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这个要求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体验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不仅能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积累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写得好,就得让学生勤于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品味,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通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阅读中引导积累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因此,要特别重视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积累  相似文献   

3.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崔峦在他的长篇报告《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曾这样说:低年级可以把重点放在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上。然而,目前的很多阅读课却忽视了词语教学。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意思,或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样的词语教学,能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吗?课标在低段阅读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可见,词语教学必须要引起重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词语内涵,促进积累与运用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在小学教育中开展语文教学,除了字、词、句、段等的教学以外,更要开展篇的教学,特别是要在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课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章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运用、发扬祖国文化的方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治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  相似文献   

6.
记得上个世纪末,出于对阅读教学“肢解课文、机械分析、问答流程”的困惑与突围,语文教学大张旗鼓地倡导继承传统阅读教学之精华,以读代讲,以读代问,熟读积累。“读占鳌头”在当时也的确发挥了作用。然而在教学调研中却发现,老师们常常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去认识和运用,在读的量、读的面、读的形式上作文章,导致读的质量严重缺失,读的内涵十分苍白,读的有效性问题日趋严重。新问题的产生意味着需要打破原有的平衡,构建新的平衡。于是乎,如何在读中培养语感?如何在读中理解感悟?诸如此类的问题浮出水面,刺激我们不断去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何优化感悟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不少课堂中,教师将音乐、舞蹈、美术都请到课堂中,学生失去朗读、感悟、运用语言的时间;其次是当学生读课文还磕磕绊绊、满篇错别字的时候,教师就急于讲解,大部分学生只能当听众。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事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一一问来,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学生没有解读文本的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年段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表演体验、读写结合等,使他们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杨瑾 《考试周刊》2014,(91):50-50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把优美的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呢?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通读、理解内涵、感知品味。下面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及积累的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积累,在朗读中促进良好素养的形成,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朗读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引导学生通往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张莹红 《学周刊C版》2019,(21):124-124
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既能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起促进作用,又能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也能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提高。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应该是指导识字和感情朗读,从而感悟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加强生字词的学习,尽最大努力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朗读、感悟、积累、实践的时机,做到夯实基础、强化读悟、注重实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语言的理解、积累、感悟和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巧妙地将训练性阅读教学与运用性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训练阅读教学的课堂分析训练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围绕问题展开理解词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就从加强朗读训练、创设感悟情境、学会审视语言等方面入手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托l币应尽的职责。开拓学生思路,发掘他们求知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朱雪梅 《教师》2011,(36):76-7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发展语感,已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阅读教学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诉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教学实效来转变。我认为聚焦语用,坚守其价值,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尊重。一、借助文本,提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1.诵读,积累语言课堂教学是积累语言的主渠道,语文课本是语言积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必须摒弃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分析、机械的练习,代之以教师引导下的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感悟和运用。要凭借默读、朗读和诵读去充分感知文本,使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积累文本中优秀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语文课堂中,朗读的运用,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滋养学生的心灵。可见,阅读教学对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是多么重要。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耕耘的教师,本人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如何进行朗读训练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陈巧云 《新教师》2019,(8):58-5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从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重字词教学,轻感悟语用;重知识方法分析,轻读写结合迁移训练.如此教学,将导致语言运用实践得不到训练,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落实语言运用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