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望舒是“五四”以后中国一位杰出的现代派诗人。《雨巷》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雨巷》的发表引起整个诗界的关注,为戴望舒赢得“雨巷诗人”的桂冠。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还翻译过象征派大师波德莱尔、魏尔伦等的诗作。《雨巷》成功的第一要素,无疑在于诗人对象征派注重象征和暗示手法的炉火纯青的运用所营造出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曾以《雨巷》一诗风靡全国。以前的戴望舒传记有北塔所著的《雨巷诗人——戴望舒传》和王文彬所著的《雨巷中走出的诗人——戴望舒传论》两本传记,2007年5月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祟文书局出版的刘保昌先生的新著《戴望舒传》,将戴望舒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本书的发行,一方面体现了文艺研究的“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因写出了《雨巷》一诗曾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这首名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不可多得的好诗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而让人读之回味无穷。《雨巷》的诗美魅力与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曾以《雨巷》一诗风靡全国。以前的戴望舒传记有北塔所著的《雨巷诗人——戴望舒传》和王文彬所著的《雨巷中走出的诗人——戴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因写出了《雨巷》一诗曾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这首名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不可多得的好诗之一 ,因其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而让人读之回味无穷。《雨巷》的诗美魅力与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有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众星拱月的意象结构与意境生成的艺术。《雨巷》一诗的独创性首先体现为意象的创造和意境的生成艺术。该诗创造了三个主要意象 :雨巷———雨中的巷道 ,悠长冷清而又寂寥的巷子 ;“我”———在雨巷中踽踽独行者 ;姑娘———“我”希望逢着的一位想像中的姑娘。诗人又以油纸伞、丁香、姑娘的眼光、芬芳、颜色、梦、颓圮的…  相似文献   

6.
《雨巷》是我国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载望舒的现代派诗是在象征派和新月派诗歌之后,借鉴和吸收了它们的长处,并加以古典诗词的养分铸就而成的。通过对戴望舒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艺术探索的历程,同时也可更深入的品味和理解《雨巷》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雨巷》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雨巷》的问世除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触发外,更是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意境上的朦胧美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1928年,年仅23岁的戴望舒以一首脸炙人口的《雨巷》横扫20年代中国现代派沉闷怪异的诗风,奠定了他日后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代表的地位。《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雨巷》的发表引起整个诗界的关注,为戴望舒赢得“雨巷诗人”的桂冠。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戴望舒《雨巷》一诗中“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形象的艺术价值,即“丁香”姑娘是忧郁的形象,代表了忧郁的美,是诗歌中忧郁美的典型形象。诗人在这一形象上是有意无意地追求了忧郁的美,这种追求体现了中西诗歌、文化的影响和诗人对生的美感意识即对人生的认识。由“丁香”姑娘忧郁的形象到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对忧郁美的崇尚,追问了忧郁美的根源、忧郁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1905- 1950),浙江余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代表诗有:《我思想》、《寒风中的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道路是曲折的。他走的是一条从为个人咏叹到为人民呼号的道路。《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产物,而《雨巷》则运用了象征艺术的手法,意象充满朦胧美,使戴望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别树一格。  相似文献   

12.
《雨巷》时作者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新诗诗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如果说20年代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的诗歌创作有些食洋不化、模仿痕迹很重的话,那么.戴望舒的成功之处即在于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观念与艺术手法与东方的审美气质充分融合,从而创造出了不乏东方艺术的审美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一些人认为中国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写诗人没有得到爱情的伤感的爱情诗,这是从表层上得到的认识。透过表面层次,我们会看到这首诗的象征性非常鲜明,诗人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典型性和个性统一的艺术世界:它既有对诗人童年、少年生活的触发,更有对诗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忧郁和苦闷的复杂心绪的抒写。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是二十年代后期步入文坛的诗人。因发表脍炙人口的《雨巷》一诗,而有雨巷诗人之称。这首诗写于一九二七年,是一首象征性的诗。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速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现代派“诗坛首领”的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创作的漫长征途上,用他自己和民族所遭受到的重重灾难树立了一座座极富历史意义的里程碑。现代派兴起于30年代,戴望舒的《我底记忆》的发表,成为现代派的起点,在1937-1938年间达到创作的顶峰。戴望舒的新诗创作历程,无论从他的艺术手法,还是思想主题的发掘,抑或创作主张与原则的贯彻,都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探究空间。诗人所经受的苦难人生更对其在新诗发展史上所起到的伟大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情的“天花”,多情的《雨巷》——第一块里程碑的树立灾难既可以吞食一个怨天尤人的弱者,又可以成为…  相似文献   

16.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这是我国第一首真正的咏物言志诗。(《诗经》中的咏物只是比兴手法,如《硕鼠》,以贪得无厌的大老鼠喻统治者。)可惜,它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此诗最能体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伟大抱负,是诗人独有的人格扭力及高超的艺术手法的展现。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明:一种认为是早期作品,袁梅、赵速夫等先生持此说法。另一种认为晚期作品,清代落骥说:“殆已近死者之音也。”①我认为,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绪可看出:此诗无悲愤消极之心情,而以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为主。而且,赵逸夫先生考证出《…  相似文献   

17.
《会合》是动荡时代与诗人纯正心灵的结晶,可以说,时代产生了《会合》,《会合》产生了一位杰出的诗人。《会合》浸透着艾青美学原则的精粹,它以清纯而又明确的主题,写实且具现代的艺术手法,歌唱热血青年的可贵精神。《会合》,表明艾青诗歌创作的起点,远比同样从法国艺术的氛围中走出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雨巷诗人”戴望舒要高,他是浩瀚无垠的大海。  相似文献   

18.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首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戴望舒  相似文献   

19.
刘宁 《现代语文》2014,(12):62-63
要寻找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首先要了解“雨巷”在诗歌中的地位及作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找到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诗人戴望舒创作《雨巷》时年仅二十一岁,诗人因此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封号。但是文学界对这首《雨巷》的评价并不统一。卞之琳评价《雨巷》这首诗歌是“浅易浮躁”,而叶圣陶对这首诗歌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那么,在分析这首诗歌的音律和谐美之外,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歌的内容。此外这首诗歌如今是高中语文必修一册的重要篇目,因而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笔者将从“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转变入手,从这首诗歌凄美哀伤的格调中,挖掘出积极希望的精神态度,从包含希望的角度对《雨巷》这首诗歌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王淑红 《语文天地》2012,(11):33-34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