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东 《少儿美术》2023,(3):31-32
<正>2023年1月18日上午,枣庄市少儿美术中心垂髫知汉·鲁南汉画像石少儿版画展在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开幕。画像石可以说是一种石刻绘画,这种造型艺术,按成型技术来说,应属雕刻;依其整体艺术形态而言,实似绘画,故习称为画像石。画像石出现于汉代,后代仍在延用,但分布地域和发现数量,以及内容丰富程度皆无法与汉代相比,故人们提到画像石时主要是指汉代画像石。山东滕州汉画像石以发展脉络完整清晰、雕刻技法丰富多样、画像内容包罗万象和祠堂画像石精美绝伦等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它既是一种雕刻,也有绘画的风味,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很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2.
丁昆 《红领巾》2004,(6):115-116
汉画像石艺术既没有此前彩陶、青铜器的神秘威慑图腾的羁绊,也没有其后佛教艺术统治的束缚,而是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同时,汉代礼乐的盛行,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画像石艺术是在借鉴彩陶、青铜器、书法、雕刻、帛画、壁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宋奇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1):116-118
汉画像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糅合绘画、雕刻两大艺术表现形式而形成的艺术珍品.许昌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刻作为这一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1.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征;2.无限的想象空间;3.古拙质朴的艺术风貌;4.夸张的表现手法与独特的雕刻技法.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5-77
淮北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鲜明的人文和地域特点,集中表现了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淮北市汉画像石的雕刻艺术语言、造型艺术语言、图案形式语言三方面进行淮北汉画像石的视觉形式语言研究。我们发现二千年前的的淮北汉画像石融合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语言于一体,与当代艺术有很多相似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淮北市境内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有着其他地区画像石不同的艺术面貌,呈现出独特的装饰艺术特点,主要从装饰内容和题材、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特点上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6.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汉画像石数量众多,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类题材为主.通过介绍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在主题、题材、构图、风格等方面具有的独特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再次印证了其在中国传统艺术和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  相似文献   

7.
淮北汉画像石艺术风格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汉画像石作为中国汉画像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现出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其灵活的构图方式、写实又不乏夸张的造型、娴熟的雕刻、律动的线条及丰富多样的题材,无论是在历史研究还是在艺术领域,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汉代文化的范畴内,作为在汉代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汉赋,在艺术追求、艺术价值取向、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方法等方面对汉画像石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无论从意识形态性,还是艺术发展史方面看,汉赋对汉画像石都可见其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地处苏鲁豫皖的四省交汇中心,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画像石数量很多,其中有装饰意蕴的不在少数,题材内容也很广泛,比如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方面,当然画像石作为雕刻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绘画艺术的影响也很多,在这个方面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很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以形写神”这一艺术风格.所以徐州地区的画像石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及丰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0.
画像石,是介于平面的绘画与立体的雕塑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最为显著,它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品质,不朽的艺术魅力而大放光芒.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研究南阳画像石艺术。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艺术之一,南阳是其主要出土地域之一。南阳画像石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而深受楚文化影响。浪漫主义的题材和夸张简练的造型语言、疏朗律动的结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浪漫格调的汉画像石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郑涵 《江苏教育》2024,(9):82-84+86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拓印,是中国传统工艺。对于此工艺,知者叹其能,观者叹其技,赏者叹其神,学者叹其妙。笔者根据苏少版六年级美术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形成自编课“石上百科:汉画像石”。这节课重点介绍汉画像石的雕刻内容、造型特征、艺术风格,笔者通过读石、品石、仿石、创石、拓石,带领学生解读汉画像石的艺术密码,领略汉朝的勃勃雄风。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服务于丧葬礼俗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画像石大多嵌饰于墓室及其附属地面上的祠堂、墓阑等建筑之上,它们既是组成这些墓葬建筑物的构件,又是配饰其表面上的刻画装饰。装饰纹样是汉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了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而且比较全面遵循了艺术形式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代表两汉文化的精髓,将汉画像石艺术引入美术课堂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美术技能得到锻炼,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之所以在苏北鲁南呈集中分布,与这两地所具有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汉代社会呈现的人文地理条件即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两地的汉画像石呈集中分布,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对全国其它地方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典范之一,自发现之初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虽然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但依然存在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南阳汉画像石保护的历史,分析了南阳汉画像石保护现状,剖析了当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文化艺术样式中的杰出代表,始于西汉,风行于东汉,是汉代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暮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在艺术形式上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但两汉以后,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丧葬风俗、民间艺术趣味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和当时艺术母题的变化与画像石自身的发展局限性而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18.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墓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装饰石刻壁画.作为一种融雕相济的综合造型艺术,其绘画性的线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汉画像石中流畅飞动的线条极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音乐和力量之美,散发出迷人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9.
徐州汉画像石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刻划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活着的依恋及死后的祭奠;展示了两千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再现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而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其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数量庞大,种类繁复,艺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石是集雕塑艺术语言、绘画中的版画艺术语言、书法艺术语言、装饰艺术语言、民间艺术语言--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