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伤害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的公众健康问题.自我伤害行为作为一种创伤性体验,对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着消极影响.文章重点介绍了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特点、伤害方式、风险因素和心理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深圳市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编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以深圳市初中学校的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结果:(1)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2)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和父母亲关系方面存在差异;(3)中学生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自我伤害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同时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结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肖蓓 《教学与管理》2010,(7):108-109
运动伤害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发生与运动项目、运动训练、运动技术、运动水平和运动环境等密切相关。运动伤害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受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影响其一生的健康。青少年学生正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预防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不仅可以减少青少年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还可以加强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因此,全社会应密切合作,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减少青少年学生在运动中伤害的隐患,使其健康运动。  相似文献   

4.
意外伤害,是指意外发生或无意造成的对身体的伤害,是中学生中的多发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预防意外伤害教育。如何对学生进行预防意外伤害教育呢?方法有不少。其中值得探讨的是如何结合生理卫生教学,在学习人体基本结构的同时,将预防教育渗透于相关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意外伤害,从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达到预防意外伤害教育的目的。1开展预防意外伤害教育是必要且迫切的一般说,青少年正处于旺盛生长期,身体健康问题较少,但由于青少年好动又缺乏经验,使青少年时期成了易发生…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攻击行为及暴力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文章以一位正在服刑的青少年暴力犯的成长故事为线索分别从青少年个体、家庭、学校等视角探讨了影响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影响暴力的最本质的因素是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社会能力和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为此,本研究建议对青少年暴力行为进行生活技能的培训和认知行为的训练,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日前,某校一学生因家庭纠纷而在校跳楼自尽,一学生又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割腕自杀。类似此种自我伤害行为,若不予重视,那么其所衍生的伤害事件后遗症是很严重的。为此,我们应该如何来预防学生自我伤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自我监控能力意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控。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其自我监控能力不仅会对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青少年的人格以及社会化的发展至关重要。鉴于此,在分析影响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揭示培养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家庭预防--儿童自主性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邹晓燕 《教育科学》2002,18(2):54-55
青少年违法行为是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永久性热点课题。在青少年违法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家庭对儿童自主性的忽视是导致青少年违法行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儿童自主性的发展经过了从对行为限度的意识,到初步作为规范的掌握、是非观念、判断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形成的过程。自主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律行为的必要前提。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行为;对自主性发展水平较低的青少年,要特别注意避免不良同伴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健康危险行为易发生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是健康危险行为预防的重点人群.通过了解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探索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危害性,借鉴国内外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经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预防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论角度看,青少年的行为既受到自身内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受到来自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危机、叛逆和极端化心理、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等,是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在因素;青少年赖以生存的家庭、学校、朋辈群体以及社会环境等系统的功能失调,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偏差行为是指背高、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其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此类问题,可以社区为平台,从防止无效的文化传递、开展"传统文化兴趣小组"等渠道入手,借鉴西方国家预防青少年自杀的一种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形象教育与"恐惧学习"--等方法,以及防止"负面标签效应"等方面构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预防机制;从"重点个案...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成瘾是因过度沉溺于网络而造成的上瘾行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通过对网络特点的分析与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概念的阐述 ,探讨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消极影响 ,并结合相关心理学理论阐述了网络成瘾症的预防及心理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相关因素分析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主要包括意外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饮食和锻炼行为、网络成瘾行为等,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学校、同伴、社会和个体心理特征,可分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两类,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问题行为理论是最有影响的理论模型,深入地研究危险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攻击行为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社会媒介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物理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进行多种途径的干预和预防,如科学认识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起因,树立正确的态度;重视家庭在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攻击行为方面的作用;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学校教育;解决诱发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社会媒介因素,减少外部诱因;完善立法,规范青少年的行为等。从而减少或消除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促进其人格和品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养成教育:青少年偏差行为预防与矫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兰 《教育探索》2006,(1):83-85
青少年行为偏差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由于复杂多变的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同伴群体以及青少年自身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日益严峻。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青少年养成教育应坚持系统化、人本化、实践性的教育原则。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偏差行为的防治的有机结合,在预防、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欺凌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他人受到伤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网络欺凌现象严重,并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青少年网络欺凌的现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网瘾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瘾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导致部分青少年沦为双差生,陷于网瘾的恶性循环之中,彻底迷失自我;促使部分青少年经济上入不敷出,铤而走险,走向犯罪;诱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戒除青少年网瘾。  相似文献   

18.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作为一种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产生双重伤害的问题行为,一直备受心理学界关注。随着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且受欺负青少年被发现有更多的自伤行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二者间的关系。对当前研究中青少年受欺负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的局限,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并预防由受欺负事件带来的青少年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比率不断上升,这已经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共青团组织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集中开展“青春自护”活动。今年,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更是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青春自护”活动,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安全自护能力,从而减少和防止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其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配合,更需要广大青少年自身努力。“为了明天,青春自护”,青少年朋友们,马上行动起来吧。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抢劫、杀人、伤害等暴力恶性案件越来越多,手段极其残忍。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