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揭露者到建设者:《南方周末》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4年创刊开始,<南方周末>就一直在改变自己.2007年4月,<南方周末>再次转型,提出了新的口号:"在这里,读懂中国".与以前相比,转型后的<南方周末>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笔者从头版头条的角度对转型前后的<南方周末>进行了比较,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南方周末》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例证法,从探讨《南方周末》副刊定义、版面语言运用特点、副刊新闻化趋势和内容选择特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梳理总结了《南方周末》编辑特色与价值取向,并重点对《南方周末》副刊的新闻化趋势进行探究,希望为转型时期的纸媒发展与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南方周末》的变革看中国时政新闻周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辽粤 《新闻界》2006,(1):93-94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南方周末》在中国的存在现象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从文化周报起家,向社会时政周报转型,坚持高尚的文化品味,集聚有思想、有影响力的读者受众,南方周末记录着中国的时代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时代进程。因此,《南方周末》才可以在最自己的网站上堂  相似文献   

4.
《南方周末》作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报之一,其文化副刊一直承载着留住读者的任务与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通过报网融合出现了网络版,并在"两微一端"成为主流的今天,也出现"南周知道"微信公众号,"南方周末"微博账号的社交化推送副刊内容的举措,这种尝试为《南方周末》文化副刊拓宽了传播渠道,读者范围更为广泛,虽然该报文化版副刊的转型仍存在不足,但它却是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副刊转型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5.
袁琳娜 《新闻世界》2011,(8):297-298
本文从《南方周末》的三次关键性转型入手,揭示不同阶段该报的内容重心、办报理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并以此为线索,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分析《南方周末》对推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19):17-28
自1996年以来,《南方周末》转型成为南中国一份主流的政经大报,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它深刻地嵌入在中国社会、中国新闻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本文以《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透过过去二十年新年献词的话语变迁,探讨《南方周末》与中国新闻界、中国社会呈现出何种变迁关系,《南方周末》在此过程中如何定位自身媒体角色和社会功能。第二个问题是,在社交媒体中,《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何被再次提起,不同的行动主体又为何对此进行集体记忆,其间又有何种社会意涵。研究发现:1.过去二十年中,《南方周末》经历了启蒙者、记录者/监督者和解释者等角色认知的变迁,总体上处于"混合型"的角色认知。另外,由于调查的式微,《南方周末》被迫转变为解释者角色。新年献词极力塑造《南方周末》的职业权威和合法性,但其所倡导的社会观念并非一以贯之,而是借助往年焦点事件所进行的一种"策略行为",是"事件驱动"而非"价值驱动"。可以看出,《南方周末》的话语实践受到总体政经结构、地方宣传领导人更迭和职业选择等多重因素影响。2.在社交媒体上,微博用户总体建构了《南方周末》曾出现过"黄金时代"的集体记忆,也代表了中国新闻界的"光荣与梦想"。在论述"过去-现在"、"理想-实践"和"传统媒体-互联网冲击"三类关系的话语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在"江艺平退休"和"沈灏被抓"的焦点事件中,网民话语都指向职业模范的离场与"倒塌",映射《南方周末》光辉不再。但也有差异,"江艺平退休"指向新闻业的"时代结束","沈灏被抓"指向中国媒体"制度缺陷"。3.话语若从组织化空间进入公共空间,其周围的结构性条件和行动主体将发生位移,原本的话语也将赋予新的社会意涵。  相似文献   

7.
惠荣 《青年记者》2016,(18):36-37
《南方周末》自1984年创刊,三十余年来成为理性、严肃的中国媒体的典型代表.从1997年开始刊登的新年献词特色鲜明,是《南方周末》精神的综合体现.本文着重从人格化视域对《南方周末》以及《南方周末》1997年至2015年的新年献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方超  许洁 《今传媒》2016,(2):87-88
《南方周末》作为中国一份深具特色的新闻周报,不仅以负责任而见解独特的新闻报道为人称赞,其报纸本身刊载的广告也极具特色.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本文以2015年全年的《南方周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广告版面、广告类型等方面对2015年《南方周末》全年刊载的广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1995年,《南方周末》确立了“新闻主攻,副刊主守”的竞争策略,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此迈开了它走进“黄金时代”的步伐。2009年10月,《南方周末》在板块上进行了调整,创建了绿色版,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中国的环保进程;几乎同时,《南方周末》iPhone客户端上线,是最早在iPhone创建客户端的中国报刊之一。2012年,《南方周末》宣布进军电视领域,着力打造“新闻剧情片”《南方周末60分钟》,该节目在登陆电视台之前,先在网上以“南周播报”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10.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不可复制,其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诸多结构性演变正在悄然而剧烈地进行,改革之诉求如雷贯耳,问题不断累加的时代,它的理性姿态格外被国人所欢迎."《南方周末》一直是理性思考、理性发言,同时在理性之外也让读者找到最舒适而且又大无畏的情怀.可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有人评价《南方周末》的可读性日趋降低.  相似文献   

11.
观点     
《视听界》2013,(1):7-7
有必要冷静思考《南方周末》事件2013年新年伊始,《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现多处低级错误.造成《南方周末》名誉受损.南方周末编辑记者通过微博抗议新年特刊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改动.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的声音,从而酿成一个公共事件。对此,《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三次发表社评称.“这是媒体管理模式遭到挑战的突出例子”,  相似文献   

12.
从2007年11月15日起,《南方周末》开始在每一期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时局,同《南方周末》既往的其他一些版面和报道内容和手法相比,时局版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特色与特点,那么时局版的版式的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化报纸面临的一个恒定课题是如何生存与发展,因此它必须针对变化了的社会需求对自身不断进行调整,转型也因此成为其主题词之一。回顾《南方周末》20多年的实践,其内容从创刊时以文艺报道为主,到90年代社会新闻为主,到本世纪初时政与社会新闻为主,再到近几年来在“大新闻”概念指导下,扩大报道视野和范围的实践,在一定意义上说,《南方周末》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以转型求得发展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需要人文关怀,科技新闻也不例外。将人文关怀融入科技新闻,是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2007年,《南方周末》将科学栏目从新闻版转移到文化版,伴随这一变化的是文化版由黑白版面过渡到彩色版面,这一变化充分反映出《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浓郁的人文关怀。那么《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是如何体现这种人文关怀的?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科技报道这一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徐列 《传媒》2002,(10):29-30
文化新闻的价值取向 南方周末报在经历了18年市场洗礼后,几经蜕变,终成一张主流大报。影视歌三星曾是它起步的支柱,但它在逐步的转型中,文化成为体现其“民主与启蒙”理念的重要载体。它的转型也与它自身的理想诉求和读者不断地更替相一致。今天的读者看一下 1984年的《南方周末》,一定会说它是一张娱乐小报,每期的头版头条都少不了明星,但你留意一下创刊号上的明  相似文献   

16.
近日,《南方周末》宣布要进军电视领域。在南周电视节目登录全国电视台之前,编辑、主持人将在网上以"南周播报"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在不久的将来,以《南方周末60分钟》为核心的一系列南周电视节目将陆续出炉。《南方周末》将从平面媒体进军电  相似文献   

17.
张二伟 《新闻世界》2008,(12):109-111
本文选取《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教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四个指标对《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具体呈现《南方周末》在这次报道中的框架特色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8.
洪兵 《新闻记者》2003,(8):58-59
从2003年2月起,笔者先后三次对《南方周末》原主编、著名报人左方先生进行采访,下面为访谈的部分内容。问:《南方周末》自1984年创办迄今,已经成为国内外非常有影响的一张报纸。您作为《南方周末》的创办人之一,能否简要地谈谈《南方周末》的创办背景?答:《南方周末》的创办,是南方日报社老社长丁西凌同志向南方日报社编委会建议和获得同意之后创办的。当时丁西凌同志的主要考虑是,我们的党报不缺乏正面、典型报道的经验,但是缺乏办生动活泼的版面的经验,他说,我出国考察,看见外国报纸都是一大叠,这是经济文化发达的表现。而我们的报纸只有4…  相似文献   

19.
岳铭  秋华 《视听界》2011,(3):100-100
广播电视主持人必须明了,就职业来说,主持人从本质上不是艺人而是新闻人。在这点上很多主持人的认识很不明晰。2008年以来,《南方周末》年年都要评出十大媒体关注事件,在赞扬《南方周末》的新闻敏感和驾驭新闻的气派时,试想我们的广播文艺节目.  相似文献   

20.
朱强 《青年记者》2006,(17):55-56
舆论监督是南方周末1996年转型后的重要特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张小丽在《从南方周末的批评性报道看舆论监督》一文中曾经采用系统抽样中等距抽样的方法,以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各期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报道作为抽样框,以四期(一个月)作为抽样间隔,随机抽取了85例头条新闻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抽样调查显示:在全部85个样本中,批评报道有47条,占总样本的55.3%。主要批评机构是公众个人、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其批判内容多为滥用行政特权、贪污受贿和各种社会问题;涉及最多的领域是政法和社会。①综合考察南方周末转型后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