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诵读经典就是让学生读"最永恒的书",引领学生走进经典的殿堂,培养诵读的习惯,享受诵读的愉悦,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根据县教研室《关于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积极营造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教育部对于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很多学校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从设立校本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方面,来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舰  安扬 《家长》2011,(1):6
随着各地教育部门对学生开展传统教育、倡导学校开设相关国学课程,很多培训学校的"国学教育启蒙班"、"国学经典诵读班"纷纷涌现出来,一时间"国学之风吹满地,引无数后生竞相学"。然而家长们却很迷茫:"国学知识真的对孩子  相似文献   

4.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千年沉淀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培育新一代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学校教育,将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价值进行分析,并将国学诵读与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如何结合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诵读国学经典,强化学生识记能力,提升学生解析、表述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诵读国学经典,感悟传统文化,为培养更多具有较高道德水准、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诵读国学经典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者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诵读国学经典不可停留于肤浅的表层,应深入探析,体悟深藏的国学内涵[1]。因此,有必要明晰诵读国学经典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6.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振兴国学,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也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区为了能让孩子们更系统地接受国学熏陶,2009年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学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开展"国学进课堂"实验课题研究,以"国学经典诵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国学立校、国学育人"的教育新模式,打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逐步把"阅读经典"、"诵读国学"作为一门区域校本课程,科学规范地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打造出书香桥东,促进了区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陈俊宏 《教师》2012,(17):7-8
通过在中职学生工作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中职学生中推广“孝亲尊师”的感恩教育,坚持诵读国学经典,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国学经典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8.
正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吸收国学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由于学生在学前对国学经典接触较少,而且古诗文意思难懂,学生在经典诵读中缺少一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诵读习惯,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让国人流连忘返,也吸引了国际友人学习中华文化,近几年大火的"孔子学院"和越来越多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就是最好的证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最精髓、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颗明珠,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应该从内部做起,从少年学生的国学教育做起,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领略国学文化的精髓,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时期少年。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引导学生挖掘国学经典中闪烁着的智慧光芒,学习其中优秀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成为弘扬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的小使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自建校以来,唐山英才学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原则,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特别是近几年,我校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在德育中传承融合国学经典,使之与学生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特色德育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一、传承融合,国学立品,铸造学校文化特色我校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诵读《弟子规》为经,以学习其他  相似文献   

11.
<正>一、当前国学教育中的不良倾向1.注重形式,过度包装。有的学校为推进国学教育,让一群身着古装服饰的女生表演节目,吟诵经典。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穿上汉服拍毕业照,吸引着众人眼球。面对这些,笔者不敢说好与不好,只是在想,是不是学国学就一定要穿汉服?笔者深知国学的核心在于修身养性,培养完美的人格。难道学生身着汉服,就能培养出卓越的品质?2.不择良莠,收效甚微。前几年,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发通知,要求中小学要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纳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习国学经典,但读经教育应该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当下的读经教育存在不恰当的认识与做法:量的积累"挂帅"、单一诵读 、自然理解 、无限抬高读经的价值.国学教育一旦走入误区,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国学教育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现代教育规律.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出发,坚持中华经典与西方经典并重 、传统与现代并重 、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并重 、知识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让学校充满迷人的书香,成了思考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读经典美文,育少年君子。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灵魂与核心代表,通过经典诵读,能让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亲近、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深入扎根、传承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先烈东小学从2000年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以来,致力于把经典诵读与学校文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国学经典诵读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所帮助,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基于此,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同时剖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国学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对国学经典作品的内容产生兴趣,以此来有效提升国学经典的诵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渊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经典诵读有利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道德认识的水准.为此,丰台一小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以"诵国学经典,育'六小'公民"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方案,旨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成为合格的"六小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典诵读活动已在全国众多中小学校园中开展,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基于对赣州市三所小学经典诵读教学实践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如学生对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区分比较含混、教材缺乏、诵读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并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既要注重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又要注意区别对待、研发科学的系统教材、分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日前,亳州市启动中小学"国学季风"系列活动,努力让国学智慧浸润学生的心灵。按照要求,全市各中小学要组织学生开展以《亳州市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丛书》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全体中小学教师每人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国学方面的书籍。各县区学校要组织校内外教师、学者开展面向学生的国学知识讲座,同时要组织教师走进社区和道德讲堂;要利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校外活动场所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班级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1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国学经典原文,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我们七  相似文献   

20.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吸收国学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由于学生在学前对国学经典接触较少,而且古诗文意思难懂,学生在经典诵读中缺少一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诵读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