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12版上的《慎张"排行榜"》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副刊一等奖,这是一篇文艺评论.所谓文艺评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对各种文艺现象所作的评论.它又可以分为文学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音乐、美术、舞蹈、电视剧和其他文艺样式的评论.文艺评论的内容广泛,包括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评论,对作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的评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等等.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文艺部身处新闻宣传第一线,面对的又是文化文艺宣传领域,这里结合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的实际,来谈谈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文艺评论舆论环境的问题。近年来光明日报是如何开展文艺评论宣传工作的报纸历来是文艺评论最主要的阵地之一。它一方面直接面对纷繁的文艺创作实际和文艺现象,一方面又紧密联系着广大的文艺理论评论家。因此,报纸不仅掌握着丰富的文艺评论的资源,而且能够敏锐地触摸到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神经,能够直接地参与或开展文艺评论活动。光明日报作为一张主要面向知识分子的报纸,历来注重文艺理论和文艺…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12版上的《慎张“排行榜”》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副刊一等奖,这是一篇文艺评论。所谓文艺评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对各种文艺现象所作的评论。它又可以分为文学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音乐、美术、舞蹈、电视剧和其它文艺样式的评论。文艺评论的内容广泛,包括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评论,对作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的评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等等。这篇作品之所以获副刊最高奖,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三个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一是辨正有力,以理服…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主要由新闻、评论、理论、文艺四大块组成,因新闻而亮,因评论而响,因理论而强,因文艺而广.也有人说,人民日报是评论当家、理论看家.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传统优势和核心优势,是人民日报办得高出一筹的关键之一.思想定则天下定,思想理论强促进党强国强民强.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属于人民日报和新闻传媒界,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一部分,是兴党兴国的重要理论资源,是强党强国的优质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5.
最近,改版后的《人民日报》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副刊增多,第17-20版为周刊、专刊、副刊。其中每周增加1个理论版、1个文艺评论版、1个文艺作品版。从这个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到,《人民日报》对文艺评论是相当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董阳 《新闻战线》2023,(7):12-14
<正>10来位报纸编辑,10余天时间,怎样打造流量5亿+的融媒“爆款”?两会专栏4年“长红”,主流文艺评论何以持续唱响两会好声音?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人民日报“文艺范儿”融媒体工作室推出10期“两会艺览2023”短视频,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5.6亿,5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大量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乃至传统媒体二次传播,在舆论场引起强烈反响。至此,“两会艺览”连续4年流量破5亿,总流量突破25亿,成为两会报道和主流文艺评论“爆款+长红”品牌。“爆款”不易,“长红”难得,  相似文献   

7.
袁新文 《新闻战线》2022,(14):11-14
<正>“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心系民族复兴伟业,书写时代恢宏史诗,用丰富的文艺形式和优秀的文艺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立足时代前沿,结合文艺特点,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是文艺宣传的重中之重。在人民日报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始终聚焦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苏长虹 《新闻战线》2022,(11):14-15
<正>近期,人民日报文艺部策划组织“聚焦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系列评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畅谈党的十八大以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成就与经验,为推动涌现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视剧建言献策。文章推出后,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在首页位置第一时间连续推荐该系列文章,单平台单篇最高阅读量超百万。央视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节目对该系列文章给予报道,国家广电总局官网、《广电时评》等多家行业媒体重点转发推荐文章。截至5月24日,该系列5期7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文艺评论在引领文艺思潮、辨析文艺现象、指导文艺创作、培养文艺新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健康而高尚的文艺欣赏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面作为宣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荐优秀作品、开展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宣部先后几次召开会议,围绕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推出更多优秀作品,促进文艺的全面繁荣,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文艺评论工作吹来缕缕春风。我们积极探索,在加强文艺评论版面的建设方面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到来前夕———2000年11月7日至11日 ,人民日报在北京怀柔首次召开“金台杂文”和副刊研讨会 ,一批著名杂文家加盟 ,邀请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天津、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共20余人到会 ,探讨振兴杂文。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杂文研讨会主持人、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蒋元明 ,首先介绍了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的杂文 ,他说 :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文艺副刊杂文。粉碎“四人帮”以来 ,副刊杂文更是有了大发展 ,已先后结集出版了《纵横谈》、《不惑集》、《阿Q真的阔了起来》和《同志颂·小姐辨》、《风云变·警钟鸣》几本选集。前两部…  相似文献   

11.
报纸专栏评论的现状 2002年,《人民日报》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两大典型群众型评论专栏“人民论坛”和“今日谈”,发表专栏评论共197篇,其中“人民论坛”114篇,“今日谈”83篇。这仅是评论部编发的刊载在要闻版上的专栏评论文章,在经济版、社会版、法制版、军事版、国际版、体育版、文艺版等众多版面上还有不少的专业评论。  相似文献   

12.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社大幅调整机构,海内外72个记者站将改为分社。另外,从7月起《人民日报》每天增加四版,从16版增加到20版,并将主要加强要闻、国际新闻、社会建设新闻和理论、文艺评论、文艺副刊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责编刘虔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13):78-79
那是1999年初,我到北京人民日报文艺部联系公务,记得是王必胜副主任接待了我们,我们的公事谈得很好。中午,必胜兄请我们在人民日报食堂吃午饭,还把文艺部老主任丁振海先生请过来见面。丁公此时已经升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了,不过,他有浓浓的副刊情结,  相似文献   

14.
文艺评论是报纸副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这里要谈的,不是文艺评论系统的知识,而是自己对文艺评论写作的一些实践感受。第一,文艺评论是什么? 教科书上有一个文艺评论大体的定义,比如:“文艺批评是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它向社会描述和解释作品、作家和文艺现  相似文献   

15.
岁末年初,人民日报编委会多次研究酝酿在今年第一季度内调整报纸版面。为此,记者约请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谈了这次改版的有关问题。现将谈话记录摘要整理发表。记者:请介绍一下调整版面的安排。谭:第一季度内,人民日报的版面内容将作较大的调整,初步设想是: 一版国内外要闻(包括重要评论、新闻特写) 二版国内新闻(包括言论专栏) 三版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体育四版国际新闻(包括短评论和有时间性的国外记者通讯) 五版国内专页(包括经济、政法、科教方面的分析性深层次报道) 六版理论、来信、文艺评论、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16.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83年,我担任了文艺部主任。文艺部下设文学组、音乐组、戏曲组、曲艺组,后来又相继建立了综合组和市场艺苑组。20多名编辑,是电台的一个大部。那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自然也冲击着文艺广播。但是,人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依然还在老路子上裹足不前。文艺广播要迈出改革的步伐,必须首先从解放思想入手。我们通过学习座谈,摆问题,统一了认识,认为文艺广播的主要问题,一是节目死板,基本上是我播你听,单向传播。二是关门办节目,编辑只局限于采录,编排节目,不能走出去参与社会文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一 改革创新,又一次在中国新闻界风生水起.在完成历史上的第四次扩版以后,<人民日报>显然比以往变得更为厚重了.原有的16个版面扩张为20个版,用于增加要闻、国际新闻、社会建设新闻和理论、文艺评论,文艺副刊等内容,报道的选题与文风也有了更多的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19.
冯并,1945年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经济日报》评论部主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经济日报》副总编辑,现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社会兼职有: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中宏经济专家百人团成员、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摸索中的冯并冯并大学毕业后,做过教师,做过伐木工,也做过文化部门的新闻干事,进入新闻界是在宁夏日报做文艺部的编辑,1981年,在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艺评论也风起云涌。一时间传统媒体、社交网络、专家学者、社会公知,都在各自领域对文化现象、文艺作品不吝笔墨尽情评述。面对媒介新格局的文艺评论,广播媒体如何做到不缺位、不失声,做出自己特色的文艺评论节目,是今天的广播人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