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商陆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中获得金属硫蛋白PaMT,基因全长141 bp,编码46个氨基酸,等电点和分子量分别为3.85和4.7 kD,具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具有典型的金属硫蛋白结构(CXC结构). 进化树和蛋白结构分析表明它属于金属硫蛋白家族. PaMT主要在根中表达,且受重金属胁迫上调其基因表达. 蛋白融合表达表明,PaMT可以提高大肠杆菌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2.
从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天蓝遏蓝菜(T. caerulescens)Cd胁迫的cDNA文库中,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之一,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拟南芥CaM2的相似性高达92%,故命名为TcCaM2(T. caerulescens CaM2, GenBank No. EF053035)。其核苷酸序列与迄今已知的钙调蛋白基因同源率在83%以上,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5%以上,与大多数高等植物的CaM,如印度芥菜、拟南芥、水稻等同源性则更高。将TcCaM2基因置于酵母表达启动子之下,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重金属敏感型酵母突变菌株,酵母重金属耐受实验表明,TcCaM2在酵母中的过量表达提高了酵母对Co2+或Ni2+的耐受性,增加了对Cd2+的敏感性,对Zn2+胁迫抗性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说明TcCaM2通过其对重金属离子的结合作用及在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功能,在植物细胞对重金属的富集、耐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编码人全长的OBmRNA为模板,用RT-PCR法获得了编码146个氨基酸残基的OBcDNA,并经EcoRI和BamHI双酶切克隆至原核质表达质粒pGEX-1λT中,通过IPTG诱导,以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蛋白(GSP)方式进行了表达。结论:在原核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从拟南芥中克隆得到AtACO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半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200 μmol/L CuCl2处理能明显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而200 μmol/L ZnCl2处理1 h则可显著促进其表达. 为验证AtACO3蛋白N端的功能,构建AtACO3 5'端1632 bp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AtACO3-N,并转化大肠杆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可以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 进一步的抗性实验表明,异源表达基因AtACO3的N端序列能提高大肠杆菌的Zn2+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在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中得到一个推测的小G蛋白ArfGTPase激活蛋白 ArfGAP (Arf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的全长cDNA序列 PaAGAP . PaAGAP 序列编码332个氨基酸.蛋白含有保守的锌指结构域(CX2CX16CX2C类)和C2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在寒、旱、盐和重金属的不同时间胁迫下,PaAGAP可以被诱导,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由此推测 PaAGAP 可能是通过快速启动转录和翻译,使ARF失活,抑制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来参与植物逆境反应的.  相似文献   

6.
从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的重金属镉胁迫下商陆幼苗叶片的正反向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SSH文库)中,获得商陆寡肽转运蛋白基因的EST序列. 利用RACE的方法克隆到该基因的全序列cDNA(PaOPT,GenBank注册HQ647015). PaOPT基因在进化中的地位分析表明:它可能属于OPT 3 基因家族.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PaOPT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商陆种子成熟及萌发过程的表达模式. 结果表明,该基因是一个在种子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预测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基因的分子克隆和该基因在体内表达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显示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的cDNA及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且有类似的分裂位点.卵巢和肝胰腺是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8.
从中药虎杖中通过RACE等方法克隆到一个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PcCHS1.该cDNA全长1182 bp,编码一个含39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体外酶促活性研究表明,重组PcCHS1在pH 7~8时催化形成查尔酮为其单一产物,在pH 9时除催化形成查尔酮外,还产生一定量的苯亚甲基丙酮.对PcCHS1第216位和第333位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对PcCHS1的体外酶促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应用RT-PCR技术扩增β-catenin的cDNA序列,并且在基因下游引入6×His标签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 经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pLysS感受态细菌,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和Ni柱分步纯化GST-β-catenin-His融合蛋白. 所得产物经SDS-PAGE检测,在114 kDa处显示特异条带,与GST-β-catenin-His融合蛋白预期分子量相符. 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所纯化蛋白能被β-catenin抗体、GST抗体和His抗体识别,为进一步研究β-catenin的功能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人TF基因第15号外显子处P589S变异与有氧耐力相关联。在此基础上,分析该位点变异对TF蛋白质C2结构域的影响,以探讨其影响有氧耐力的机制。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TF蛋白C2结构域序列为基础,用DNAStar Protean软件提供的模块,预测P589S突变对其C2结构域的二级结构、蛋白骨架区的柔韧性、表面可能性、抗原系数以及亲水性指数的影响。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人工合成含有P589(TF(P))和S589(TF(S))的C2结构域序列,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E coli.中分别进行表达,圆二色谱检测并比较不同表达蛋白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软件预测结果显示,当第589氨基酸由P突变为S时,C2结构域中氨基酸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在突变位点附近,氨基酸的表面可能性及亲水性均下降,而抗原系数则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蛋白骨架区的柔韧性没有发生变化。圆二色谱检测结果显示,两种蛋白CD谱的负峰最低峰都出现在约205 nm处,但TF(P)的峰度要低于TF(S)。计算结果表明,TF(P)蛋白的α螺旋比例较TF(S)蛋白高,其他结构比例相差不大。结论:转铁蛋白P589S多态位点突变后,蛋白质C2结构域的二级结构和蛋白表面性质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将导致基因的相关功能改变,并成为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 PERK/ eIF -2a 和 IRE -1/ XBP -1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变化,探讨运动和饮食调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50只)2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各取10只做肝脏病理切片。确定 NAFLD模型成功后,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M)、运动组(EM)、饮食调整组(FM)和运动结合饮食调整组( EFM),每组各10只,对照组剩余10只大鼠编为 C组。C组继续普通饲料喂养,M 组和 EM 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FM组和 EFM组由高脂饲料改为普通饲料喂养;EM 组、EFM 组给予有氧游泳运动干预,连续8周,直至第16周实验结束。HE 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Western blot 检测PERK、eIF -2a和 IRE -1、XBP -1蛋白表达,结果:(1)与 C组比较,M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加重, PERK/ eIF -2a和 IRE -1/ XBP -1通路蛋白表达增加;(2)与 M组比较,各干预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PERK/ eIF -2a和 IRE -1/ XBP -1通路蛋白表达降低;(3)M 组、EM 组、FM 组、EFM 组4组双因素方差结果示:运动和饮食对 PERK/ eIF -2a 和 IRE -1/ XBP -1通路蛋白表达具有主效应,且二者具有交互作用。结论:运动和饮食调整对 NAFLD 发展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且二者联合作用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 PERK/ eIF -2a 和 IRE -1/ XBP -1通路蛋白表达,减少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热休克蛋白及其对运动的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休克蛋白(HSP,heathockprotein)是应激后细胞内优先合成的一组蛋白质,又称为应激蛋白(CSP,stressprotein),或分子伴侣(chaperones)。它具有重要的细胞功能,如细胞内运输,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的折叠、组装与转运,变性功能蛋白分子的降解,线粒体蛋白质分子的跨膜转位等。剧烈运动能够诱导热休克蛋白的合成,目前研究发现在运动应激时HSP70家族的诱导表达和运动时应激强度呈正相关,不同类型的骨骼肌纤维中HSP70的表达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核糖体蛋白基因和其它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序列的单个和双碱基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抽提出核糖体蛋白基因中富含的元素;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核糖体蛋白基因单个和双碱基在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出现频率的位置权重,进而得出可能有利于核糖体蛋白基因转录的元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表征和心脏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间歇运动组(CE)、假心梗组(Sham)、心梗安静组(MI)和心梗+间歇运动组(ME),每组12只。Control组和CE不手术。各心梗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MI模型。运动组在术后1周进行预适应运动(10~15 m/min,30 min/d×5 d/周)。间歇运动采用低强度和高强度依次交替的跑台训练,以10 m/min×10 min进行热身运动,以25 m/min×7 min和15 m/min×3 min依次进行中等强度与大强度交替的间歇运动(60 min/d×5 d/周×8周)。训练结束后次日,血流动力学检测心功能,迅速摘取心脏,RT-qPCR检测心肌LIF/LIFR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LIF、LIFR、p-STAT3/STAT3、VEGF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vWF和CD31表达,酶活性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代谢指标。结果:1)间歇运动可激活正常大鼠心肌LIF/LIFR/STAT3通路;2)心梗大鼠心肌LIF/LIFR基因与蛋白表达和STAT3磷酸化水平升高,血管发生代偿性新生,心肌CVF%显著增加,心肌细胞代谢紊乱;3)间歇运动进一步显著上调心梗心肌LIF/LIFR基因与蛋白表达和STAT3磷酸化水平,促进血管新生,显著降低CVF%,改善心肌代谢紊乱。结论:间歇运动显著升高正常和心梗大鼠心肌LIF/LIF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其下游信号通路蛋白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显著刺激心脏的血管再生,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有机氯农药林丹具有高毒性、亲脂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富集性,曾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林丹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体内富集后造成肝功能损伤,但其对肝脏的毒性效应尚不十分清楚。在本研究中,肝脏HepG2细胞经不同浓度林丹暴露处理24 h后,使用噻唑蓝(MTT)、2,7-二氯荧光素(DCF)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自噬生成;并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IL-6、IL-8、IL-1β、TNF-α、NF-κB、Beclin1、ULK1 mRNA和P-p65、IL-1β、P62、LC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高浓度林丹暴露显著抑制HepG2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内的ROS和乳酸脱氢酶(LDH)生成水平,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明显上调TNF-α、IL-6、IL-1β、IL-8、NF-κB mRNA和P-p65、IL-1β、P62、LC3、NF-κB蛋白质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林丹诱导肝脏HepG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自噬,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低氧预适应是指经过短暂的轻度缺氧后,对后续的的严重缺氧产生耐受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除参与抗氧化作用外,对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和机体的能量代谢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小鼠进行低氧预适应,探究其对骨骼肌Nrf2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蛋白表达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健康8周龄C57BL/6J小鼠(WT)共40只,随机分为四组:未低氧预适应安静组(NC),低氧预适应安静组(HC),未低氧预适应低氧运动组(NE)和低氧预适应低氧运动组(HE),每组10只。对低氧预适应组小鼠进行48h持续低氧暴露,氧浓度为11.2%,未低氧预适应组小鼠饲养于常氧下。低氧预适应组低氧暴露结束后,对运动组小鼠进行运动能力测试。运动后即刻取小鼠腿部胫骨前肌检测Nrf2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1、TFAM的基因表达。结果:(1)与未低氧预适应组相比,低氧预适应安静组和运动组Nrf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2)安静状态下,低氧预适应小鼠TFAM mRNA表达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CI-CV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3)一次性低氧力竭运动后,低氧预适应小鼠NRF1和TFAM mRNA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CI、CIII、CIV、CV蛋白表达出现增加趋势,CII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4)经过低氧预适应的小鼠在低氧环境中的运动能力显著增加,体现为力竭时小鼠跑动距离显著增加和达到力竭时所用时长显著增加。结论:48小时11.2%氧浓度的低氧预适应,可显著增加低氧运动后小鼠骨骼肌Nrf2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CIV和CV蛋白表达,这可能是低氧预适应提高小鼠运动能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mRNA在细胞质内的稳定性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细胞以mRNA降解的方式对过时的、突变有害的mRNA进行及时清除以保证基因的正确表达和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脱帽酶Dcp1/Dcp2在mRNA降解中起到主要作用,但对其降解mRNA的详细作用机制了解甚少。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该基因市售的抗体出现,阻碍了对该基因机理的研究。本文目的是利用PCR方法,从人的胎肝文库中克隆到Dcp2基因,制备其多克隆抗体血清。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溴化氰偶联柱子对该多克隆抗体血清经纯化得到的多克隆抗体,用于Western Blotting 试验,可以检测到该蛋白内源性的表达;用于激光共聚焦定位实验显示该内源性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此抗体同时可用于免疫沉淀实验。因此Dcp2基因和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2(ALAS2)基因复合重复多态性与心脏功能表型的初始值与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02名中国北方汉族新兵健康受试者,进行18周的5 000 m跑训练。测定训练前后安静、次最大负荷下(50 w、100 w、150 w)及恢复期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指标。使用GeneScan和测序方法分析该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进行该多态与上述生理指标等关联性分析。结果:1)按照分割点法划分基因型及分组分析,发现按166 bp长度划分时,≤166 bp基因型的左心室结构指标(EDD、LVM)及不同负荷下的每搏量和每搏量指数(b-SV、50W-SV、100W-SV、150W-SV、b-SVI)、心动周期等初始值均显著性高于>166 bp基因型(p<0.05);2)≤166 bp基因型在次最大负荷(50 W)下的心输出量及心指数下降幅度高于>166bp基因型,但无统计学差异(p<0.1)。结论:ALAS2基因复合重复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男性心脏功能的初始水平存在关联,与耐力训练效果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