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中学写作训练存在以下几种较普遍的“非正常”情况:一是“虚无状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也就写那么一两篇作文,教师的指导与评讲也是“粗放”式的:二是低水平重复,从高一到高三,训练的内容与教师的指导缺少合理的梯度;三是简单功利化,应试色彩浓厚,只在模式、套路、技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更”、“更加”和“越发”三个副词有着鲜明的使用特点。它们既有共性,又表现出很多个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解释将有助于我们的应用与教学。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思维的源头活水,如果能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不同的眼光发现问题,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探究,那我们的课堂无疑又多了一分乐趣,多了一分活力,多了一分亮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语文课堂是真正的“讲堂”,教师是真正的“讲师”。一上课,老师便拼命向学生“灌”知识,或娓娓而谈,或绘声绘色,或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直讲得口干舌燥,一堂课下来,觉得痛快淋漓、问心无愧。可课堂效果如何?学生习惯丁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众,被动地接纳着老师硬“填”给他们的东西,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久而久之,思想停滞、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以致课堂上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波澜……难免出现讲台上老师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这种被动局面,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来探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的使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1.用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去"征服"学生常言道:"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多年的实践证明几乎所有的学生毫不例外地喜欢和敬佩那些师德高尚、有能力、有本事的老师,也无不被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教师留给学生的,首先是教师的学术形象--教师扎实的基础理论,深厚的文化素养,精湛的专业造诣,广泛的求知兴趣.学术形象越高大,越能博得学生的好感,越能感染学生,越能赢得学生崇敬、信赖和爱戴.反之,如果一位教师知识面狭窄、授课内容陈旧,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就难以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拥护.  相似文献   

6.
题目上的两个短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我看来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就眼下的教育现状来看,我们过多地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果”而非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创造了"心灵手巧"这个成语,就是把动手和思维联系在了一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与手指的灵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手指活动越多,动作越精细,对大脑的刺激就越丰富。而相应的大脑的兴奋程度越高,又能更有效地调节手指的活动,提高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因此,幼儿的手和手指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衡量其智力水平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表示“江河湖海”的“江湖”,到表示“时尚前卫”的“很江湖”,“江湖”一词的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本文简述了“江湖”一词意义的发展,并简要分析其意义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妙笔博士开了家"写作西餐厅",这里的餐前开胃菜和餐后甜点,让丁丁大饱口福。前者让丁丁食欲大增,后者让丁丁回味无穷。正如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能吸引你的目光,抓住你的心儿,让你迫不及待地往下读;好的结尾则能让你品出文章的真谛和韵味,感受深刻。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以来,“下浮”一词频频见于报端,以至许多汇集新词新语的字典辞书竞相收录,最近发行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也增收了这个新词,释义为“(价格、利率、工资等)向下浮动”。《现代汉语词典》的增收,标志着不仅是使用,而且研究也正式承认了它的新词地位。如果单纯从“下浮”一词中的“浮”字来看,它的基本意义当是“在水面漂浮”,既可表示静态的“停留在液体表面”,又可表示动态的“自液体的内部上升到液体的表面”。在意义上与“浮”字相对的是“下沉”的“沉”。  相似文献   

11.
"留守"考     
留守,实为历代帝王出巡、出征时以亲王或重臣镇守京师,得以便宜行事而设置的一种职位。后来也有在行部、陪都等设置留守的,目的类似于京师。在北宋王朝,大名之所以设置留守,且以王室心腹任此要职,并不是因为大名是北宋王朝的陪都,主要是因为它是防辽南侵的重镇。  相似文献   

12.
“和谐泉州”的和谐语言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这个城市的语言和谐。“和谐泉州”需要和谐的语言生活。在建设。和谐泉州”的进程中,泉州人努力营造着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语言环境,语言和谐带来了城市的和谐。目前泉州的社会用语状况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和谐语言建设还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仲岩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6):69-71
“城中村”居民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技能缺乏、文化生活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发展社区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城中村”居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改变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能够提升其文化素质,促进“城中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3+5"城市群综合实力在湖南省域范围内处于绝对优势,肩负着启动湖南发展的重任。然而,"3+5"城市群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中心城市竞争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唯有对症下药,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为推动力,提升竞争力、改善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才能使"3+5"城市群真正成为撬动湖南崛起的杠杆。  相似文献   

15.
大连城市经济发展进程,正在经历着从"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质量成长型道路到建设"大大连"追求城市经济规模效益的历史性转变。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城市发展进行价值定位,以利于提高城市功能和积聚效应,增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为此大连城市经济必须做到有效扩张,必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必须统筹兼顾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努力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打出核心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6.
"城"之论     
尽管各个作家们笔下的"城"的客体意象及其象征和隐喻特征不同,但对"城"的情结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源自于共同的"民俗意象原型".从理想之城、现实的苍凉之城,到生存困境之城,再到人类的精神之荒原,都遵循着这样一个循环圈;渴望入城-不满现实之城--追求理想之城--终归被迫出城.这构成了20世纪知识分子的百年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7.
徐坤在其小说中运用其独特的话语策略。无论是“反串”男角的“失语”的话语,之后在“失声的野地”上奋力“言说”,还是以女性写作守护女人的“紫禁城”,其创作目的都是为女性争取一份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先对“城中村”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城中村”的成因、对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以及改造对策,对“城中村”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军垦之城"是新疆石河子留给人们的最初印象,本文从城市形象内涵、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形象设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石河子"天下第一人工绿洲"的城市新形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法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对影响泉州中心市区城中村的邻里关系进行详实的社会调查和探究,通过调研试图基本了解和掌握城中村居民的信息,对邻里关系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文章通过对泉州中心市区中典型的“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借鉴国内外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研究,从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就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