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排进攻战术包括用立体进攻和后排强攻.对我国2001-2002年度甲A女排联赛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高于前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后排进攻战术中,立体进攻战术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快攻掩护攻的直接扣死率,后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而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使用率却远低于世界女排强队.提高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率与战术质量,是提高我国甲A女排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后排进攻是近年来发展的较新排球技术.本文仅从二传角度着眼,谈谈后排攻的二传组织中的若干问题.后排进攻作为较新技术之一,它的显著特点在于进攻区域与前排不同.所以,后排攻的一系列技术和场上意识等,与网前进攻都不尽相同.而其中的组织者——二传的战术意识,组织时机应用,传球的手型、脚步和规格等,与前排进攻更是不  相似文献   

3.
我国甲A男排进攻战术结构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2001-2002年度甲A男排联赛各强队比赛中战术结构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甲A男排各强队比赛中以接发球前排平面战术攻为其进攻战术结构的基本特征;立体攻中的后排攻和后排强攻也主要用于接发球进攻;前排强攻在接扣球进攻中的运用次数比例高于接发球进攻.接发球到位率是保证我国男排发挥进攻战术特征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的进攻实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队伍的总体进攻实力上,中国女排的整体水平与对手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击力方面;在进攻得分方式上,前排强攻和快攻是中国队得分的主要手段;主攻运动员进攻实力与对手有较大差距,是中国队进攻中明显的薄弱点;副攻运动员的进攻与美国、巴西相比,成功率偏低;接应运动员总体进攻效果优于交手队,但进攻打法及得分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二传运动员主动进攻意识和进攻效果均好于各支交手队;中国队主攻、接应的进攻得分占全队进攻总得分的比例低于交手队。  相似文献   

5.
摘要:从拦网效果、拦网站位、后排防守效果以及后排防守站位等方面诊断中国女排拦防战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女排改进拦防战术打法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与解析等方法,对比分析2014年重大国际比赛中世界女排前五强的34场比赛数据,以此发现中国女排拦防战术运用的优势与不足。结论:中国队在对方一传时段中,前排拦网队员站位较分散,这导致拦对方3号位快攻时,2号位拦网队员无法及时向3号位移动,难以配合副攻手组成双人拦网,从而使得有效拦网率下降;中国队在防对方4号位平拉开进攻、4号位调整进攻以及2号位平拉开进攻时,在大斜线位置上的队员常无意识的后撤防守,这使得该队员防守范围加大并且偏离了扣球落点集中区域,对防守造成一定影响;中国队在防3、2号位快攻时,虽然队员站位不存在问题,但由于后排防守队员存在重心高、反应慢、起动慢、移动慢的弱点,致使后排防守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排球前、后排扣球2种不同起跳方向的助跑急停跳,起跳期下肢动作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为该专项技术动作的诊断、指导及肌肉力量训练提供参考,以10名男子排球运动员为受试者,用6台JVC9800光学摄影机与2块JP6060测力台同步获取资料。以视讯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并以动力学逆过程算得下肢内在动力学参数。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理统计。结果显示:在运动学方面,相较于前排扣球,后排扣球具有较短的起跳动作时间及较大的并步距离;在动力学方面,相较于前排扣球,后排扣球的先行脚具有较大的最大踝关节伸肌力矩与离心功率、最大髋关节伸肌离心及向心功率;后排扣球的跟随脚具有较大的最大踝关节伸肌力矩、最大踝关节伸肌离心功率、最大膝关节与髋关节伸肌向心功率;排球前、后排扣球两脚跳跃技术,起跳阶段有不同的技术需求,若后排扣球要获得较大的前冲效益,排球运动员除了采用较大的并步距离外,还需加强其两脚踝关节伸肌群与先行脚髋关节伸肌群的爆发力,以实现快速制动,且还需有较大的两脚髋关节伸肌群与跟随脚膝关节伸肌群的爆发力,以实现快速蹬伸,以此缩短触地时间,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桩土接触面特性的实验测定及分析,论证了桩周摩阻力发挥与桩侧正应力及桩土间相对位移有关,提出了单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荷载传递规律的理论分析方法,理论分析与渗水力土工模型试验对比表明,在桩的工作荷载范围内,只要参数选取恰当,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从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两方面,对中、外球队后排进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队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与外国球队的总体水平存在差距,与其中某一个球队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队的扣球失误率高于欧美强队;综合扣球成功率、失误率,一般三项指标,中国与世界强队属同一类别。这表明我们的后攻潜力较大,技战术水平有待完善,后排进攻应纳入我国“以快制高”战术体系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99世界杯赛中国男排与前六名队的后排进攻效果的分析比较,目前中国队的后排进攻与世界强队相比差距及优势各异,同’98世界男排铁标赛时相比,一年来,中国男排后排进攻的水平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针对大直径超长群桩的有效桩长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采用极限承载力控制法,对竖向荷载下不同布桩形式的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的有效桩长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有效桩长随桩数的增多而增大,随桩距的增大而减小;桩数增多,有效桩长对应的群桩的极限承载力降低,桩距的变化对有效桩长对应的群桩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深化高桩码头承载特性的研究,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高桩码头进行7个工况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整个码头的位移以向海侧为主;产生向海侧位移的主要因素是堆场载荷,前后承台上的竖向载荷的影响相对较小;各工况中桩身向海侧的位移在20 mm以内;桩入土段的弯矩很小,在土体以上的悬空段的桩身弯矩较大,最大值的绝对值在45 kN·m以内.结果表明,基于ABAQUS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可成为高桩码头承载特性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粉喷桩单桩承载力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某工程的粉喷桩单桩载荷试验资料 ,分析了在饱和土层中 ,粉喷桩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问题 ,地下水对其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掌握单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规律 ,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及确定载荷试验的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工程桩端扩张压力,对现有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文章根据静压桩贯入机理,分析了静压桩的贯桩过程;并在模拟桩体贯入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半无限圆孔扩张的压桩静力平衡方程,求得了弹性条件下桩端扩张压力的理论解答,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桩端扩张压力与压入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遮帘式板桩码头三维地震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遮帘式板桩码头在地震作用下板桩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及前墙弯矩、遮帘桩弯矩和拉杆拉力的变化情况,运用ABAQUS软件研究京唐港32#遮帘式板桩码头在不同加速度峰值的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波对码头结构有重要影响,地震加速度峰值每增大0.1g,前墙最大弯矩增大约10%,遮帘桩最大弯矩增大约21%,后拉杆拉力增大约25%.地震动土压力对海底标高以上的前墙结构作用不明显,对海底标高以下前墙部分影响较大,对遮帘桩沿桩身分布的动土压力显著;在地震作用下遮帘桩依然发挥前墙挡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深度探求三体势的运动机理,服务于健身和竞赛需要,为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肌电测试系统对17位形意拳练习者的形意拳三体势单重桩和双重桩站桩过程中sEMG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单重桩右腿承担体重的贡献率占72%,双重桩右腿贡献率占60%,三体势桩功均在40 s后就开始出现主要肌群的疲劳,有明显抖颤感。结论:验证了传统意义上的前4后6式肌肉用力分配的三体势,更多的是指双重桩,而前3后7式的肌肉用力分配为单重桩;单重桩和双重桩主要锻炼肌肉无明显差异;单双重桩贡献率最大的两块儿肌肉都是后支撑腿的股外、内侧肌;双重桩前支撑腿的股外侧肌肉负荷稍大于单重桩;单重桩后腿的贡献率占72%,双重桩后腿贡献率占60%;相同条件下单重桩对腿部的刺激深度大于双重桩,有利快速出功;双重桩两腿承重比例有利前后的稳定性。动作姿势正确的条件下,三体势桩功练习时机体产生疲劳的时间阈值为40 s。  相似文献   

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给出的桩身计算方法对轴心受压桩很适用,而对偏心受压桩计算就非常繁琐。本文给出偏心受压桩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用低应变法检测嵌岩桩 ,若桩底出现明显同相反射 ,多数因桩底缺陷引起。而区分是桩还是持力层的缺陷 ,主要看反射的起跳时间在 2 L/ C之前还是之后。当桩的变径及入岩反射对测试影响很大时 ,应进一步用钻芯法检验。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和施工工艺流程,探讨了其在公路建设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果三大评价指标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讨论了显著性、效果量和原因量在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中的意义与作用.指出,不应将显著性检验中规定的0.05水平绝对化,对刚刚高于或刚刚低于此水平的研究结果,应持谨慎或宽容的态度.同时,根据Pollard(1993)的分析,显著性水平提供的是I型错误的条件先验概率和I型错误的整体先验概率的上限,而不是I型错误的条件后验概率.因此,应注意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的区分.效果量与显著性有本质区别,研究者不仅应关注和报告显著性,也应关注和报告效果量.多大的效果量才有实际意义,取决于研究者对特定研究领域特定研究问题的专业判断.研究者进行研究设计时,还必须考虑效果量和原因量的关系问题,即因果效能问题,设法用最小的代价产生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