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史小林 《教育》2009,(2):38-39
一周之内,广大中小学生有5天时间在学校进行正规教育,周未有2天时间回到家中。在此期间,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出现脱节,那么,这个“5+2”教育算式就会出现变异。因此,正确实施“5+2”教育算式已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的责4任。  相似文献   

2.
王宏华 《教书育人》2011,(26):25-26
德育困惑1.面对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家庭教育薄弱的新情况,学校德育的主导功能出现弱化现象。出现了"5+2=0"的现象,即5天的学校教育,再加上2天(双休日)的社会负面影响,其效果等于零。许多教师对此表现出十分无奈和不知所措。2".重智轻德"成为部分农村学校办学的"潜规则"。学校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把智育作为硬指标、死任务,学校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出现一种所谓的"5+2=0"的状况,即学生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各方面表现良好,在离校回家的两天里,在校表现出的良好的道德状况就悄然消失。尽管这种说法有偏激的嫌疑,但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呈现出的弊端却显而易见。下面将结合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4.
1 现象审视 信息化背景的网络教学,可以解决很多的教育问题,包括改善民工子女教育问题."5+2=0"现象,它真实反映了目前我校大部分民工子女学生教育的现状.这里的"5"指的是学生在一周5个学习日内在学校接受的正面、系统的教育,"2"指的是学生在双休日2天所受到的负面、消极的影响,"0"指的是教育效果.因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脱节,使得2天的双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冲淡甚至抵消了5天在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5+2=0"现象.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今普遍存在"5+2=0"(五天学校教育+两天家庭教育)现象,说明家庭教育缺位的负面影响多么严重。而外来务工人员(以下简称民工)由于特殊的生存空间,其正面家庭教育的缺失更加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课上,某教师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伊始,教师问道:"谁能一口气报出30个5相加这道算式?""5+5+5+5+5……"一位学生顺利地开始报算式。教师临时打断他的发言:"你觉得这样麻烦吗?"显然,教师意欲通过引导,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算式很麻烦,从而顺利引出"乘法",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没想到,学生竟然回答:"不麻烦!"教师无奈,只得进一步引导:"如果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8—70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出示课件,画面大门上写着加法算式:2+3+65+5+53+7+84+4+4+49+1+62+2+2+2+2)师:你喜欢做哪道就选择哪道题。(学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发现“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二、认识“几个几”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数兔是2个2…  相似文献   

8.
五册首次出现"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六个例题,集中解决无括号和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问题.例1"100~25×3"、例2"200+1500÷5"和例5"30+14×5-40"是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算式.教学时,要运用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导他们真正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理由.例1必须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小青的爸爸有人民币100元,买了3袋稻谷种籽,每袋  相似文献   

9.
黄子芩 《中国教师》2010,(Z1):391-391
<正>在一天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有两群鸟,头向着中间,一边4只,一边1只,请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因为是一年级学生,而且刚学过加法,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列出了4+1=5的加法算式,有几个学生列出了4-1=3的减法算式,而作为教者的笔者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列加法算式的正确,列减法算式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5+2=0吗     
5+2=0吗?这是当今被谈论较多的德育热点话题之一,它指的是5天的学校教育与2天的家庭教育能够成就怎样的一种结果。其实,5+2=0  相似文献   

11.
策划人语最近,沸沸扬扬的"李天一事件"让人们又想起了久违的"5+2=0"教育公式。学生在学校五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却被两天学校外的教育抵消了,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不作为。家校共育面临的尴尬不仅仅反映在"李天一事件"中,从颇受争议的家访处境中也可窥见一斑。信息时代全面到来的今天,家访,这个曾经  相似文献   

12.
假期是学生在家时间最多的时候,和家长接触也较多。现在有一种说法:5+2=0。意思是5天的学校教育的效果,被2天错误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所抵消。假期时间长,如果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的效果就要成负值了。如何使学生过有意义的假期?一般学校要提出若干具体要求,布置一些书面的和活动的作业。但是,家长仍然可以发挥指导作用。特别是要和孩子一起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在国内外,看电视成为学生闲暇时间的主要内容,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看电视时间很长。过多的看电视,对学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形成近视眼,不动脑思考,过分…  相似文献   

13.
楼俊霞 《学子》2014,(8):83
正一、多做思考,处理教材做到切实有效案例:如在一年级实验教材《有几辆车》一课中,有的老师直接采用主题图。先让学生看图说说"3+2=5"和"2+3=5"各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联系,从而得到3+2=2+3。而有的老师却把主题图改为(一辆红色的,4辆绿色,去掉算式)。先放手  相似文献   

14.
张秀玲 《山东教育》2013,(Z1):55-56
前不久,听到了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人买了一辆新车,车子后保险杠上有"2+2"的字样。他把车停在楼下,等再次开车时,发现在"2+2"的后面被刀子刻上了"=4"。车主很心疼,这是新车呀!但是思考一下:2+2会给人一种想计算的想法,才有了这样的结果。喷漆时车主干脆把这个算式喷完整。结果,第二天他的爱车再次遭到了破坏,算式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对号。听完这个笑话,我想:假如是我看到这样的车子,我会怎样做?我一定会  相似文献   

15.
通用六年制数学课本二册67面的一道习题是:“看一看哪些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写出来。①5+5+5;②2+2+2+2+1;③3+3+3+2;④4+4+4。”题目的正确解答是”①题改写为5×3;②、③两题不能改写为乘法算式;④题改写为4×3。  相似文献   

16.
【活动设计】一、激发求知欲望组织学生“听算”:2+2、5+5+5+5、3+3+3+3。师:同学们能像老师这样编“连加”算式,相互进行“听算”吗?学生相互编这样的“连加”算式,分小组进行“听算”。教师出示学生编的部分“连加”算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连加”算式,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这样的“连加”算式与“加数不相同的连加算式”比较。师:同学们能给这样的加数取一个名字吗?在学生取名为“相同加数”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相同加数”是二位数、三位数…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过程一、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引入乘法的概念(一)有5盘苹果,每盘3个,怎样列式解答?1.列式:3+3+3+3+3=15(个)。2.实质上求的是几个几的和?3.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二)如果有20盘苹果,每盘有3个,怎样列式计算?1.同学们写了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很辛苦?2.其实,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还有一种简便写法:乘法。(三)谁知道3+3+3+3+3=1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算式5×3=15中3表示了什么,5表示什么?2.3+3+3+3+3=15还可以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3.先写一写,再与同桌说一说2+2+2=6可…  相似文献   

18.
完美算式     
有这样一个算式:124983÷576=216.984375。它的被除数与除数中.出现了数字1、2、3、4、5、6、7、8、9,它们的得数恰好也出现这九个数字各一次,人们把它叫做"九全算式"。但缺少了数字0,怎么也没有"十全算式"完美。其实,等号左右出现0-9各一次的"十全算式"也是存在的。下面请你动动脑筋,将空掉的数字补充出来,使这个出现0-9十个数字的算式展现出来。你行吗?  相似文献   

19.
一、准备教师板书:3+3+35+5+5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每个连加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它们的加数都相同后,教师明确指出)在连加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就叫做·相·同·加·数。〔评析:通过观察两个连加算式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初步认识做了铺垫。〕二、新课1.教学例1。(1)教师依次在黑板上摆黄花图片教具。(每次摆2朵,摆3次)每次摆后提问:这是几朵黄花?用数字几表示?(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有几个2?(板书:3个2)求3个2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2+2+2=6)指算式提问:这个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20.
成语“聚沙成塔”比喻积少可以成多,勉励人们凡事只要持之以恒,终为大观.与另一成语“集腋成裘”有相同喻义.用数学眼光读此成语,又有新义.甲每天聚沙1千克,成年累月无休止,并传之子子孙孙,的确可以成塔,因为1+1+1+…这个加法算式中加数的个数无休止地增加,所得的和比任何大的数还要大.每天聚沙不止,一定能成塔吗?试看另一例:乙第1天聚沙1吨(不少了),第2天聚沙21吨(也不能算少),第3天聚沙41吨,第4天聚沙81吨,第5天聚沙116吨……每天聚沙都是前一天的一半,成年累月不止,并传之子子孙孙,能成塔吗?请看,在1+21+41+81+…这个加法算式中,虽然加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