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系列专题《燕赵儿女抗洪歌》在1997年获得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河北电视台乃至全省新闻界首次获得此项大奖的一等奖。获此殊荣是我们当初创作时始料不及的。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当年抗洪救灾中河北新闻界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进取精神的肯定和褒奖。获奖之后,不少专家对该作品予  相似文献   

2.
气魄、情感、哲理、文采的交融———评电视系列报道《燕赵儿女抗洪歌》储瑞耕一一部好作品的出现,其重要基础是好题材。抗洪是一个好题材,如同抗震、抗旱、抗雹等等一样,当天灾猝不及防来临时,如何对待它、战胜它,从中反映出来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人与自然矛盾的尖...  相似文献   

3.
电视系列专题《燕赵儿女抗洪歌》获得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河北电视台乃至全省新闻界首次获得此项大奖的一等奖。获此殊荣是我们当初创作时始料不及的。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当年抗洪救灾中河北新闻界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进取精神的肯定和褒奖。获奖之后,不少专家对该作品予以好评,亦有一些评论文章见诸报端。作为节目的主创人员,本不该再说些什么,但有关领导再三督促写一篇东西,同仁中也有种种询问和关切,只好旧事重提。责任感、使命感及其它1996年8月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月份,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6千多万燕赵儿女经…  相似文献   

4.
“行程万余公里,走进百个村庄;一样的美丽,不一样的见证,燕赵乡村美如画……”这是河北电视台2015年下半年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燕赵乡村美如画》的开篇词.系列报道共10期,每期5分钟,节目在《河北新闻联播》中播出后收视效果良好,在新闻中心月评和全台节目评优中该系列报道均获得第一名.  相似文献   

5.
颜兵 《新闻与写作》2008,(11):34-35
作为广西电视台报道组负责人,我全程策划、组织、带队制作了大型电视系列报道《中国—东盟合作之旅》,并于2008年9月荣获了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98广播社教节目评选中,广东湛江人民广播电台《好样的,女兵!》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龙江儿女抗洪歌》均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了12年的普通记者,我和章萍采访制作的3集系列报道《关注食品安全》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争得了荣誉,自己也感到十分欣喜。  相似文献   

8.
去年下半年 ,黑龙江电视台可以说是喜讯接连不断。从7月份开始就陆续被告知黑龙江电视台采制的消息《农机下乡了 !?》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社教专题片《为了农民的权利》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 ;《’98抗洪系列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新闻评论《村官去留 ,村民做主》获得全国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一等奖 ;教育片《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行陈列馆》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奖特别奖 ;新闻评论性节目《今日话题》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 ;综艺节目《当代舞台》获得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 ;频道宣传栏目《共同走进…  相似文献   

9.
1995年河北日报于一版开辟了言论专栏<燕赵论坛>,至今已有9年了.该专栏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河北大学新闻学院以及河北日报社组织的多次受众调查中,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位于各言论专栏榜首,已经成为河北日报的"招牌菜"之一.1998年,该专栏发表的<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一文获得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2001年,该专栏发表的<"真抓"与"假抓">再度荣获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一个省级报纸的言论专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两次获得全国新闻最高奖的一等奖,这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近年来河北报界总共获得的两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部出自<燕赵论坛>,可见该专栏在河北报界的地位和影响.<燕赵论坛>除了两次摘取中国新闻奖的桂冠外,在河北省新闻奖、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好新闻评选中更是捷报连连,屡次折桂.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广播》2008,(1):24
2007年12月31日,伴随着《强省之路燕赵行一走进石家庄》采访报道活动的结束,河北电台联合省内11个设区市电台,共同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强省之路燕赵行》圆满落幕。  相似文献   

11.
李瑾 《新闻世界》2014,(8):17-18
《光明日报》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是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的一个成功案例。报道从2012年6月12日起在光明日报新闻版上推出,至9月2日止,共报道了38期42个人物,稿件总字数约十万字,荣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报道的一等奖。本文从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角度分析这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立足地方新闻资源,创新创优,不断实现新飞跃。在1999年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后,连续八年都有作品入选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微尘”在行动,爱心筑品牌》2006年再次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军区《战友报》的系列报道《"特战营长"陈国韬印象》(刊于《战友报》2009年8月27日至9月3日,共4篇),生动刻画出一位富有时代内涵的现代军人形象,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系列报道二等奖。报道的独到之处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4.
张弘 《今传媒》2007,(12):13-15
2006年《工人日报》经济部推出的"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系列报道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三等奖,应该说,这是经济部全体同仁和九地记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报社的荣誉.  相似文献   

15.
徐滔,34岁,1991年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电视台,现任《法治进行时》专栏记者。1992年,参加工作一年后的作品《传单诊所》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3年,新闻系列报道《大山托起绿色的希望》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5年,长消息《跨世纪之路》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电视奖一等奖。她还连续三年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闻一等奖,并四次获北京新闻奖一等奖,连续两届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7年徐滔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6.
写《爱心无价》一稿,在我是偶而得之的;此稿能获得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亦大出我之所料。 毋庸置疑,拙作得此大奖是拜《羊城晚报》好军嫂系列报道的综合效应之赐。只是由于中国新闻奖不评系列报道,我这篇拙作才得以独占风光。老实说,假若整组报道未曾引发全国轰动效应,拙作得奖就无由谈起;反过来也可以说,倘若没有《爱心无价》,整组系列报道或许无以构成。两者互为表里,相  相似文献   

17.
张弘 《新闻三昧》2007,(10):16-18
2006年工人日报社经济部推出的《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系列报道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三等奖,应该说,这是经济部全体同仁和九地记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组系列报道之所以能获奖,主要是它把关注农民工求职的报道和为农民工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张小燕 《新闻前哨》2013,(12):22-23
今年,楚天都市报共有三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这里,我以获奖作品《告别车窗抛物》系列报道为例,介绍楚天都市报在抓新闻产品生产方面的一些作法。《告别车窗抛物》是楚天都市报2012年10月至12月重点推出的系列报道,它从对向车外随手丢垃圾这一陋习提出批评人手,推动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广西电视台报道组负责人,我全程策划、组织、带队制作了大型电视系列报道<中国-东盟合作之旅>,并于2008年9月荣获了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8月15日,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日,《河北日报》在一版推出了长达4000字的编辑部文章《在历史的星空下——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献给英雄的燕赵儿女》。这篇文章刊发后,得到了普遍的好评。文章虽然很长,但可读性、思想性相当强,很“好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