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爱珍 《学苑教育》2012,(19):28-29
在习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在情趣盎然的环境中写作,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能写,让学生要学会读写结合,让习作训练回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2.
教师必须注重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出现为低年级儿童快速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它让孩子融入、热爱、享受着课堂教学,也在课堂中表达着对音乐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全国性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中,有一位老师在执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三、四小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看图,二小害怕吗?那个鬼子从口袋里拿出手表会怎么说?想一想。然后学着鬼子说说。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学着电影电视里鬼子说话的味儿说起来。教师又指名学生站起来说说,让其他学生评价他们说得像不像;接着老师又问:二小会上他的当吗?这两个鬼子会怎么说?又让学生学着鬼子那恶狠狠的口吻说说……  相似文献   

4.
齐伟杰 《山东教育》2005,(5):119-119
年少时,在一所幼儿园的门口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在每一天。”这看似简单的一句爱的箴言,曾让我幼小的心灵里溢满了莫名的感动。也就在那时,我悄悄许下了一个美好的心愿:憧憬着自己有一天能幻化为一只彩蝶,翩然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中,去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爱的信息。然而,在破茧而出、羽化为蝶的过程中,我也曾让爱跌倒,迷失在孩子渴盼的眼神中。  相似文献   

5.
石建军是一名教师,他的为师名言是:教育就是尊重个人差异,发展学生专长:石建军是一名校长,他的校长信念是:为人民办一所好学校,让家长点头,让社会满意。石建军不善言辞,然而在他质朴的语言中却深深埋藏着对学生和教育工作的热爱,正是这份爱使他执着地奋斗了几十年,而至今仍然无怨无悔;也正是这份爱让他在从事管理工作时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社会。  相似文献   

6.
高三的时光不是一条潺潺的小溪,缓缓地与山林、小鸟儿奏出一曲春之声,而是如冼星海笔下那怒吼、奔腾的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大海奔去。当我坐在教室里,听着窗外几声唧唧的鸟叫声时,记忆总被牵扯回那段令人感到轰轰烈烈的高考岁月。那是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回忆,我在前进的路途中留下一连串奋斗的足迹,伴随着许多的汗水和努力!  相似文献   

7.
谈成人上大学的“学习”与“工作”王俊对于参加成人函授,再次步入学堂的学员们来说,要挤出每一学期的面授时间实在不易。平时的工作中有一份担子由你挑着,一旦你抽身而去,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领导也定会不悦。在我的生活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件既让领导头痛,又让自...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如何让人文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如何让语文课堂“浸润”德育“甘露”呢?我尝试着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刘海明 《辅导员》2014,(6):29-30
从2000年刚迈进校门的青年教师到现在成熟并幸福的班主任,十三年教书育人的时光见证着她的成长,平凡的班主任工作让她增长了爱的能力,也让她品味着世间最美好的爱与感动。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这就是她,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的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刘海明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相似文献   

10.
一、“双动”教育模式的内涵“双动”教育模式中的“双动”,就是让学生生动、主动地学,让教师主动、生动地教。“双动”模式,把握着教育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把握着这两个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最优良状态:生动性和主动性。我们把握着这两大关键环节,让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得更充分,让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更强烈。在“双动”教育模式下,师生双边的生动主动的活动,造成了一种比以往丰富得多、频率变换大得多的教育信息流,这样促成了我校在管理方面的变革因素———应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学校,用系统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艳芳 《教师博览》2023,(11):41-42
<正>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是人们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和向往,而音乐就为我们开启了一条诗意人生的道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唯有音乐是无须翻译就能够让所有人都懂的语言。音乐无国界,我们在音乐中相逢,可以让心与心迅速接近。音乐歌颂着每一个生命的曙光,是对心灵的启蒙和滋润;音乐直抵心灵深处,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相似文献   

12.
蒋小华 《教育》2009,(3):60-60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们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也是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次晨会上,小明同学作了“我心中的荣辱观”的主题演进。小明说:“……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交织存在着,这让我们在满眼的纷乱中有些迷茫。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它磅礴的态势、蓬勃的生机震撼着华夏大地,冲击着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学校中引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我们每位教育者在冲击中得到洗礼,在变革中学会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两年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坚定地把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在“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成长服务”上,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让课改中的“双主”最后“双赢”。教师,课改让他们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课改的成败在教师。教师只有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全文信息”“范例信息”及其教学山东武玉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语文教学就是讲读课文,讲读课文就必须把一篇课文从字词句到段落篇章,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逐一讲读一遍,让学生尽可能掌握一篇课文涉及的所...  相似文献   

16.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这火热的激情.快乐地在习作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相似文献   

17.
在高考作文中,一定要打破语言、思维的枷锁,给语言画个妆。让它时而明媚、时而娇羞、时而俊朗、时而憨厚。比如“枫叶红了”可改为“枫叶醉了”;“火苗托着烧水的瓦壶”可改为“火苗舔着烧水的瓦壶”;“一册地图,包容千山万水”改为“一册地图,跨跃千山万水”。这一改文字的魅力就完全展现出来了。 让自己的语言动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许正因这点睛之笔.就能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相似文献   

18.
刘宗慧 《科学教育》2007,13(4):73-74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新课程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应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自己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尤其像生物这种不属于中考学科的课堂,学生的“插嘴”现象更容易出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把学生的“插嘴”作为一种资源,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19.
怎样进行阅读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困扰着教师的一个问题。从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话”,必须在感知阶段让学生与本充分对话,在感悟阶段让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探究阶段让学生之间充分对话,积累阶段回归学生与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1.好动贪玩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这一特征适当把游戏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写,在写中玩,减少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