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主体性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人才会有独立个性、独到见解和创新意识的主体性。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素质教育就必须在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主体价值的进一步实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证。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上海私立扬波外语小学王同庆现代教育应当重视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优良个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与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弘扬学...  相似文献   

3.
当今各高校都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者忽视学生主体性,不注重学生的内在价值,缺乏自身人格魅力。为此教育观念必须创新,把外在“规范约束”与“内在意义”引领整合、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突出以个性塑造为价值导向、提升教育者的情感教育,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质上是以主体性方式建构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学理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承认人的价值和差异的基础上,保护和升华人的存在价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主体性教育表现在学生观上,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表现在教学价值观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人文价值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体现,强调教育实践中人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培养拔尖人才;在注重个人发展的同时,重视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自我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的辩证关系,主张“心物合一”,始终保持人的主体性和超超性。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价值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主体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为目标,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即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它暗含着这样一个内在要求——遵循自然之道、顺应学生自然个性、回归生活本真,给学生一个宽松真实的外部环境。传统伦理道德教育,虽然十分注重道德个体的主体性,但由于其逆自然之道而行,反而束缚人的主体能力。因此,在主体性道德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高校主体性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根本上来说,创新教育具有主体性教育的特征,是一种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发展人的创造性的教育.高校主体性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突出主体性教育理念,明确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主体创新能力和主体创新人格的目标,以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管理机制为构建维度.  相似文献   

9.
要确立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主体性是发展个性教育的内在基础,素质教育与发展个性的教育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智能提升为创造力、个性是必由之路。发展学生个性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高等教育只有树立起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冉彬 《教学与管理》2009,(10):114-115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