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亚娜  郭昕 《职业技术》2023,(11):10-16
新文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工程,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二者都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内鲜有学者从宏观全局出发,研究艺术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国内艺术院校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存在方法不完善、体系不健全、评价不科学等问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院校本科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建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办法与路径,优化课程思政的教育评价体制与激励政策,产出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成果,从而助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院校实施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掘所有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单一的“思政课程”教育转化为课程思政教育。“化学生物学”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培养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课程案例为基础,以“化学生物学”的日常教学为切入点,对课程教育中思政元素的发掘与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将思政元素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以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初步探索新的战略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责任感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思政要素的深度挖掘以及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是目前实施、设计课程思政的主要难点,中国茶道通识课教学团队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通过合理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中国茶道教学各环节,实现茶道哲学思想育人的目的,为高校文化类通识课课程思政有效开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作为上海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通识课《植物与人类文明》在建设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探索和实践,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正确价值引导,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甘容辉 《海外英语》2023,(2):122-124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识类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具有课程门类多、受众面广、课时多等特点。推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十分必要,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败。其融合路径在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要把握好不同拓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挖掘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推送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革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深入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内涵,充分挖掘课程建设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包含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竞赛3个方面,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专业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通识教育。我国普通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面临着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及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文章认为把MOOC教学模式引入通识教育中,利用公开课视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等全球共享优质视频资源,解决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是可行之法。文章首先在分析MOOC与高校通识课程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出MOOC用于通识课程的对策和模型,并设计了基于MOOC的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课程为例,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其在GIS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探讨GIS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举措,尝试将新时代的思政教育融入GIS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为实现我国GIS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培养创新型GIS人才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通识教育.我国普通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面临着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及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文章认为把MOOC教学模式引入通识教育中,利用公开课视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等全球共享优质视频资源,解决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是可行之法.文章首先在分析MOOC与高校通识课程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出MOOC用于通识课程的对策和模型,并设计了基于MOOC的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张志锋  仇姝  孙业富 《教师》2024,(2):105-107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心环节。根据“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医学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中之重。文章阐述了基于“1233”模式的“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效果,旨在把课程思政元素渗入到“寄生虫学检验”教学过程中,进而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文明史”面向各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辅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思政引领的价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实效。以此为例,分析通识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挥隐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适应全课程育人的内在要求,具有成为课程思政重要载体的优势。通过对“丝绸之路文明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解析,提出推进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既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保障。为有效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高育人成效,为法治国家建设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实行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新探索。通识教育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核心目标。通识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是高校在深化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新举措。本文以医学类通识性课程肿瘤生物学概论课为例,分析了医学类通识课程实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体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探索和构建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新体系,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和创新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中国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路径。“科研论文写作”是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写作、科研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有必要将思政建设融入“科研论文写作”课程,实现协同育人。以OBE理念为指导,深入挖掘“科研论文写作”的思政元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融合,并通过制定课程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探索新型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改革与评价方式、完善教学过程等教学活动,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走进新能源”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大一到大四本科生的文理通识课,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开设这门课很有必要性。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思政目标,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的同时,探索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结构,旨在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与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自觉提升自身标准,努力成为新时代创新型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8.
数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金课”建设是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的数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在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之外,对人文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针对当前教学范式过于专业化的问题,提出在数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中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育人定位,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和美育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从专业知识学习走向思维能力构建,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的需求,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机器人学导论(双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研究。分析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阐述课程思政的意义。通过融合设计教学目标与思政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对课程思政进行研究探索。针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和思政育人的效果,为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课程思政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各高校认真挖掘专业课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中。本文要挖掘药物化学专业课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从科研诚信、创新精神、弘扬革命制药传统等方面挖掘出与药物化学专业课相关的思政元素。积极的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元素将对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培养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