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蹦床运动员起跳网上转体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采用摄像法和影像解析法对我国蹦床运动员起跳网上转体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网上转体目前是我国蹦床运动员普遍存在的技术错误之一。它不但影响腾起高度及动作姿态,还易导致身体横向水平位移。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少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应采用非惯性转体技术;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多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在保证充分压网与蹬伸的前提下,身体离网瞬间即可开始转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APAS解析软件)、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国家蹦床队黄珊汕与钟杏萍两名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的展髋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找出影响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下落阶段屈髋过早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转体类动作和转体类动作中髋角变化幅度最大;翻转速度不够、开腿展体时间晚、专项能力不够、平时训练不严.形成错误动作定型是造成展髋技术不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主要采用摄像法和影像解析法对我国蹦床运动员起跳网上转体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网上转体目前是我国蹦床运动员较普遍存在的技术错误之一。它不但影响腾起高度及动作姿态,还易导致身体横向水平位移。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少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应采用非惯性转体技术;当完成翻转周数、转体度数较多的空翻转体动作时,在保证充分压网与蹬伸的前提下,身体离网瞬间即可开始转体。  相似文献   

4.
主要采用影片解析法 ,以我国蹦床集训队中 2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对网上两周类空翻基本难度动作连接技术运动学特征的分析。得出在入网时 ,采用全脚掌入网 ;压网阶段膝关节先缓冲或保持一定角度然后再蹬伸 ,而踝关节却处于缓冲状态 ;离网阶段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变化与连接空翻的方向不同而不同。在连接过程中 ,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远远大于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重心基本呈垂直上下运动。  相似文献   

5.
前手翻是连接空翻与空翻动作之间的一个基本动作.由运动学分析证明了前手翻动作中的蹬摆腿,推手和翻转技术能够产生出较大的水平速度,通过制动起跳技术可以使水平速度快速转换,垂直速度迅速提高,从而保证了完成动作的质量和空翻动作之间的连接速度。  相似文献   

6.
一、选题依据“团身前空翻三周”,(以下简称“前三周”),是由中国运动员创造的技巧单人项目的高难动作,一九八六年被国际技联技术委员会确定为男单第一套最高难度的空翻动作之一。广东姚志华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试作该动作的女运动员,这无疑是我国女运动员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开拓之举。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对“前三周”动作的主要环节——起跳阶段的动作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找出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运动技术特征、探索相对合理的“前三周”起跳技术,为运动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7.
世界跳马技术发展趋势表明,在第二腾空复合轴的空翻动作具有着较大的威力。所以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空翻转体类动作仍是构成该项目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为了获得此类空翻动作所需要的第二腾空的高度、远度及横轴的翻转速度,故对跳马扶手时的角度和身体翻转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又与起跳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及身体转速和板距的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它决定着动作的成  相似文献   

8.
男子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动作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高难度动作进行了影片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踏跳的缓冲时相,重心持续上升,是获得起跳重心垂直速度的重要阶段;在蹬伸时相,踝与膝关节同时发力,且踝关节的伸展速度最快;在推手顶肩的同时,制动腿急振躯干促使动量矩的转移是完成推手动作技术的重要特征;在第2腾空动作过程中,各周所用时间不尽合理,提高第1周翻转速度是完成动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于在12公尺占方的地毯上出现的横轴空翻两周再加纵轴转体360°——“旋”空翻难新动作。我从生理形态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教练实践,体会到:要使该动作成功,运动员在为腾空高度所需的起跳技术及空翻所需的翻转技术的基础上,须掌握确准转体最有效契机,处理好纵轴转体技术。“旋”空翻,在目前的技术概念上有“前旋”与“后旋”之分。“前旋”,指小翻起跳带臂转体180°接前空翻,当第一周前空翻过1/2周左右时发力完成后180°纵轴转体,然后接第二周团身后空翻。“后旋”即在小翻起跳后在第一周后空翻的开始阶段就开始完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我的跳水生涯中,如果有什么出名的技术的话,那就是反身跳水团身空翻两周半。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谈谈我经常做好反身跳水团身空翻两周半动作的秘诀。下列各点是至关重要的: 1、起跳时臂的摆动, 2、起跳和空翻时头的位置, 3、抱膝团身, 4、两次空翻时作入水点的确定, 5、伸腿后注视入水点与伸手入水, 6、抱膝团身时膝关节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新动向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当今世界体操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结果认为,使用单个低难度动作为上法,运用“三个以上技巧动作”构成的“多连接”结合具有高加分因素的“体操/技巧”(或相反)混合的“二连接”,并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或“三连接的空翻下”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腾空”的D+D技巧“二连接”和C组难度“同一个空翻”的“三连接”,开发“单臂前手翻”系列动作的新连接,以及使用E组以上的高难度空翻及其连接为下法,将是未来大赛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视频观察、调查访问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研究方法较为深入的研究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梁富亮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360°下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学规律,为我国年轻运动员改进该动作并继续发展和改进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720°、1080°下,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参考的技术参数,对于提高我国单杠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倒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在起跳阶段,起跳腿着地时的质心水平速度低,身体质心垂直加速距离较短以及起跳腿缓冲蹬伸时间比例不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等。另外,我国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以及摆动腿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选手起跳阶段技术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选手起跳阶段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选手的技术差距并非是水平速度损失率大,相反速度的利用率明显优于外国优秀选手;而起跳角度偏小。起跳腾起垂直速度慢等问题,是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选手提高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蹦床前屈三周转体540度动作的跟踪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摄像电脑分析诊断等运动生物力学手段,为提高国家队重点运动员叶帅前屈三周转体540度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供技术诊断科技服务。结果表明:增加腾空高度,准确把握团身和展体时机,加快前半程空翻和转体速度,提高了动作质量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世界蹦床运动动作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统计两次世界最高水平蹦床竞赛中使用的蹦床动作,确定了目前世界比赛中运动员所使用的动作情况。根据相关信息和对蹦床发展历史的回顾,分析了近期蹦床运动动作的发展形式。结果认为,蹦床预赛第1套动作中,主要采用1周空翻,男、女使用的1周空翻情况是相似的。非完整类空翻中,使用后空翻3/4周接腹弹的动作最多。蹦床预赛第2套动作和决赛套动作中,男子动作以2周高难度动作和3周动作为主体,以3周高难度动作为前沿动作。女子使用了12001o和12001<两个动作,其2周动作以2周空翻且转体在720°以下的难度动作为主。未来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将促使运动员掌握更多的蹦床动作,比赛中对技术动作的评判将更加细致;在编排方面,预赛两套动作将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男子跨栏运动员刘翔110 m跨栏跑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有关比赛资料的对比分析 ,对我国男子跨栏运动员刘翔 110m跨栏跑过栏与栏间跑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减小起跨后蹬角 ,控制过栏腾起角、躯干角 ;高摆、屈膝攻栏 ,减少起跨时人体重心振幅 ;远起跨、近下栏 ,改进下栏后的步长比例 ,提高“跑栏”技术效果等应是刘翔今后技术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短跑技术专门练习的创新与教学训练效果的实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革新传统的短跑技术专门练习,将48名大学体育系学生分组进行教学训练实验研究。研究采用了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提高专项成绩方面实验组成绩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摆动腿伸髋速度和两腿煎绞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摆动腿着地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所采用的创新短跑专门练习比传统短跑专门练习更有利于提高100m跑专项成绩及掌握专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