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金钱观念入手 ,对“二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作出界定。笔者认为 ,为市民写心 ,用市民的眼光去看待金钱 ,展现市民各阶层对金钱的向往、追求和态度 ,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价值观念 ,这是“二拍”对文学史的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2.
展现众多商人形象和经商活动,是“三言”“二拍”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内容。作品通过“商贾为第一生业”“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崭新的婚姻道德观念”“珍贵的友谊和信义”“频繁的商品经济活动”等多方面内蕴的揭示,生动反映了明中叶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生活图画和时代的基本特征。时至今日。“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象及其凸显的丰富内容,仍具一定认识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也称《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话本、拟话本总集之一。“二拍”反映的内容贴近市民生活,语言通俗形象,包含着丰富的俗语。基于“二拍”目前唯一的全译本,该文对其中的俗语翻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俗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恋爱的思想萌芽。“三言”“二拍”的编纂及时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这一动态,对不同阶层女性的恋爱模式进行了描绘。总观“三言”“二拍”中的婚恋作品并加以分析,其恋爱模式主要有芳心暗许型、两小无猜型、日久生情型、主动自荐型四类。  相似文献   

5.
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通俗小说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出版业的商品化,大批通俗小说集被书坊刻印出版。“二拍”便是当时文化消费热潮中的一个产物。“二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及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山药蛋派”产生、发展的历程以及它们作品的特色、审美品格和对整个文学史的贡献等诸方面作了综论,并指出了一些不足和局限。  相似文献   

7.
“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本文在定量的基础上对“二拍”中的选择问句形式进行了简单描写分析,展现了“二拍”时期正反选择问句和并列选择问句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二拍”选择问句中真性问句和假性问句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短篇小说就是结构的艺术。“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其结构技法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其中,“草蛇灰线”、“鸾胶续弦”和“勺水兴波”是“三言二拍”运用较为广泛的三种技法。  相似文献   

9.
“你拍一,我拍一,爸妈为人要谦虚,当了领导咱高兴,为民做主别忘记。你拍二,我拍二,成败记入档案袋,爸妈有权责任大,出现偏差不得了。你拍三,我拍三,人民财产不能贪,爸妈若是伸了手,留在世间是污点。你拍四,我拍四,收受红包是坏事……”这是前段时间成都市武侯区送给区内53所中小学学生的“礼物”——《廉洁新童谣》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0.
《十日谈》与“三言二拍”都是中世纪末期出现的市民短篇小说,二者都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展现了市民阶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意识。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民族性格、社会环境等的差异性,使二种小说所展现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走向.  相似文献   

11.
“三言”、“二拍”是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因其思想特征、艺术水平大致相同,故将其并称。“三言”、“二拍”共五部书二百回。作者“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内容庞杂,“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它的回目具有高度概括性,传达了作品的关键信息。本文将通过“三言”、“二拍”的回目探寻、分析作品的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明清世情小说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三言”“二拍”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 ,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其中对商人的心理刻划尤为透彻。本文试图透过“三言”“二拍”众多的商人形象 ,阐释他们作为新旧生产关系交替时期的特殊阶层的微妙心理 ,及其形成这种心理状态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王建新 《语文知识》2001,(12):60-61
细究起来,有些词的用法确实很有意思。比如《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修订本,朱维之,赵澧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278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是说巴尔扎克的,“中小资产者攀援名贵的虚荣心和谋取地位金钱的个人主义都使他向贵族靠拢,力争厕身贵族之林”。其中“厕身”一词用得让人有些糊涂,查《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得明白:“【厕身】〈书〉谦词,指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三言二拍”产生的思想背景出发,以大量作品为例,从道德观念、婚恋观念和贞节观念阐述了明中叶以后、市民阶层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二拍”中动态助词“着”分布的语法环境,将其句法分布归纳为12种格式,并讨论了与“V着”同现的几种特殊句式,以见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荣辱在心,争做文明标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祖国放到心里面;你拍三,我拍三,上课听讲要坐端;你拍四,我拍四,崇尚科学立大志;你拍五,我拍五,团结互助人和睦;你拍六,我拍六,艰苦奋斗我最优;你拍七,我拍七,遵纪守法好学习;你拍八,我拍八,诚实守信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热爱劳动变巧手;你拍十,我拍十,争做明小卫士。”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大作家阵营:“留日派”与“欧美派”,这些作家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但他们都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们”一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中国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 范伯群(苏州大学文学院):我觉得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明代的冯梦龙被称为“市民文学小说家”是不够的,明以后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市民社会越来越成熟,可是中国文学史中反而没有“市民文学”了。这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疏漏,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二拍”作为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作品 ,在文人雅趣与市民鄙俗之间产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碰撞 ,二者既有融会贯通 ,也有互相抵触 ,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趣味 ,本文拟从人物形象、题材选择、作者身份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在这种雅与俗的碰撞中凌氵蒙初所作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市民”的嬗变 市民者,城市居民也,并不单单指在封建社会打入下层的人民,也包括知识阶层——高层次的知识市民即受市民现实功利化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范围更大一点,城市内除“父母官”之外的各色人等都属于市民范畴。本文所说的市民即是广义的大众市民范畴。 “三言”“二拍”为我们展现了已经作为一个独立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市民的众生相。作者不约而同把兴趣放在普通市民及其身边的琐事上,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将笔触伸向平凡的城市生活。他们第一次真实而全面地描绘出一个市民的世界,为市井细民写心,为市井细民立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