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间造型艺术流行于民间社会(主要是村社乡镇)这一特定生态环境中,其所蕴含的民间美术观念是中国大传统所维系的共同文化意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安徽本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剪纸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态文化基因库,体现出民众朴实坚韧的个体品格、中庸适度的群体品德、求全求美的接物倾向,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其造型艺术立足于整个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值得深入探索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傅冬花 《文教资料》2010,(12):65-66
客家花灯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寄寓着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它不仅蕴含着丰厚的人文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整盏花灯色彩艳丽、层次分明,除精湛的工艺外,用色也颇具特点。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用色特点。  相似文献   

3.
龚尧 《江西教育》2023,(34):42-44
<正>民间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财富,将生活经验和民间特色活动合理转化为学校教学的课程内容,将民间体育项目进行课程化改造,对于提高乡村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一、项目选择: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化改造放风筝作为一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体育活动,具有艺术、健身、表演等教育价值。学校的体育课程是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旨归的。  相似文献   

4.
木雕工艺是我国造型艺术中富有浓厚民间色彩和地方传统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化环境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木雕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兴起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播和经济的繁荣,木雕艺术走向成熟。从元、明、清到解放以前,木雕工艺则走过了衰落、繁荣、再衰落的曲折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木雕工艺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又为木雕工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5.
儿童剪纸数学初探尹西蒙(宜春市第六小学)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小学开设剪纸课是弘扬民族艺术的重要措施。它的造型艺术不但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而目还能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动脑,巧动手"的好习惯。一由简到繁,循序渐进。①革个问图对折算。初天接触剪纸,为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当下装饰饰品的设计与制作,将传统艺术饰品形式与现代技术结合,对十二星座进行造型设计、参数化建模将造型艺术与计算机参数化设计相结合,实现十二星座饰品3D打印,将传统的造型艺术同现代科技加以结合,拓展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得到一种不一样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7.
民间美术是产生于中国民间的艺术,是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是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质朴、纯真的民间美术完整地保存了我国极其丰富的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民俗风情,也保存了我国先民传统的哲学、美学和造型艺术体系,为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艺术学、文学等领域提供了许多可追溯和借鉴的信息,被学术界视为极其宝贵的“活文物”,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间美术形象寓意论吴非民间美术形象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寓意。这在其它造型艺术中是不多见的。这种寓意,既能自续那些复杂的民族文化的意义,又可诱发、导引、渲泄个体生命情感的物化,不妨碍其同进为娱悦的艺术性。因此,民间美术形象的寓意不仅成为连结个体与文化...  相似文献   

9.
陈歌 《海外求学》2004,(9):8-10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其艺术疗面的成就有着很深厚的传统。不少人知道意大利歌剧、音乐、绘画和造型艺术;喜欢它的建筑设计,时装设计及时尚的首饰设计。但是,对意大利的高等教育,能说出点道道的人似乎不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母体,是根性艺术。中小学美术教育要立足并植根于民间美术的精华,把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作为主导性方针之一。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西方文化艺术如潮水般涌来,给中国传统美术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对西方新奇美术种类和绘画的写实手法,中国美术界的反应在前后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两个时期都存在着值得思考的问题。西方美术的涌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美术的种类和样式,拓宽了中国画家的眼界和技法,而且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但从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角度看,这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论民间美术进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之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民族文化精神和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研究民族民间美术的课程意义,提出将民族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将有助于高校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民间美术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中华武术文化是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多元化的现实作用下,中华武术文化表现出了自身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而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不仅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对国际间文化交流和国外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是多方受益的。本文就从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及其价值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是包含于中国主流文化发展的框架下的。它继承了深厚的文化传统,但其发展又随着时代变迁而产生新的内涵。作为一种类型文学,武侠小说极有利于借鉴欧洲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尤其是普洛普的叙事学去阐释其内在的基本叙事语法。同时,武侠小说历时发展中的不断推移、演进又导致了叙事策略与整体结构的相应变动。而它运转的驱动力则是时代因素的变化与侠文化本身的演变。所以,语法、形态、历史、文化的解读应成为武侠小说阐释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方能寻找到“武侠”作为一种叙事类型所具有的普遍而特殊的规律与内涵。  相似文献   

15.
沧州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武术文化是沧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植根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缩影.沧州武术谚语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武术思想,描述复杂的武术动作,归纳精辟的武术要领,是习武者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沧州武术谚语进行探究,揭示蕴含其中的隐喻思维,从而加深对沧州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武侠影视剧也风靡中国近二十年。但是,这些影视剧除了在票房和收视率上获得收益之外,所提供的后续产业开发的空间却极其狭小。中国武术产业的局面依然是门可罗雀。这种尴尬,和中国武侠影视剧过于抽象、空洞地表达武艺本身以及武艺所内涵的精神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武艺作为影视剧的形式载体,可以采取具象化或抽象化的方法加以表达,但武艺背后的精神文化却必须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现。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形成及传播范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学角度探讨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形成机制,认为中国武术文化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战争因素客观上促进了各种武术流派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则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思想资源。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范式以历时性传播为主,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共时性传播成为时代主流,从而完成了传播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当代高校武术教育过程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的传承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国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将文化与武技相融合,并将传统武术教学升华为一种“授技育人”的武术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传授真正的“人文体育”精神。才是对它真正意义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淀了丰厚的美学内涵。本文从中华武术美学的发展历史为研究起点,总结出了武术的美学内涵,即武术之美包括"意"、"象"、"象外之象"三个组成部分,并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华传统武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中华传统武德彰显了儒家"仁"的精神内核,蕴涵了儒家"义"的伦理精髓,富含了儒家"礼"的精神要旨,凸显了儒家重"信"的伦理观念,映示了儒家尚"勇"的仁德践履。当前,加强武德教育,对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