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校教育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的成败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下面,笔者将通过三个案例谈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心理. [案例1]一个不爱写作业的男生被家长带到了办公室.家长主要反映孩子从不认真写作业.当我单独和孩子谈的时候,孩子说道:"妈妈总是把我写的作业都擦掉让我重写,只因为错了一点儿.所以我每天的作业都要写得很晚,第二天总是交不上.时间长了,老师就认为我是一个不爱写作业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八年级了,孩子数学成绩仅仅十多分,家长一遍遍地催促学生学习做作业,孩子就是不学,甚至讨厌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应付。家长每次试图去跟孩子交流,孩子的反应却是冷淡甚至冷漠……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但这个港湾是否安全,是否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是否能给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呢?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和深深的迷惑、无助。因此,家长们迫切需要学习与交流如何做一位高效能家长的经验。这就是我们举办家长一家长会,建立家长之间交流的平台的一个主要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家长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心理辅导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醒目的问题:“您爱自己的孩子吗”?家长们面面相觑,仿佛这是一个根本就不用回答的问题。家长们议论纷纷。家长A:我对孩子百依百顺。为他创造了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费尽周折把他送到重点中学学习,我们对孩子的爱是百分之百的。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吗?家长B:我们家的家庭条件并不太好,可是再穷不能穷了孩子,凡是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都尽力去满足,我已尽全力去爱他了。反问:这难道是爱?家长C:我们对孩子的爱体现在关心上,每天上学前,从带水、带饭、到嘱咐路…  相似文献   

5.
石海霞 《成才之路》2014,(27):66-67
正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和谐共生已成为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探索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应成为新时期学前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一、彰显家庭教育魅力,确立科学教育观家庭是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摇篮"。现在的家庭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心理的发展,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强、自私、缺乏责任感、脾气暴躁等,这些普遍问题为我们开展幼儿园工作和家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也有些家长特别溺爱孩子,生怕孩子冻了、累了、受欺负了,过分的照顾、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得不到正常发展,在家长工作中就要抓住这些重点,不怕困难,细致耐心地做好家长的工作。(1)多方面探索家庭教育新问题。针对目前幼儿的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6.
张小霞 《文教资料》2014,(6):120-121
家长教育倦怠使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变得消极与压抑,希望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影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与信心。本文主要研究了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得出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与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并基于此给出家长必须加强自身倦怠心理调节,家庭教育专业化。以及学校社会网络支持的几点消除家长教育倦怠心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阳 《家教指南》2005,(11):40-41
嘉宾李复生(教育科学研究员):前不久,我对几城市的100个有中小学生的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6%的家庭教育属于合格或基本合格。有21%的家庭属于“偏向家教”。这些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家长对待他们的学习特别在意:要求很高:他们的作业,家长每天要逐科检查;每次考试,家长要看他们的名次。即使老师不排名次,家长要找到孩子的同学,逐个打听他们的成绩,然后自己私下里替孩子排名次。  相似文献   

8.
据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对北京1800名家长近3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家庭教育不当,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另据致远高中的一项调查认为,80%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知识方面欠缺,但多数家长以工作忙,没有时间等种种理由拒绝学习。新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良好配合,因而家庭教育的这种滞后面必将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孩子不是无师自通。作为家长只是给孩子设置了适合的学习环境并有了爱,这还不够。许许多多的育儿科学、知识、技巧、方式,还需要家…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2008,(10):25-25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地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家庭中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的心理氛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个家庭的心理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只有更新家长传统的家教观念,才能在家庭中营造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心理氛围。好的心理氛围,体现为家长与孩子在心理上的和谐、在思想上的沟通、在情感上的共鸣。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爱的哺育,它充溢着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尊重和鞭策。  相似文献   

11.
家长角色:隐形的助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家长都在尽力充当教师的“家庭助教”,同时又在感受难堪:一方面,督促孩子学习往往会导致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更有甚者,来自家庭的学习压力诱发了一些孩子的情感和行为问题,而这样的结果是家长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充当“家庭助教”的家长往往面临这样的困惑:孩子上低年级时,在他们的辅导下做作业已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家长意识到孩子需要自己独立来完成作业,却又担心孩子自己能不能做好作业,并反思自己以前是不是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学习,怀疑过去的做法是不是有误,会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怎…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时下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心理专家李子勋从实际研究出发,对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一些常规思维方式提出质疑,给予了很多教育者全新的启发与评价孩子的方法:值得家长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春英 《班主任》2004,(3):32-32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往往很难协调起来.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到每天都能与每个学生的家长去沟通,而家长也都处于百忙之中,不可能经常到学校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因而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很难形成教育合力.而事实上,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都非常高,很想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校应该为家长提供这样的机会.当然,每个学校在这方面都做过努力,如召开家长会、家访等.但这毕竟是有限的,不能使每位家长天天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实践中我发现,作业是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最好途径,因为学生每天都要做作业,每天都把作业带回家,我们何不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呢?经过尝试,我发现作业本上的"留言板"是一种很好的家校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4.
亲子心理课堂,就是把家长请入学生的心理课堂,或把学生请入家长的心理课堂,通过辩论、小品表演、游戏等多种亲子互动形式把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心理辅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为一体.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完善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们开辟"好家长胜过好老师"这个专栏,目的在于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家庭教育。这一期我们刊发了关于孩子注意力和学习方法的两篇短文,相信会让更多的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热线"依然是家长们的好朋友,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带给广大家长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杜召荣 《考试周刊》2012,(21):168-169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投入、期望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个做家长的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自己家庭教育的质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且在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为保证家庭教育质量做努力。本文谈谈积极心理暗示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等片面倾向,教育行为表现出过分保护、过度干涉、过高期望:家长们不遗余力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购买大量课外书籍和辅导材料,聘清家教,送孩子上各类学习班,把学校教育延伸到了家庭中。家长们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并且对孩子学习标准普遍要求过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8.
在孩子们真正独立踏上社会之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疑是最主要的教育手段。然而,有不少家长却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就为孩子的教育投上了加强险,由此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再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就业压力和行业竞争加剧,很多家长更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学校,自己忙于工作,甚至与孩子相隔两地,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孩子没有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思想上与心理上都不健全,于是就造成了学校埋怨家长、家长又抱怨学校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教养观念现状是不太令人乐观的。在城市家庭中,高智商、高要求、多技艺和强训练的教养理念一统天下,技多不压身的古训在现代家庭中重新找到了强大的生长点。在紧张繁忙的陪练中,家长只以儿童学会某种技艺为标准,来衡量自身教育理念的行为效果,为了孩子“学好”,生活上包办代替,学习上辛劳陪练、强行监督。而恰恰忽视了儿童个性的成长发育,忽视了孩子首先将成为一个公民的基本事实,偏离了教育培养全人的本意,使儿童家庭教育失去了支点:该严格处却放松,该放松处又严格。   要调整家庭教育中失衡的教养行…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问题特别使家长们困惑,就是感到对待孩子的办法、招数太少。近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