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体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不化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又与数理化等其它文化课有所不同。学校是否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看是否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因为学校体育除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养的任务外,其根本任务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学校体育成绩的考核办法,不仅要能检查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能促使学生经常地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养成自觉地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目前虽然有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规定了考核的项目和标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  相似文献   

2.
关于《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课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相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它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向导,有了理论知识的指导,才能使体育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此,我们不能把体育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身体练习,而必须进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虽然强调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但它同时也指出,在充分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基础上,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下雨天等),可以适当安排室内课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但现在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通过对学生和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看到,雨天体育课有相当一部分课时被文化课教师、学生自习所占据,我们有很多体育教师一学期下来几乎没有认真地上过一节理论课,重实践课,轻理论知识传授,这在大多数学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李毅军 《体育世界》2007,(11):35-36
大学体育工作如果充满活力与生机,该校必定具有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和广大学生具有全面的体育人文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现状,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大学体育的人文环境等进行认真地思考,切实鼓励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通过开设有关体育人文的选修课程及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讲座,丰富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以加强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实现其文化、教育价值,完善其人文精神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上如何进行身体锻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军  田有惠 《体育教学》2011,31(2):36-38
回顾6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进程可以欣喜地看到,学校体育工作确实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也是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当前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进一步围绕国家对学校体育的期望与要求,切实做好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高校体育文化及和谐高校的内涵进行了论述,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和功能进行分析与探讨,发现高校体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社会的交流,有利于增强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利于教师、学生及学校的发展,对构建和谐高校具有积极作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与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以"增进学生体质、传授'三基'、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对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对于学校体育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实施策略,都缺乏研究。从基本概念到具体的操作手段、评价标准,都亟待研究和论证。例如,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发展、社会化、品德与个性等等,尚有待界定。再如,社会适应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可操作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相比,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效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学校体育学术领域,研究则刚刚开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一线体育教师的无所适从。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从本期开始,专门设立"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专栏",围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个专题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进行专门讨论的空间,搭建一个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都可以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本栏目专门聘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吴键博士担任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专题论文的组稿,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组织教学实践的设计,并且对相关论点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7.
对建国以来我国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内容及特点进行系统地回顾与梳理,并将中外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认真地对过去体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以期有助于今后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群众体育经费少,场馆设施短缺,体育活动组织不健全,社会成员的体育文化知识贫乏,体育价值观念模糊,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技能和习惯,但群众体育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学校体育目标的定位应发展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校体育还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课程、教法和评价标准都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从而使学校体育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9.
李源 《体育教学》2006,(1):56-56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与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以“增进学生体质、传授‘三基’、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对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对于学校体育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实施策略,都缺乏研究。从基本概念到具体的操作手段、评价标准,都亟待研究和论证。例如,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发展、社会化、品德与个性等等,尚有待界定。再如,社会适应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可操作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相比,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效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学校体育学术领域,研究则刚刚开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一线体育教师的无所适从。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从本期开始,专门设立“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专栏”,围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个专题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进行专门讨论的空间,搭建一个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都可以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本栏目专门聘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吴键博士担任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专题论文的组稿,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组织教学实践的设计,并且对相关论点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0.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目的,体育教学又必须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如何利用技术教学手段,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技术教学与增强体质对立统一于整个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相互转化。体育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体育的教育学意义,很多方面是通过体育技术实现的。技术是合理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掌握正确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体育具有教育、健身、娱乐、竞技等价值功能,而带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健身运动更是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不仅具备普通体育的价值功能,同时还传递着民间文化和一个地区的地域精神。把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堂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是对民族、民间体育的发扬光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是对学校体育内容的补充和发展,会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冬季体育文化和冬季健身方法独树一帜。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媒介,是提高当代学生综合素质和体育精神的导向和航标。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与核心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与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以“增进学生体质、传授‘三基’、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对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对于学校体育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实施策略,都缺乏研究。从基本概念到具体的操作手段、评价标准,都亟待研究和论证。例如,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发展、社会化、品德与个性等等,尚有待界定。再如,社会适应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可操作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相比,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效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学校体育学术领域,研究则刚刚开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一线体育教师的无所适从。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从本期开始,专门设立“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专栏”,围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个专题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进行专门讨论的空间,搭建一个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都可以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本栏目专门聘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吴键博士担任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专题论文的组稿,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组织教学实践的设计,并且对相关论点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的促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与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以“增进学生体质、传授‘三基’、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对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对于学校体育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实施策略,都缺乏研究。从基本概念到具体的操作手段、评价标准,都亟待研究和论证。例如,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发展、社会化、品德与个性等等,尚有待界定。再如,社会适应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可操作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相比,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效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学校体育学术领域,研究则刚刚开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一线体育教师的无所适从。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从本期开始,专门设立“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专栏”,围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个专题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进行专门讨论的空间,搭建一个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都可以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本栏目专门聘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吴键博士担任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专题论文的组稿,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组织教学实践的设计,并且对相关论点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4.
从动员的系统层面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动员系统所面临的动员主体懈怠、客体限制、介体困扰、环体局限等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破解路径:转变动员主体的价值观念,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动员的组织引导;增强体育理论教育,培养客体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健康观,促进其终身体育观形成;发挥媒体、校园广播的舆论导向作用,构建校园体育宣传互动平台;完善学校体育制度体系,改善学校体育环境。由此,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动员的开展,形成动员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从而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以身体锻炼、竞技运动为手段,进行育德、育美、育体及娱乐的文化活动,我们通常之为体育。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体育与教育、卫生、艺术等是并列在同一层次里的一个子系统工程。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学校智育、学校美育等并列在学校教育的层次里。学校体育是在学校教育中,以营养、保健、身体锻炼等教学和培育为手段的,配合学校德育、学校智育、学校美育等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学生身体质量,提高学生育体能力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学校体育系统工程的特点: 一、多级层次宏观地看,关系着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更好地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切实提高全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身体锻炼""、体质健康的增强"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目的、任务;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历史任务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应逐渐摆脱西方体育教育的牵引和主宰,在学校体育甚至学校教育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提升中国武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但它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体育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应抓好如下几方面教育。一、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唯物辨证法体育观的教育在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注意结合教材的特点,启发诱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懂得该项教材对锻炼身体的价值和实用意义。通过讲解、报告、个别谈话和座谈讨论等方式,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把握学生的心灵和思想的症结所在,运用革命前辈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  相似文献   

19.
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育人为根本,以育体为己任,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有的同志对学校体育的教育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把“育体”片面地理解为“培养身体”或“增强体质”,这就把学校体育混同于群众体育了。其实,“育体”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不仅包含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身体培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包含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尽管完成得并不理想,但自1952年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20.
苏玲 《体育师友》2010,33(2):56-57
体育素质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学校要肩负起教育的时代责任,努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实现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加强学校体育管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使学校体育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