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会化阅读以其融社交功能于阅读的特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会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态有着迅猛的发展势头。社会化阅读的载体——移动终端在青少年人群中应用广泛,且青少年更易受新媒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18名上海地区青少年的先导访谈,探究青少年群体社会化阅读行为的采纳动机及该行为对这一群体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社会化阅读行为的阅读动机为兴趣爱好、人际交往、信息获取、情感抒发和权威性;分享动机为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青少年社会化阅读行为对阅读习惯的影响体现在媒介、场所和阅读内容上;对社交习惯的影响体现在社交活跃度、沟通便捷度和社交网络拓展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社交媒体环境中用户阅读推广行为进行研究,以技术接受度模型、沉浸理论和信息价值理论为基础构建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261份有效问卷,并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证明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进行阅读推广时产生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进行阅读推广时的沉浸体验,但是不能产生显著的持续意愿.社交媒体信息系统使用习惯和信息质量正向影响读者的阅读的持续意愿,文章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升用户阅读推广行为持续意愿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移动终端对科技期刊阅读行为模式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读者体验的角度出发,把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行为分解为7个基本环节(7S模式),按照纸媒、PC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4种载体对科技期刊的阅读行为进行7S对比分析,由此总结移动终端对科技期刊读者阅读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结果;提出科技期刊要客观对待移动互联网的影响,积极发挥其优势,塑造全媒体的策划理念,通过移动社交提高读者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未成年读者传统阅读动机量表、数字阅读动机的新特点以及社会化阅读的主题特性,本文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考察青少年的社会化阅读动机问题。问卷调查分析表明:①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具有多维性特征,涉及三大类别六个维度,分别为内在性动机、社交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②社交性动机是青少年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最为主要的动机,其“社会交往”维度包含“阅读对现实社交的促进作用”和“基于虚拟阅读社区本身的社交”两个层面;③不同青少年群体在不同动机维度或维度组合上的表现强度有所差异,同时年级和所在区县这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青少年的总体动机和部分动机维度具有显著影响。表4。参考文献82。  相似文献   

5.
付跃安 《图书馆论坛》2015,(3):48-52,47
数字阅读服务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的重要类型,将数字阅读与社交服务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读者对数字阅读的关注,也可以实现数字阅读由浅而深的转变。数字阅读社交服务能发挥多种功能,包括阅读表达、阅读交流、阅读聚类和阅读扩展。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服务中引入社交理念,需要根据数字阅读的特点、图书馆业务实际与读者需求,进行服务创新和优化。文章提出实施多元化社交服务、提供多种社交机会、实现虚实互动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技术的不断发展让读者思维习惯、用户阅读体验乃至出版经营范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版业的根基被动摇了.移动互联网让出版行为不断朝着“本质阅读”的方向回归,在这一过程中,出版商以多年积累的专业能力凸显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进入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打通了各类场景,使得时空交叠,阅读载体、阅读渠道、阅读情境均在复合维度充分延展。复合阅读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个体通过选择、阅览、评价、分享等多种活动,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包括知识、审美、道德观念等在内的复合价值的一种社会行为,媒介复合、行为复合、价值复合是其基本特征。本研究围绕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阶段阅读行为对3 954位青少年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复合阅读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的主流阅读行为,从传统阅读到复合阅读的转向已成事实;通过聚类分析将青少年分为四个复合阅读程度不同的种群,并识别了四个种群的阅读模式;通过对青少年种群和阅读态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复合阅读型青少年的阅读态度比传统阅读型青少年的阅读态度更显著积极。最后提出应重视阅读行为转向所带来的阅读情境改变,构建融合式阅读环境;细分阅读群体进行针对性阅读推广设计,以弥合阅读鸿沟;科学介入青少年阅读行为的转变过程,以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阅读行为。图5。表6。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8.
弹幕阅读是基于数字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是互联网时代社交轻阅读的新趋势。弹幕注重用户体验,增强了阅读的社交性和娱乐性,实现了读者在参与中阅读。从弹幕阅读的特质出发,分析弹幕阅读的利弊,提出优化弹幕在阅读领域的建议与对策,以便这项新的阅读体验能够更好地融入传统阅读之中。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传统阅读形态,社会化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社会化阅读APP是目前读者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的重要渠道,通常具有信息聚合、个性推荐和社交功能。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使用行为特征。该研究的结果对于启发社会化阅读APP服务商思考如何提高社交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提升用户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参与评论的积极性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数字阅读服务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的重要类型,将数字阅读与社交服务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读者对数字阅读的关注,也可以实现数字阅读由浅而深的转变。数字阅读社交服务能发挥多种功能,包括阅读表达、阅读交流、阅读聚类和阅读扩展。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服务中引入社交理念,需要根据数字阅读的特点、图书馆业务实际与读者需求,进行服务创新和优化。文章提出实施多元化社交服务、提供多种社交机会、实现虚实互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数字阅读不断打破传统阅读成规,借助媒介融合技术实现了不同阅读载体之间的共生与交融,拓宽了阅读场域,打破了阅读的时空限制,传播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引领着阅读创新发展新潮流,成为实现全民阅读的重要途径.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字阅读以知识建构、社交行为、情感交互为体系,使青少年群体呈现出极具社会化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接受新...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对社会阅读的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当前数字时代读者社会阅读概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社会阅读环境的变化给大众阅读带来精神、文化及行为层面上的影响,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引导社会阅读、促进读者阅读体验以及提高图书馆利用率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图书馆员的智慧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探讨了图书馆员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工作实践中,从本职工作做起,用智慧服务的理念去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与行为以及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网络对话小说将读者的触觉、视觉、听觉调动起来,使读者获得沉浸体验。其主要表现为高度的愉悦感、强烈的代入感、鲜明的窥视感。多媒介融合叙事、多感官互动参与、读者权利的赋予带来了阅读内容的新表达、阅读行为的新生成、阅读体验的再强化,但同时也导致了理性沉浸缺乏、具身阅读的过度偏向、理性自我的丧失。为此,应当设法完善网络对话小说阅读的沉浸体验。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的数字阅读行为日益普遍,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也因此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沉浸式体验理论和沉浸式传播理论为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在数字阅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审美体验,增大读者对数字阅读产品的接受程度,强化作品的教育引导功能.然而,沉浸式传播技术的更新、传播形态与作品内容的契合、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满足才能保障数字阅读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阅读是社交媒体融入数字阅读形成的全新阅读模式,它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更加注重读者基于阅读的社交,倡导用户生成内容。对广东四所高校的280名大学生的社会化阅读行为特点进行调查,并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出四点建议:构建多维的社会化阅读平台、提供碎片化的专业化阅读资源、寻找阅读推广大使、引导大学生深层次阅读。  相似文献   

17.
国内阅读媒介研究可分为以媒介为中心的研究及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两大部分。以媒介为中心的研究比较了新型数字媒介环境及传统纸质媒介环境下社会整体阅读形态的差异,分析了媒介技术环境对社会阅读形态的影响和塑造效应。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则围绕读者阅读行为和态度展开,包括读者在多媒介环境下的整体阅读行为和态度,读者对不同媒介的阅读行为和态度,以及影响读者行为和态度的因素。已有研究存在忽视读者主观能动性、阅读媒介分类方式比较笼统、对阅读情境不加区分、缺乏对多媒介和跨媒介阅读行为的研究、微观研究的深度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字媒介技术发展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场景与体验,同时助推数字化社交阅读现象的出现。与传统个体化阅读模式不同,数字化社交阅读是以社群为纽带的观点分享和情感体验过程。当阅读由认知收获转向情感彰显,且以社群作为其关系延伸的具象化呈现,极易导致阅读重点由内容转向形式。这种转向解构了阅读原本的公共属性,进而引发数字阅读的诸多问题。面对数字化社交阅读背后的社群兴起,如何从形式维度重新探寻阅读公共性的重构路径,促成数字时代阅读的公共参与及读者内在情感的满足,实现数字阅读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全民阅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丹  李桑羽 《出版广角》2021,(13):12-15,37
智能阅读是数字阅读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丰富读者获取信息渠道、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提升读者阅读体验、适用于多个场景的特性.智能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将改变既有的阅读模式,从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内容消费三方面构建智能阅读产业链,实现阅读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智能阅读在阅读环境、阅读主体方面影响着读者的阅读行为,并且这种影响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愈发深刻.  相似文献   

20.
郭锐 《云南图书馆》2007,(3):124-127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阅读调查分析。探讨分析影响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和行为。总结了网络阅读的特点,提出了对不良网络阅读方式及行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