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简单的二元文化,总习惯于以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来界定社会。这种不容许第三种形态文化生存的二元文化结构及其由此产生的管理模式,会最终导致权力文化的胜者通吃,会严重阻碍民族的进步,影响国家的前途,并逐渐成为扼制中国人生发创造力,窒息中国发展科学事业的致命因素。第三形态文化是由人类怀疑天性和自由创造精神滋长出来的有生命力的动态文化,它崇尚人的平等发展,合理生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化本质上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化,总习惯于以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来界定社会。这种不容许第三种形态化生存的二元化结构及其由此产生的管理模式,会最终导致权力化的胜通吃,会严重阻碍民族的进步,影响国家的前途,并逐渐成为扼制中国人生发创造力,窒息中国发展科学事业的致命因素。第三形态化是由人类怀疑天性和自由创造精神滋长出来的有生命力的动态化,它崇尚人的平等发展,合理生存。  相似文献   

3.
第三种文化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会而形成的新文化,其深层涉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互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创造文化的融会,将带来第三种文化发展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改变了东西文化二元结构的思维方式,从探索真理和创造新世界文明出发,描绘出创兴"第三种文明"的中国教育梦。他从理论上论证第三种文明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自我觉醒,是打破自身局限,容纳异质文化中的精髓,使东西文化融会贯通,创造出的新世界文明;他创兴的第三种文明的教育,是克服东西文明各自缺陷的"灵与肉一致"的教育,"社会与个人统一"的教育;从实践上,为现代中国教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光明之路,奠定了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第一个仲秋,中国打开了WTO的大门之后,中国影像文化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好莱坞电影市场的严峻挑战、本土影视人自强的难逢机遇与全球化创造意识的深广前瞻.这三条发展渠道融汇成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使中国影像文化必将在巨大的逻辑悖论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因生存方式差异体现出不同形态,文化形成会对民族生存方式具有一定约束作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当互联网、通讯方式、交通工具以惊人速度建立发展时,人与人之间距离缩小,进而超越民族与国家的限制。中国与日本在文化、历史、风俗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语言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环节,其差异性体现出文化的差异。阐述中日跨文化交际意义,分析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研究中日语言存在差异性,推进两国之间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何忠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106+108-106,108
游戏是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生存形态.当然,它更是儿童的文化生存形态.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有效的活动形式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中,老子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是中国女性文化及其话语的滥觞,由此涉及到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从中西文化比较观念出发,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性的认定,即对于中国文化基本形态与性质的判断;二是对于老子思想中所包含的中国远古女性崇拜意识的认定,由此从渊源上探求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形态与特性;第三.则是中国文学的南北文化源流的特征及其相互融合问题,由此指出中国文学的“阴阳合流“现象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可分为 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即经验科学和生存技术、物性科学和物化技术、人性科学和人化技术,并着重分析了第二种形态的危机和向第三种形态转化的趋势,指出以人的科学为核心的整体性的人性科学是以人和自然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为对象,使相应的技术成为直接服务于人性完善和升华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三次转向:其一是固守传统文化的内在理路,坚持中体西用的保守主义,文章把这种文化态度称为固守传统的零度转向;二是背弃传统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落后文化,这是背弃传统文化的180度转向;第三种文化态度是一种融合古今中外思想的开放的文化态度,既珍视传统文化,又要走出华夏中心论和欧洲中心论的偏见,走出体用二元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形成一种开放型、学习型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1.
知识是人类精神文化的载体。从精神文化的视野,基于人的文化规定性,从人的生存与发展对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出发,胡德海教授将精神文化分为常识、一般知识、理论和思想四种存在形态。精神文化的知识存在形态及其层次性和教育中人的生存与发展对其的精神需要是根本一致的。基于此,学校教育要重视常识在“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地位,学校课程内容组织要反映人对文化知识需要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化知识为智慧是教育传承知识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对于人的价值实现有三个方面内涵:一是关注人的生存,二是提升人的质量,三是实现人的发展.这代表了三个层面的发展水平,第一、二个层面是职业教育就业功能的意义所在,第三个层面是人的发展功能的体现.就业与人的发展功能之间虽然存在层次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但也是人的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就业的过程也是人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族群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多元文化区域,历代中央政权一直努力建构一种中央与地方、主体族群与边疆各族群能够和谐发展的结构体系,这种关系结构正是现代国家认同意识的建构过程。这种国家认同意识的形成,是中国历代中央政权边疆政策带来的结果,其成果和模式就是中国的土司制度。土司制度不仅仅是一种边疆行政政策,它所呈现出的中国政治的智慧,中国的文化兼容以及边疆族群对中央政府的政策回应和文化回应,即大一统之下的国家认同与地方族群认同有机结合的二元模式,它保障了一个相对和谐的中央与边疆地方的关系和情感连接。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军事、政治和文化的多重攻击下依然保持一个完整的国家形态,土司制度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文化改变了人的存在形态和状态。从文化的视角入手,将人的存在依次分为三种样态:本能文化、群体文化、个体文化,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尝试性诠释,也是对人类发展脉络的理论渊源探索。  相似文献   

15.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了理性主义文化模式,成为主导社会运行的内在机理和图式,并形成西方人的理性存在方式。但这种文化具有内在的文化张力,造成理性的人难以逾越的两难生存境遇,既促进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又造成人的全面异化。其原因是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近代理性主义文化所孕育和发展的“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的二元对立。在当前中国文化发展中,要反思批判当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消解西方主义文化霸权,建构社会主义理性主义文化,积极向世界建构中国文化形象,助力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至少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庄子》的“人与天一”,其观点是天人相分别。第二种形态是董仲舒的“天人一也”,其观点是天人相分而相似。第三种形态是张载的“天人合一”,其内涵是天人合为一个生命体。上述三种形态之中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形态所表述的观点是直接对立的。因此,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天人合一,作为一种现代表述,是一个无效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中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平等的不同看法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析我国教育所形成的城市优势文化场域和农村劣势文化场域的二元结构现状.文化资本的传递具有最佳的隐蔽方式和再生产功能,并通过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及入学后学校文化的传递所产生的不平等,强化了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说明教育是一种文化再生产.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原则,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生存有三种具体的形式:个体、群体和类。从人的生存形式看以人为本,它有三种表现形态:个体本位、群体本位和人类本位。三种价值观念都有各自独特的适用场合,分别为人在不同场合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9.
旅游是一种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进行文化诉求的方式。以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为参照.作为在农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形态,作为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二是一种差异性资源,三是一种活态性资源。四是一种地域性资源。应该将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原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纳入全球化进程的旅游时代中,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原生态文化,发展原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预示着文化时代的到来.柳州第二职业学校文化发展战略,是为寻求内涵特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思潮中谋划的顶层精神理念设计.总体战略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精神理念系统,其中,金石精神是该系统的核心,是整个战略的总领.如此的办学精神,笃定了核心理念和校训校格,并进一步演绎出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形态.第二部分是行为环境系统,这部分首先确立校长、教师和学生应当承载的三种主体文化,并以此铸就行为路向,架构出教学文化和动态活动文化.最后将精神理念表达的思想灵魂注入到静态环境中,发挥其“陶冶情操”的作用.第三部分是特色育人路向,其价值在于使金石精神主导下的理念思想获得具体的实践路径.其中包括“一贯”的学校哲学,“二元”的育人模式,“三自”的价值取向,“四接”的保障机制,以及“五化”的管理方法和“六维”的专业建设路向.上述三部分内容环环相扣,有道有术,构成柳二职文化战略的完整体系,成为其独有的学校文化智慧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