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冯伟 《安徽体育科技》2013,(5):27-28,60
通过录像观察法,对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76个进球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攻方式上,快速反击进球最多,定位球进球最少;快速反击第4时段进球最多.在进攻路线上,中路进攻进球最多,定位球进球最少;边路进攻的快速反击进球要明显多于阵地进攻.在进球前传球次数上,进球前1次传球进球最多,8次传球以后进球逐渐减少.在进球前获得球权方式上,中场抢断次数最多,其次是后场和前场抢断;前锋和中场队员进球最多的来自于中场抢断,后卫进球最多的来自于后场抢断.  相似文献   

2.
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定位球进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定位球进攻造成的进球中,角球进攻进球比往届明显增加,前卫队员是定位球进攻进球的主要得分手,头顶球是定位球进攻重要的破门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3.
岳艳丽 《体育科研》2008,29(5):73-76
通过对第五届女足世界杯32场比赛111个进球的统计,表明下半场比赛的前15min是比赛进球的高峰期,总进球数的72.08%是在跑动进攻中完成的;超过3/5的进球都是在1~3人在1~15S中3次以下传球配合完成的,另外35.66%的进球通过定位球完成。完成全部进球的进攻战术结构模型有5种:后场抢断发动快攻个人突破射门得分是最基本的进攻模型、前场定位球快速发动射门得分是核心的进攻模型、中后场逐步推进发动阵地进攻射门得分是重要的进攻模型,边路进攻、边路传中和利用界外球进攻射门得分战术模型是有益的进攻战术补充,中场发动进攻中路传切配合进攻射门得分战术模型是最常用的战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特点上∶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下半场中段是进球的低谷,75~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从开始进攻到进球,参与人数越少,传球次数越少,持续时间越短,造成的进球数所占总进球数比率越大;进球射门方式以两次触球以内的脚射为主。在空间特点上:前场是进攻主要的发动区域,造成进球最多;进球的主要射门区域是在罚球区内;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相结合才是进球的有效手段;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2005-2006欧洲冠军杯足球赛16强射门进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飞振  曾播思 《体育学刊》2006,13(5):108-109
对2005-2006欧洲冠军杯足球赛16强29场比赛中的57个进球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找出欧洲顶级俱乐部足球赛进球的规律和特征,主要的进球方式是快速流动进攻,在流动进攻中最多的方式是抢点射门进球;罚球区内和罚球区前沿地带是射门进球的最佳区域;射门得分的进攻路线在边路,但强队更趋于边中结合;进球时间上半场进球低于下半场。并探讨当今欧洲俱乐部技战术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时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时空特征研究发现,现代足球比赛对时空间争夺日趋激烈,使得本届世界杯进球数量有所下降.拉丁派足球代表了足球比赛发展的方向.半场比赛开始后的前5 min和比赛结束前5 min进球较少,而与其相连的5 min则出现了两次进球高峰;前场发动进攻进球最多;定位球进攻和快速进攻成为主要的进攻组织形式;进球射门主要集中在1区到8区,尤其是3区和4区;球门下部左、右两侧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远射进攻成为利器;进球以地滚球和高球居多;前锋运动员进球最多;每10个进球中有9个进球是凭借5次或更少次数的传球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观察统计方法,对第4届女足世界杯32场比赛107个进球的进球时间、进球队员、进球区域、进球方式、方法、手段和路线、协助进球区域、协助进球方式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杯赛下半时进球数略高于上半时,特别是比赛的最后15分钟和伤停补时阶段进球数较高;前锋是主要得分手,前卫和后卫缺乏足够的进攻意识和射门欲望;进球区域主要在禁区,进球方式主要是直接射门,进球方法主要是阵地进攻,进球手段主要是集体的传切配合和定位球;快速反击进球比例较高;在进球路线上,边路进攻已经超过中路进攻;协助进球区域依次是中路、边路和外围,协助进球方式主要是边路传中、短传和直(长)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31场比赛的76个进球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下半场进球数量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进球得分的黄金时期;从球门线至罚球区线所构成的大角度区域是进球射门的主要区域;应用最多的进球方式是抢点直接射门;进球的进攻形式主要以移动进攻为主,其中中路进攻形成的进球数量高于边路进攻;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队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8届世界杯32支球队64场比赛的138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球时间主要集中在比赛开始的前15min和比赛将近结束的后15min的两个时间段。进球区域主要是球门区内,进球方式主要以抢点直接脚射为主,头球破门是另一种有效进球方式。进攻方式主要是快速进攻,定位球进攻在比赛决赛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观察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的64场比赛、共147个进球(淘汰赛中打平后互罚点球的进球不计),分别从进球时间、进球区域、进球前主要进攻方式3个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力求以进球为切入点,探讨进球前的有效进攻方式。结果显示,在比赛临近结束的15min为进球的最高峰;进球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内的2、3区,其次为罚球区外的6、7区;主要进攻方式为运动战的边路传中战术,其次为中路直传空当战术;定位球战术中的前场任意球配合也是破门得分的有效进攻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第3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情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 3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情况表明 ,全场比赛各时段的进球数比较平均 ;进球最多的射门地点是在一区、二区的禁区内区域 ;创造进球机会的进攻路线主要在中路 ;定位球进攻和个人进攻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57个首粒进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以及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得出:获得首粒进球的心理优势,对于运动员的发挥及球队的最后获胜尤为重要;首粒进球多发生在上半场O~30min,15~30min是首粒进球的高峰期;抢点直接射门得分是最主要的射门得分方式,在尚未取得进球前的进攻更加注重整体性;脚是主导足球首粒进球的最关键的部位,而且球员的优势脚多是右脚;前锋依然是各队首先得分的主要火力点,但前卫队员的首粒进球数与前锋基本持平。任意球以及角球进攻中,后卫队员的头球往往能为球队首开记录并获得胜利;中路进攻与边路进攻所取得的首粒进球数基本持平,说明在未取得进球前球队的进攻更加具有平衡性和多样性,在任何区域都能发起有效地进攻并破门得分,在运动战打不开局面时,定位球进攻越是重要,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12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各队进球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第12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比赛的开始时段是进球的低谷,75~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进球的主要射门区域是在罚球区内;进球射门方式以脚射为主;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相结合才是进球的有效手段;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3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前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集中在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是前锋运动员;边路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2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15.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通过对第 17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 64场比赛的 15 8个进球特征统计 ,结果表明 ,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 ,进球主要区域是在罚球区内 ,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 ,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占比例较高 ,由中路发动进攻是进球主要进攻形式 ,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全部64场比赛的169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球门正面的禁区是进球最多的区域,禁区前沿也逐渐变为远射的最佳区域;上半场进球总数比下半场低,进球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下半场开场前15min;射门方式的抢点直接射门进球数最多;定位球入球已成为球队进攻的主要手段,其次是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任意球仍是定位球进球的主要类型,是防守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各队进球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比赛的开始时段是进球的低谷,76~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进球的主要射门区域是在罚球区内;进球射门方式以脚射为主;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相结合是进球的有效手段;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队员.  相似文献   

18.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创造进球的进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进球情况表明,阵地进攻和快速反击的进攻方式仍是主要的进攻方式;创造进球机会的进攻路线除主要集中在中路外,各支队伍更注重边路进攻;肋传中是仅次于边路传中破门的战术方法;虽然定位球战术的进球数和进球率都低于上届,但仍是破门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各队进球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 2 0 0 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足球赛决赛阶段 31场比赛 77个进球情况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比赛的最后阶段进球最多 ,进球主要区域是在罚球区内的中间区域 ,进球方式以脚射为主 ,由中、边路结合发动进攻为进球主要进攻形式 ,进球大部分是在 6s内由 4次以下的传球完成的 ,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的139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中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是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队员;定位球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1”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