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是社会对人们提高道德情操,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培养人才的形式和手段。根据系统的相关性和环境的适应性原理:一定的社会形态,决定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理论和政策,以及相应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这已由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所表明。同时,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的功能。教育使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水平、思维方法、开拓意识、应变能力、纪律观念、使命感、责任心、人生观、价值观等修养得到提高。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其它产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劳动者。教育的产品是知识和人才…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既涉及到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宏观层面,又涉及到学校条件、学生个性等微观层面。我们既要尽我们所能坚持不懈地追求这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又不能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去抽象地谈论它。“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均等,正确对待差异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晓光 《大学生》2014,(18):31-31
正看中国近代史,一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始终记在心上。李鸿章在同治年间的一封奏折中说的这句话,被不少人评价十九世纪中国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远。西周以来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和鸦片战争以后的变化相比甚至可以算茶杯中的风波了,那仅是同样的社会结构下的朝代更替,而晚清以来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的社会形态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完善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洪大用 《教学与研究》2004,12(12):18-23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突出问题表现为:没有实现城乡统筹、救助项目单一、救助水平偏低、救助理念落后、资金分担不合理、救助管理缺乏协调。为了切实保障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覆盖城乡困难人群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要依托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品德课堂育人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应对转型期,民办学校要把握自己谋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转型期,民办学校应如何把握自己谋求持续发展,我想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考试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一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成长,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不断扩大,管理考试的部门不断增多,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着重阐述了对社会考试要提高认识和加强管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成就的总和。笼统地说,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储存着前人全部的劳动与生活经验,它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  相似文献   

13.
方法:教幼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着成人的手,先移动脚,后移动手,一步一步地走上楼梯。在此基础上,成人放开手面向幼儿倒退着上楼梯,幼儿每独自上一个台阶,成人就给予鼓励,并发出快乐的“嗨、嗨”声相助。教会幼儿上楼梯后,再教他(她)下楼梯。  相似文献   

14.
15.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然而,曾经单纯、平静的"校园旋律"却奏出了"不和谐的声音"——不断低龄的校园暴力,越发低俗的课间交流,愈加荒唐的行为习惯……静下心来,您是否在思考今天匪夷所思的现象究竟是哪个环节导致的呢?学生眼里,见到老师打招呼;看到纸屑捡起来;参加集会不喧哗……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16.
加强教育的社会应用性全面促进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社会应用性被认为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本阐述了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社会应用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以美国和我国的工程教育为例,在分析工程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会应用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从教育、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休闲生活方式实现的方法和手段。认为:休闲活动的实现依赖于有钱、有闲、有兴趣这三个基本条件,实现这三个基本条件则有赖于教育、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是重要的有效社会动员形式。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有利于创新社会动员机制,进而推进和创新社会管理。本文社会动员的对象、社会动员的方式、社会动员的性质、社会动员的效率等四个角度,探索如何通过发展志愿服务来建立和完善社会动员体制机制,有效提升社会动员水平,切实服务民生所求,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的职责决定了必须紧密联系社会,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努力促使科研成果的转化.我校在学前教育领域人才济济,有引领学前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占据教育资源前沿优势.因此,应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