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往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恩选集》第一卷第32页),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抓住了生产和需要这一对范畴来说明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的。需要引起生产,  相似文献   

2.
需要是激励的源泉。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方面;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人类社会活动时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强调人类需要的基础作用。在二人合著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标志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就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①恩格斯晚年,他在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仍然肯定了需要在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4.
论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利益和需要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延续后代,首先就有创造和享用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此外,人还有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的需要,学习科  相似文献   

5.
需要是激励的源泉。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  相似文献   

6.
生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多变的过程,因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种的。各种动力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但在多种动力之中,生产斗争是根本性的动力,它体现如下:(一)生产斗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是从劳动开始的,有了劳动便开始有了人类。没有生产劳动便不可能有人类,也不可能有人类社会。一旦停止了生产劳动,人类和人类社会就会消失。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表明,它既是阶级斗争史,又是生产斗争史。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生产斗争,以生产斗争为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明确地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二)生产斗争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唯一手段,是发展精神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而且它们是人类生存和一切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其中作为前提需要,排列在最前头的“衣”,就是文化人类学中所谓的衣服形态。衣服模式的传播、衣服形态的沿革、衣服观念的民族特征,在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无不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审美  相似文献   

8.
后勤工作既有同生产力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因此,它是两重性的统一体。正确认识后勤工作的双重性,对于构筑后勤管理新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经讲:“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  相似文献   

9.
人类传播方式的嬗变及对现代传播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际的信息传播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人是社会的动物,共同的生产劳动造成了互相依赖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彼此必须交流思想、传播信息,从而产生了传播活动。 人类最初的传播活动,只能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共同的劳动,出于人类求生存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依、住以及其它东西”,①物质无产的发展,既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又为人类提出了精神交流的要求,人们要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并要协调和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获取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周围事态的变动,于是就出现了信息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0.
赵乐义 《中国科教博览》2004,(11):167-169,176
人的解放首先是指人从保证劳动者生产、生活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生产中解放或释放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标志是人们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完全由机器或某种更高级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为物质前提及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生命"是神圣的字眼,是一种真正令人敬畏的神圣。因为她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切活动的最终归属和目的。马克思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创造的历史也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开放生命、完善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社会活动史。  相似文献   

12.
从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相统一的高度,深入研究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内在要求,有助于增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树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共产党人又了解生产物质生活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群众是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具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落脚点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和热爱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13.
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社会生产分为两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在这里恩格斯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两种生产都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首先要有生活资料,否则,人类就无法维持生存。同时,一个人的生命又是有限的,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有种的繁衍。由此可见,人类和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两方面的生产,任何社会,任何历史阶段,这两种生产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4.
许凤荣 《考试周刊》2009,(2):197-198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如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图画、文物、民谣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开始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特别是从史料本身出发。  相似文献   

15.
人,作为社会的人,首先是在家庭中生活。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有一定的位置。夫妻之间,父子长幼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构成家庭的基本关系。就是这样一个个家庭组成了庞大的社会,家庭便成了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形式,是社会的细胞。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历史是参与历史活动的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全部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们的活动而已”①。他们把整个人类历史最终归结为参与历史活动的人们“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②。我们在这样的历史观指引下来探讨英国农奴制解体的原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解体过程首先就是英国农奴“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这也与英国的自然环境和社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正式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对于幼儿园来说,班级的规范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  相似文献   

18.
探讨哲学与科学怎样可能.实质上就是追问哲学与科学的惟一可能的基础和源泉.就是论证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根据即本体依据.因而也是揭示哲学与科学的本质。按照唯物史观,人首先“必须能够生活”.然后才能研究哲学与科学。因此.人及其生活就是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本体依据.因而也是哲学与科学的惟一本质。反之,只要离开人的存在.哲学与科学就会异化.就会神化。哲学与科学作为人脑的产物.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具有认识必然的自由本质。这就决定了哲学与科学的根本目的、根本价值和最高宗旨始终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19.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研究人类社会各个不同阶段上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在各种不同的社会中,人们结成各种不同的生产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①政治经济学需要对各种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共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因为:第一,只有首先经过对各个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的考察之后,方才能够了解适用于一切社  相似文献   

20.
所谓需要,在这里指的是,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所帮助,能够在各方面给人们提供方便或能够满足人们在物质享受或精神享受方面不断提高的愿望。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新的产品,而这个新的产品必须要能够满足人们在某一方面的具体需要,这就是产品的实用性。如果没有实用价值,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那么这样的产品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适应需要这一发明方法,就是要我们不断地去了解身边还有哪些需要是暂时没能得到满足的,认真地从生活、工作、学习中去寻找新的需求,寻找发明创造的新目标,并通过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以期能够创造出新的产品来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