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韩晶  全胜男  吴晓龙 《大观周刊》2012,(35):312-313
在国际社会全球化快速发展、一国内部现代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多民族国家普遍面临着把诸多语言、文化、种族、宗教等存在差异的族类共同体整合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任务。即使是一些完成了国家建构任务的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政治传播学角度,结合相关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家形象的功能价值和建构途径进行阐释;以国庆60周年报道为案例,通过对网络媒体的新闻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将国家形象概念操作化为政治、人权、民族等9个维度的指标,测量外媒新闻报道倾向,评价对外传播对国家形象构建的成效,试图得出各维度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及各维度间的关联。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困境的内外部原因,并从战略传播角度提出建构和传播积极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新疆哈萨克族如何通过仪式和象征符号这两种文化形式来构建民族认同,以此宣扬何种民族精神与民族形象,达到对内凝聚民族认同,加强民族自豪感;对外争取话语权,屹立于民族之林的。  相似文献   

4.
李晶 《东南传播》2021,(11):97-100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形象的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国家形象的评估.全面把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需要从多维度来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形象和一个国家的政府、企业、文化、国民和舆论都密不可分.意大利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可以从以上维度来认知,没有来过中国的意大利人从文化维度和舆论维度来构建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在中国生活过的意大利人在互动接触中构建其中国国家形象.通过两类国家形象对比,互动接触能够构建出更加真实的一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部分文化霸权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带有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输出,对以青少年为代表的互联网受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构成威胁。网络古风音乐作为新世纪音乐的分支,脱胎于传统文化,通过诗词典籍的运用,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对构建当代青年的民族文化认同具有推动作用。从网络古风音乐对当代青年民族文化认同的明确归属感、坚定立场感、树立忠诚感三方面效能出发,剖析网络古风音乐在民族文化认同效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网络古风音乐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策略,对促进网络古风音乐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塑造与文化提升以及当代青年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卿志军 《传媒观察》2011,(12):33-35
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研究主要是指针对民族地区内部以及与他民族之间进行跨文化传播现象的研究。民族是一个居住于特定区域,有相同生活习惯、语言风格的群体集合。民族可以是指宏观的国家民族,即国族;也可以指居于国家民族之下的民族,即族群,我们这里主要是针对后者来进行研究。实际上一个民族的形成和识别,最根本的依据是文化。因为一个民族一旦形成,就会对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形成一致的认同,并且这种认同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缘政治学”视角,对广告表达中的地缘政治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跨国广告在输入对象国畅通无阻,在广告表达上注意追求国际性认同与民族性认同的协调一致。在此过程中,广告不仅推销产品,更输出一整套价值观念和消费话语,包括自己国家的形象和意识形态。输入国基于民族主义的立场,予以回击,双方的争夺和对峙构成了广告传播的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8.
塑造与展示良好大陆形象是对台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提升台湾受众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台传播中应全方位报道大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建设成就,坚持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适应台湾受众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合理运用多种传播策略,全方位展示大陆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认同构建中,以法律认同为代表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新疆各少数民族,在文化变迁过程中建构文化认同,是新疆"现代文化"的具体体现。电视媒体以符号形式再现,而再现的过程,即通过电视文本编码形成的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也是受众主体认同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朱美娜 《青年记者》2017,(6):103-104
民族认同,即民族身份或文化的认同,是一种社会认知,是对社会事实的心理反应;是一个动态的、未完成的建构过程.在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中,语言、文学、大众媒体都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众媒体对于民族观念的厘清与传播,又会使得受众对于民族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认.五四报刊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是在国际局势与中国社会内部变化的影响下,并受欧洲兴起的思潮影响,中国文化系统中新的思想、文化的现实的构建平台.  相似文献   

11.
王江生  梅黎 《新闻世界》2010,(10):36-37
湘西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历时态过程,在这过程中媒介对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发挥语言文化的教育功能,传播社会经济信息技术,促进了少数民族接纳吸收主流社会文化,有利于塑造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意识、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2.
翁泽仁 《新闻窗》2012,(3):59-60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其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6%。如果算上外出到沿海地区及内地的打工人群,其分布面积占到了95%。很显然,这些比重大且分布广的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乎其的信息报道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民族信息报道的成功与否不仅涉及到国家信息、新闻传播机构的舆论引导任务,而且还触及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问题、社会稳定、民族关系的和谐问题,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等问题。尤其是,我国处于多种文化出现、各种思潮泛滥、各类群体滋生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期的现今阶段,民族信息、新闻的报道更赋予了时代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如何进行民族信息报道,并使得民族信息报道具备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及真实性,促使其发挥普适性、普世性和普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领导人是国家形象和声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代言人.本文通过对白宫网的研究,试图分析美国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塑造“总统”这个国家形象符号,又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符号意义、表达国家形象?研究认为白宫网对奥巴马形象的塑造是一个从“表现个人化”到“去除个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统作为国家形象的符号意义得以表达.本文还将领导人形象塑造放在媒介化政治的环境中进行分析,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受众被重新赋权,新闻和娱乐的边界日渐模糊,这对政府通过媒体传播政治信息提出了挑战.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包括为新型受众构建参与表达和分享信息的复合型平台,提供强调领导人履行政治义务的信息和施政方针对国家实力提升产生实际效果的信息,而非个人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政治传播的语境中,领导人的媒体形象研究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领导人形象与政府形象和国家形象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内外受众和组织对领导人、政府和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在当下的视觉文化时代,电视媒介是国内外受众和组织了解、认知领导人的主要渠  相似文献   

15.
李飞龙 《兰台世界》2012,(22):77-78
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虽然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但是他们居住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这些地区不仅蕴含大量稀缺资源,而且大部分处于国家的国防线上。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地位的不平等和民族认同的差异,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家仍未获得少数民族足够的政治认同。本文通过建国初期少数民族文字改革的梳理,分析文字改革过程中少数民族对国家和政党政治认同的形成与构建。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国 《现代传播》2006,(1):157-159
政治传播: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大众传媒实质在构建自身形象过程中,大众传媒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施加影响的操控力,这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之一。质言之,大众传媒的出发和立足点都是一种政治传播。对于国家形象构建而言,一个国家在媒介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基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其话语影响力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对其他国际行为体辐射着“硬权力”难以企及的影响力。与之交相辉映的是,政治本身也隐含传播的涵义。在现实国际政治生活中,即令是一个拥有绝对霸权的国家,也需要将自身的战略构想、行动理念、价值观念、方针政策等传播出去、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7.
乔琳 《大观周刊》2011,(47):206-206
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多民族国家中主流社会和少数民族矛盾的提升.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登上了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舞台。它主要以民族认同为基础。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支持,为弱势群体争取平等地分享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资源。多元文化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一些多民族的移民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以及国家形象的国际化传播变得更为迫切.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和理念,需要跨越不同文化进行有效交流的文本.纪录片因其纪实性、过程性的影像记录品性,更易于构建一个具有真实感的文本结构,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理解和认同,在政治传播、跨文化交流,以及在提升国家影响力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信息传播已经构成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要素。信息传播提供了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基本条件。但长期以来,人们极为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从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这一视角来认识信息传播,这种  相似文献   

20.
李南 《新闻知识》2013,(3):29-30
国家媒介形象是媒介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对实际形象的重构,这种重构的结果直接作用于受众,从而使受众对这一国家的认识产生偏差。长久以来,西方媒体在对我国国家媒介形象的构建上往往有失偏颇。本文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了左右西方媒体构建中国的国家媒介形象的客观因素,并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