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它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名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有关"中华民风民俗"的略读课文,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师可把口语交际、习作结合起来,以主题单元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习作要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习作法宝从所学课文中以及在课外阅读时,你知道了哪些不同的民风民俗?在日常生活中,你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民风民俗?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你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如各地不同的饮食、建筑、语言、节日、工艺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二》。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搜集、交流自己喜欢的民风民俗,增强民族文化情怀。2.指导学生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喜欢的节日习俗。  相似文献   

5.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学习民间艺术等文化知识。 2.学习本单元多角度、多手法描写事物的方法。 3.细心揣摩文中含义深亥4的词语和精彩的段落,培养语感。 4.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藏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于民风民俗了解甚少,而教材上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介绍也不多,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内了解更多的知识呢?教师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介绍是一个途径,学生的自我学习也是一个途径。所以,我通过"赏着艺术过春节"、"品着美食过春节"等活动,通过情境创设让他们置身春节,每个学生如同真的在过春节,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贴春联》是鲁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的节日第一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春节期间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他们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贴春联"这一民俗活动入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学写读后感"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训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懂得,读后感就是把读文章、书籍后的体会、感受写下来。  相似文献   

9.
习作指导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写民风民俗类习作。笔者从传统节日——端午节入手,引导学生按课前实践,课堂交流,当堂撰写,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写作任务,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二。 教学目标:1.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二. 教学目标: 1.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点:运用本组课文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  相似文献   

12.
过完春节,我和学生又和往常一样快乐地返回了校园。这一天,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翻开语文书,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正当我带着学生一起走进北京,了解京都的民风民俗,徜徉在过春节的喜庆之中时,  相似文献   

13.
将彝族民风民俗资源运用到了幼儿教育中,把幼儿引入具有"彝族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了解、认祝了彝族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4.
1.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2.分析体味文章的语言,挖掘吆喝的广告魅力和文化魅力。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春天的发现》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此项习作训练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语言积累,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是颇有训练价值的习作题材。进行本次习作指导,应以组织开展春游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回顾春游场景、述说春游感受、点拨习作方法等途径,  相似文献   

16.
项目式学习与统编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因此,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以项目驱动问题为引领,以项目任务整合习作单元学习内容,以项目活动重构习作单元教学活动,能够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项目为抓手、项目为内核、项目为载体、项目为驱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展开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八下第一单元是民俗题材的单元,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理解民俗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作者在民俗中寄寓的情思,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教学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这一单元的教学,宜整合阅读与写作,以任务统整单元学习内容,用整体设计结构单元学习过程,依托活动呈现单元学习结果,注重融合关联、问题链接、逆向推演、模型构建等,关注他者到自我的转变、输入到输出的转换,实现学生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赵莉 《甘肃教育》2009,(23):42-42
从片断入手,培养兴趣 小学中年级正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开端。三年级的习作不必考虑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等,只要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好三四句,或者更多的句子就可以了。这些句子连在一起就是一个“习作片段”。习作片段的定位就是学生由写话到习作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它,就找到了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上半年,某教师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中的第一课《民风、民俗大观园》,笔者参与了该教师设计预案、磨课、执教等整个过程。其间有一个2分30秒的教学环节(或者说是教学意外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