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医学人才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生产力,也是办好人民满意医药卫生事业的基础。本文聚焦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规模、培养结构和培养质量,论述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医学院校要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以卫生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和紧缺人才为重点,以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引领。同时,加强医教协同,改革培养模式;调控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数字医学、健康大数据与医疗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于具有较强信息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需求更加突出。高等学校进行适合本体模式的本科教学质量改革是适应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必然,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信息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综合类院校及科研机构的重要使命。通过对目前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招生规模、课程结构、科研稳定持续性等是影响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后续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康,就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面向基层培养具有全科医疗能力的人才,才能惠及全人群,覆盖生命全周期。山东协和学院围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定位高职层次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保障体系,从而构建“贯通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基层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北京大学在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高层次全科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探索医学技术、公共卫生、药学专业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认为在加强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应重视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重视权责明晰,完善管理模式;重视质量评价,完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5.
"健康中国"建设对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从体系、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要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服务国家医改需求的卓越医生。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医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临床教学综合改革为例,探索了新时期医教协同背景下卓越医生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针对传统《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技能训练及考核评价体系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以达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延展教学时间、扩展教学空间、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合格医学人才是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的主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重点培养农村基层实用型卫生人才;统筹城乡各类专门卫生人才的培养,正确处理好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卫生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新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将创新型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体系,发展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医学创新人才意义深远。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践体系为切入点,结合高等医学院校的有关情况,阐述了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重点探讨了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践体系构建的现状及对策,为高等医学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健康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健康中国"对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规模、结构乃至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引导医科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核心价值观念,不仅可以还原医学人文关怀本来的面目,更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独立学院实际,科学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以"具有公共卫生现场工作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公共卫生教育六个基本要求为培养核心,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途径"的适合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达到培养面向公共卫生事业、国防和核工业("三个面向")发展需要,能够胜任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监测、卫生监督和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通用型预防医学人才的目标,更好地承载起维护地方人群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实施卓越医生培养教育计划,加强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历史赋予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新使命.如何抓住机遇、主动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构建完善的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能力建设,为农村基层培养大批合格的实用型全科医生,是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融入医学类专业教育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当今高等医学院校在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吸收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有助于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在创业教育融入医学类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从专业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设置入手,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构建服务保障体系,把握融入渠道和时机。  相似文献   

13.
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改革,培育具有人文素养的卓越医学人才成为新时代中国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文章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家的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我国国情的医学人文教育发展路径,助力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在医学人才培养上,临床医学专业(无论是各医学专科还是全科医学)应该非常重视预防医学的教育;而公共卫生人才应该分层次培养,即以大专或本科培养在社区工作的公共卫生护士,以公共卫生硕士(MPH)培养高层次的公共卫生领导者。在能力培养上,要加强医学生预防医学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在临床场所能敏锐地察觉和报告公共卫生问题,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能根据就诊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维护计划,能参与促进社区人群健康的工作。对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除了教授传统公共卫生的内容(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与环境卫生、卫生管理)外,必须加强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信息学、基因组学、沟通、文化、社区卫生、全球卫生、政策与法律、公共卫生伦理的教学。此外,还应吸纳非医学背景的人员进入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领域里,为公共卫生体系输送合格的领袖级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健全和完善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是保障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环节。文章针对新医科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核心课程建设的问题,分别从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多层次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特色研究生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魏洁 《教育与职业》2007,(23):136-137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基础.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在课程建设中,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按照教学规律,调整课程结构,认真搞好课程评估,建设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现今社会,随着医学的发展变化,医学伦理道德、医德医风等问题被社会普遍关注,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及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医学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上海探索形成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对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指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老师的责任,而应是全部课程、全部人员的任务。医学专业课程也不例外,既要教书育智也要育德育人。本文从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必要性、可行性、价值和实施路径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新型实用型高素质高等医学人才,必须从多个层面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进行改革。本文以《中医伤科学》教学改革为例,指出创新思维和素质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精髓,而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则是临床创新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新型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医学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之路,对于解决我国医学教育规模扩张和学校毕业生就业之间的矛盾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地方卫生人才的一种高效手段.文章在对赣州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究,注重其可行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我国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主题之一。放眼国际,澳大利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历经六十余年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追求卓越和服务社会的培养定位,形成了涵盖各阶段的完整且持续的培养体系,设置了多样化、学科融合的课程,构建了行业一流的专业师资队伍,并贯彻以行业学会为主导的治理策略。尽管中澳两国在国情、文化和制度背景上存在差异,探析澳大利亚的做法与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获得以下启示:形成质量本位的目标导向;探索建立同质化培养标准;提升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和胜任力导向;重视本科阶段的浸入式教育引导;推进专业师资队伍的准入和培养;发挥行业学会在专业和学术层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