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小玲 《现代传播》2022,(8):20-27+39
国际汉语教科书是不同文明间互动的文化再生产场域,基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其对话意识进行剖析,发现国际汉语教科书在中国形象生产中存在“缺乏明晰的言说对象意识与外位性意识”“独白式的单声语篇与自我沉浸式话语模式”“缺乏在听者统觉背景上建立自我表述的意识”等问题。只有将汉语教科书放置在说者与听者的文化脉络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语境中,在主体间性中明确“中国形象”的叙事对象;摒弃独白主义,在充分考量文本各种微观变量的基础上调整教科书的叙事模式;同时深入分析听者统觉背景的各因素,重构汉语教科书“中国形象”的叙事内容,才能真正地在对话关系中实现复调的文化再生产,推动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促进文明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李冰  王刚 《现代传播》2022,(6):57-66
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关于话语权的争夺从来不曾缺位,尤其体现在运用媒体国际传播进行议程设置、控制信息流通和制造公众舆论关注点之中。在未来交锋中,中国媒体可以在话语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进一步优化传播策略,通过“社会背景—媒体话语—报道文本”构建“大外宣”指导下的国际传播话语路径,向世界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传播实践中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困境,反映出对外传播在叙事策略、议程竞争和价值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对“帝国”与“天下”、高语境与低语境、“自我”与“他者”的文化语境思考,提出从四个方面创新国际传播路径:一是坚持倾听优先,大力开展数字公共外交;二是善用复调传播,增强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三是注重文化落差,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四是重视理论研究,统筹中国实践与中国理念。  相似文献   

4.
李娟 《现代传播》2023,(12):55-65
国际传播已在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获得战略主动,再审视“自我与他者”这个核心概念十分必要。自文艺复兴始,西方中心主义逐渐成为国际交往中“自我与他者”的主要内容,并对国际传播格局产生决定性和持久性影响。随着新兴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以往的“自我与他者”理念和实践出现一定变化,为更具建设性的国际传播创造了可能。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指导思想应聚焦“自我与他者”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在软硬实力匹配原则下通过理念更新与顶层设计、汉语推广与受众为本、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技术投入与渠道建设等完善对外话语体系,树立美好国家形象,科学提升软硬实力,不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5.
白贵  邸敬存 《现代传播》2022,(11):57-63
我国“战略传播”理论应与自身国际传播实践相适配,也应根据当下国际传播语境优化既往传播实践。既往国际传播实践在理念的“说服”性、议题管理的“偏向性”、传播策略的“声高”取向、话语表达的“积极”修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地方性”色彩,在当下“信任赤字”急遽飙升的特殊国际语境中,恐难实现预期传播效果,甚至引发恶性话语冲突,形成舆论不断遭遇挑战、发展环境进一步逼仄的局面。对既往国际传播进行战略优化,应自觉规避美国推行的“战略传播”的“霸权主义”逻辑与陷阱。在传播理念上要立足“对话”,避免单向性“说服”;出发点和归宿则应是尊重多元、寻求“有限共识”,并以此超越“地方性”分歧;在话语表达上应聚焦“人文”,分享故事,实现“现代性”“共情”;在政治实践上,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将“中国故事”的“地方性”经验转化为国际借鉴。我国“战略传播”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以“对话”为核心的国际传播新范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阅读在信息技术推进与受众需求嬗变的催动下,发生着巨大变革,剖析社会化阅读的知识传播场域构建,对理性认知社会化阅读发展进路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指导,均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技术深化与知识传播场域构建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全民阅读与品位阅读共存形成知识社交的区隔、知识共享与专属内容共生形成知识生产的场域差异,涵盖了“阅读文本想象力”“个体阅读实践”“阅读文化结构重建”多重维度的流动社会化阅读场域将作为社会化阅读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中,西藏的对外传播不仅关系到西藏民族地区的形象建设,更在整体层面上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西藏地方各级媒体立足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对外宣传中精准发力、以事实为基准,致力于讲好西藏和西藏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本文以西藏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国际报道为例,分析了讲好“西藏故事”的故事题材,并基于国际传播视角探讨了对外讲好“西藏故事”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5G时代,高速率、低延时、大带宽、高安全的运营模式改变了出版业的内容、技术、营销。文章从用户中心、价值引领、知识服务、技术赋能四个维度探讨出版业在5G技术视域下引领阅读风尚、反映时代潮流、弘扬中国精神、建构中国话语的可行路径,提出应通过“走出去”“走进去”的全球场域,最大限度地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提升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公路寻访纪录片《下一站出口》秉承国际国内双向传播理念,在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等多重维度中,柔性传播国家主流话语,将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经由人物群像年轻化、观察视角年轻化、传播方式年轻化等表达手法,将“自我讲述”与“他者讲述”相结合,实现情绪共情和价值共情,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本文以该片为例,探究纪录片创作如何更好贴合年轻人的审美诉求,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工具的介入,给民俗文化带来全新的存在和传播介质,并成为民俗文化新的寄居场域。在媒介化社会中,民俗作为原生态文化与民间社会生活的双重复合体,其生存形态与传承方式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发生变化。在大众传播视域及媒介传播现实中,民俗文化的话语构建在不同维度、不同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序列,具有不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11.
樊静 《传媒》2022,(17):61-63
新时代,如何推进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互鉴,通过“民心相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目标,必然要求汉语国际传播结合实际,进行持续的优化调整,切实提高汉语国际传播质量。这是加快国家国际话语权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这一国际舞台是彰显中国魅力、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是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路径,其成功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中国故事“讲什么”“跟谁讲”“如何讲”的现实问题。文章着眼于国际传播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分析了高校外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用外语精准表达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求同存异、包容互鉴中进行平等对话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深讲透中国故事的能力,为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高层次外语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刘亮 《东南传播》2023,(7):127-129
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面临以话语间性为核心,被技术鸿沟加速扩大,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长期主导的一种结构性束缚。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和建设者,中国可以主动参与传播基础资源和秩序性建设重构话语主体的“权势量”,基于逻辑平面语境推动建设性新闻话语,以日常性语言构建可通约性话语等,改变国际传播话语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王晓晖 《新闻战线》2023,(21):54-57
更加深刻地链接“我”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精准地定义中国国际传播的“世界身份”,对于全面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效能至关重要。我们应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共同价值及技术进步为引领,拓展国际传播新疆域,对中国实践进行意义再阐释,找到共同话语空间,汇聚多元主体表达的国际传播力量,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宦佳  陈柏菡 《传媒》2023,(9):60-63
城市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网红城市”西安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实践,经验性地概括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路径,并引入话语制度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合作生产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分析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话语建构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事实传播只是传播的第一个层次,更高层次的传播是价值观传播。在国际传播中也需要价值观传播,即更高层次的“元话语”传播。梳理和运用中国特色文化价值观,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是改变“西强我弱”现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出版市场、翻译作品选材、翻译作品质量、出版营销以及读者反馈等维度,剖析葛浩文在出版场域中积累的各类资本及其转化机制,探究其如何利用资本转化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与接受。葛浩文翻译作品的海外传播实践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国际流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有助于深度理解文学作品在海外出版传播过程中的运行轨迹,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擘画出一条明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传播不论是在国家战略叙事中,还是学术话语叙事中都被赋予了更为特殊的意义。本文将我国双奥主题口号纳入体育国际传播情景中,探讨体育国际传播中奥运主题口号的产制语境和话语实践逻辑,以期形成兼顾本体论和认识论、兼顾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全流程体育国际传播的话语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发展故事是中国新发展理念与实践相融通的光辉结晶,是中国脱贫攻坚胜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对外传播中国新发展故事具有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公共知识产品、推动构建新发展国际话语体系的重大意义.在国际语境中讲好中国新发展故事,需要进一步厘清传播理路和增强实效性,不断拓宽叙事空间、弥补认知鸿沟,构建多主体、多维度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际传播的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进行深度解读,旨在揭示不同国家如何根据自身利益,选择与中国的合作方式和交往路径,以及这种理念对中国、各国以及全球的影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下,本文对中国式现代化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如何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本文提出了需要加强构建自主叙事体系,重视传播对象国在中国式现代化传播中的作用,更要立足各国对现代化的共同追求,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构建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形象,这些都是我国在丰富世界现代化话语体系中的重要尝试,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场域来看,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