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乐仁 《垂钓》2005,5(12):42-44
第三节 鱼类的食物组成——食谱 提示:在自然水域中,鱼类的食物分为:1.喜好食物 2.替代食物 3.强制食物、鱼类随着年龄、季节、生物环境的变化来调节体内食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一云 《钓鱼》2007,(2S):20-21
鱼类虽然都有其固定的食物范围,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它们的生态习性和自然环境变化两方面看,诸如鱼类自身的生长期的变化,水域饵料的丰歉,人工长期投喂饵料品种的变更等因素,它们会改变天然食性。有时鱼类为了谋求生存,在对口食物不丰富的条件下,不得不适应某种饵料。鱼类的食性改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邹思全 《钓鱼》2011,(24):28-30
鲤鱼属大型底栖性鱼类,以植物碎屑为主要食物,也就养成了以植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的特性,在多年的垂钓中发现,就是在寒冷的冬天,鲤鱼的这一食性也没有多少改变,使用荤饵。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3)
鱼类虽然都有其固定的食物范围,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它们的生态习性和自然环境变化两方面看,诸如鱼类自身的生长期的变化,水域饵料的丰歉,人工长期投喂饵料品种的变更等因素,它们会改变天然食性。有时鱼类为了谋求生存,在对口食物不丰富的条件下,不得不适应某种饵料。鱼类的食性改变,有  相似文献   

5.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突触后致密物在突触可塑性中对揭示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突触后致密物的可塑性变化易受突触前传入信息和机体内部或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运动可以改变突触后致密物可塑性变化进而影响学习记忆。本文综述了突触后致密物的结构及功能与突触可塑性的重要关系,探讨运动训练对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影响,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运动训练对学习记忆促进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配制佳饵,提高上钩率,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鱼类的摄食过程,这将开启我们的制饵思路。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鱼类感知食物并分辨其味,是通过自身的化学感受器来实现的。这种感受器有专门接受物质元素的细胞,这些细胞分布于鼻、口、鳃、侧线、鳍尖和尾梢等部位。当某些元素在水中出现并刺激鱼的嗅觉或味觉神经元而产生感应电位时,恰好与其遗传因子中的食物化学信息相一致,于是鱼儿便接纳而摄食;反之,则拒食离去。鱼类准确分辨并识记各种食物的化学信息,即为固定不变的条件反射,这正是鱼类维持机体生命最基本、最主要的神经活动和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吴芜 《垂钓》2005,5(1):44-46
浮标的制作理念是强调个性,兼顾共性,或在共性的基础上凸显个性。但在一般钓鱼人的眼中,浮标只要有三类功能就可以了,这就是击底、打浮、钓动态。鱼的行为受水温、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底形底质以及生物性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摄食习惯及其行为变化是既定的,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用浮标的共性去迎合鱼类的咬钩习惯、用浮标的个性去破解鱼类的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8.
肌球蛋白作为骨骼肌纤维内主要的收缩蛋白和调节蛋白,对于骨骼肌纤维的收缩特性起重要作用,肌球蛋白重链是肌球蛋白重要组成,它有多种亚型表达,不同亚型收缩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当外界刺激条件变化时,骨骼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亚型组成可以改变,骨骼肌纤维收缩特性在肌球蛋白重链组成改变时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研究不同运动条件下骨骼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组成的变化对于深刻理解运动影响骨骼肌收缩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打塘食     
孙继和  孙云龙 《垂钓》2001,(12):48-49
在钓鱼实践中,撒饵作窝往往关系到钓鱼的成败。人为地使鱼聚集在一起,以增加鱼儿咬钩的饥会,这就是所说的打塘食。鱼类对各种饵料的选择随季节和地区的变化有所不同。当鱼类喜爱吃的食物量减少时,鱼类对其他食物的选择性加强,开始摄食不太喜欢的食物。这种选择性与饥饿程度也有关系。在垂钓时,打塘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刘汊初  朱广宇 《垂钓》2007,7(11):27-28
在江河湖库等自然水域中,不同水层的温度、溶氧量和食物种类不同,不同鱼种的适温范围、耗氧量和摄取食物的种类也不同,这几个“不同”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鱼类在水中常居的泳层也不同。在通常情况下,鱼类在水中的泳层是相对稳定的,但条件变化时,鱼类会适当调整泳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如果钓鱼人能够了解并把握鱼的泳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邢乐仁 《垂钓》2006,6(9):44-45
既然诱食性物质“隐藏”在鱼类喜食的天然食物中,那么让我们对肉食性食物、草食性食物和碎屑性(杂食性)食物进行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人与鱼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之中,对食物的味儿各有偏好和识别方法。深入探索鱼类对味儿的识别能力和特点,这对我们制作和使用鱼饵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柏名荣 《钓鱼》2004,(19):26-26
青鱼是摄食动物性饵食为主的鱼类。它的食性决定了田螺,河蚬,幼蚌,小虾,蚕蛹是它的喜好食物。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如果水体中有这些动物性饵食的话,它的食性必然倾向于符合自己食性的食物。一般的塘主,养殖青鱼时,不可能专门针对青鱼的食性,去投放动物性饵食,在青鱼失去喜好食物的前提下,它不得不使自己的食性有所改变,去选择被动食物,如麦子,麸皮,菜籽饼,玉米面团等许多种植物类饵。食用这种饵,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氧”鱼     
张凤林 《垂钓》2001,(4):55-55
水中含氧量的高低是影响鱼类活动的钓获量的重要因素。鱼类的摄食、生长、繁殖、洄游、避险以及越冬等一切生命运动,都是靠体内储备的氧气和能量来完成的。能量是通过摄取取食物营养补充的,而氧气则是靠水中氧气的生成来吸收的。对鱼儿来说,食物固然重要,但氧气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九钓落水鱼     
刘汉初 《钓鱼》2005,(13):33-33
鱼类学研究和垂钓实践证明,鱼类喜欢在温度适宜、溶氧充足,水位稳定、食物较多,以及青适量水草和弱光的环境下生活。但是江、河、湖、水库等自然水域中。由于受气候变化,降水量多少和农田灌溉用水诸因素的制约,水位经常涨落,对鱼类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口向。湖库储水不足,导致在农作物灌溉用水期间,使水量锐减。在水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钓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深水已变成浅水,出水口已经断流,涵洞和桥墩已经见底或水浅留不住鱼,鱼类会因水位下降。改变原来的鱼窝(栖息地),鱼道(回游路线),恐惧感使鱼儿纷纷向深水区转移,给垂钓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6.
气象,即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雨、霜、雾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它对鱼类的活动与觅食影响极大,主要是:一、气象的变化直接影响气温、水温的变化。二、气象的变化牵连着气压的变化以及空气湿度的变化,从而使水中的溶氧量发生变化。三、气象的变化能改变水体的浑浊度。四、气象的变化往往给水体中带来新水和食物,如下雨或涨水。五、气象的变化可使温差出现明显的改变,如下露、下霜、下雪等现象。总之,气象的变化可以改变鱼类的活动规律和摄食习性,因为鱼类是一种冷血变温动物。所谓变温,是说它的体温不是恒定…  相似文献   

17.
姜丙利 《垂钓》2013,(2):32-33
趋温是冬季鱼类的首要特性.它们对食物和氧气的需求反而退居其次。所以在这个季节野钓。必须围绕着鱼类的趋温性来考量,否则很难有好收获。现结合自己长期冬钓的体会.向钓友们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钓不到鱼”,是钓鱼者最伤脑筋的话。为何“钓不到鱼”呢?这涉及比较广,由于篇幅所限,仅以“水”字作一探索。水温的重水要温环是境鱼条类件赖之以一生,是活影、生响各存种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水深在5米以上的湖泊、水库等,上下层即有水温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其中的饵料生物和鱼类的不同,各种鱼类和水生生物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若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它们带来不利。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改变。水温的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甚至于生存,就目前经常钓到的鱼类来讲,大多是温水性鱼类,…  相似文献   

19.
陈中春  李淑梅 《钓鱼》2007,(3X):36-36
鱼类既是“变温”动物,也是“变性”动物。所以,一旦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和改变以下三种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20.
江钓黄颡     
李洪生 《钓鱼》2005,(17):39-39
黄颡俗称黄腊丁、昂剌鱼,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剌,体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常见的鱼类。黄颡属底栖凶猛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在江河的洄流缓流岸边或静水处活动,出没于水库,湖泊,河流的浅滩处,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才四处觅食。每年4~6月份产卵,肉食性,食性杂,食物多为鱼虾、水生昆虫、个体较小的水生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