现偏态的情况,分析其诱因,并提出消除方法。近二十年以来,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介于教学论、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之间的新兴的边缘学科——教学心理诊断学。教学心理诊断的目的是清除学生学习偏态,矫治学生学业成绩不良,促进学生健康正常地发展。为了查明偏态,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以弄清楚学习偏态是否由智力迟钝引起的抑或人格障碍造成的,但心理测验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不仅找出引  相似文献   

10.
渗透心理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雷艳华 《教师》2010,(13):39-40
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智力、情感和身体的全面发展,还应该包括心理的健康发展。当一个人的知识增长到某一高度后,心理素质就成了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了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班主任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责任人,担负起把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班主任首先应当是一个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班主任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2.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这一教育理念,已深入师生的心灵,成为学校文化和行动的准则。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应该反映当今社会的共识——“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人类对健康的关注也对小学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孙嘉 《教师》2012,(30):17-17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该方法主要有:与不合理想法辩论、合理情绪想象、认知的家庭作业等。班主任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要善于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学生健康、和谐、快乐成长。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4.
心理不健康是影响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可知,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容乐观的。面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予以干预,通过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考试复习阶段,教师普遍反应学生厌倦学习,个别学困生情况尤其严重,甚至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调节学生身心、提升课堂魅力、适度表扬和激励,来帮助学生缓解身心压力,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从而实现愉快复习。一、复习之前,调适心理——"既然无法改变它,那就适应它"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教学心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心理诊断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分析和研究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查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业成绩呈现偏态的情况,分析其偏态产生的诱因,并提出消除偏态的方法。教学心理诊断有助于教师矫治学生学业成绩不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故近20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介于教学论、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之间的新兴的边缘学科——教学心理诊断学。教学心理诊断不同于心理测验。教学心理诊断的目的是消除学生学习偏态,矫治学生学业成绩不良,促进学生健康正常地发展。虽然在进行教学心理诊断时,为了查明偏态,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以弄清楚学习偏态是否由智力迟钝引起的抑或人格障  相似文献   

17.
自信心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目前,大多数中学生仍缺乏自信心,造成厌学、自卑等不良“负性”心理。为此,笔者开展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心理实验,帮助学生寻找励志自信的支点——做最好的自己。班主任面对学生自信心不足,要做的就是鼓励和创造机会,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其成长。  相似文献   

18.
“希望教育”是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激励学生向积极目标不断进取,促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简言之,希望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都对明天充满希望的教育。希望教育产生于武汉市粮道街中学的办学实践。其理论基础:一是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生普遍喜欢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成长。在全面分析教育实践和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易于操作、实践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心理运动会。心理运动会具有活动性和辅导性,适合年龄特征,便于组织运作,设计与组织过程需要树立学生健康发展理念,科学设计活动流程,充分利用实施途径。心理运动会是一种融体育、健身、健心、教育融为一体的运动形式。通过中小学的积极实践,必将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青春、活力、健康的新赛事、新项目、新品牌。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人的心理机能健全的标志。生命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成长的依托就是人的身体、心理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行为的健康状况。一个具有健康行为的班级或者个体必然是身体(班级机体)与心理都健全的。学生健康行为习惯是身心健康的外在表现,在班级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借鉴学校健康促进的方法,推进班级健康行为的培育,应是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