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储层精细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在平面、纵向的分布规律。认为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注采井网完善的地区水驱效果好,采出程度高;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区水驱效果差。实践证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是合理可信的,对类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颖 《内江科技》2008,29(4):108-109
广利油田莱38断块构造简单,由于油水井腐蚀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导致储量损失严重且控制程度变差。针对以上问题,运用数值模拟等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在剩余油富集区采取新钻井以及大修等措施实施注采井网二次完善调整方案,恢复了水驱储量,提高了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老井侧钻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剩余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海洲  费二战  刘春林 《内江科技》2010,31(2):103-103,117
油房庄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开采速度、注采矛盾、开发特征、井筒状况等原因影响,剩余油分布广泛,同时剩余储量动用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老井侧钻技术挖掘高舍水期油井刺余油的方法。通过对刺余油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摸索合理的侧钻井部署原则,通过侧钴技术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最终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实践表明:老井侧钻技术在开发后期挖掘剩余油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七区西单元经过二十多年的强注强采,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在平面上高度分散,采用常规方法挖潜在适应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已很难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而长期报废停井附近区域由于井网失控、水线绕流等原因,形成剩余油滞留区,成为剩余油挖潜的又一增长点。因此,孤东采油厂利用报废油井,在七区西单元开展了开窗侧钻水平井挖潜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试验表明,对于高含水油藏,在应用开窗侧钻水平井技术后,油藏的整体采收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且有较大的剩余油挖潜空间,该技术在这类油藏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刻意追求高、精、尖,而是结合油田开发实际,以常规水平井为主导,坚持分支井、复杂结构井技术攻关,深入开展侧钻水平井间入式挖潜,发展配套了鱼骨井、SAGD成对水平井、分支井、复杂结构井、侧钻水平井、水平井与欠平衡集成技术等十大具有辽河特色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为千万吨稳产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断块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大,同时低产、停产及报废井越来越多。侧钻井由于投入少、施工简单、见效快等特点成为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胡12块油藏纵向上储层由多级级差序列组成,层间非均质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发生减渗和增渗作用,层内高渗条带发育,出现大孔道,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采出程度仅为18.38%,而综合含水高达94.77%,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不匹配。针对存在问题,明确以层间挖潜、主力层有效恢复为重点,强化动态监测,深化剩余油潜力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调整井挖潜微构造剩余油,实施相控剩余油,优化、完善注采井网,有效提高主力层采液速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邓新颖 《内江科技》2009,30(11):111-111
胜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非常复杂,措施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提高采收率是油田是油藏后期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近几年通过井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经验,总结了几种特高含水单元井网调整的做法和技术思路。对从事油藏开发的技术人员有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阳  张路崎  田立君 《内江科技》2011,32(8):137+127-137,127
针对BD油田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层特征特征研究,通过研究砂体相带展布特征分析其对油藏的分布控制作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了储层裂缝的分布及发育方向对水驱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下步油田挖潜思路:通过老井复产及部署新井重新建立注采井网,并结合老井侧钻挖掘井间剩余油,以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及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李新平  温鸿滨 《内江科技》2006,27(3):160-160
侧钻井技术已成为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的重要手段,而套管漏失问题逐步成为制约侧钻井发展的一个因素。本文分析了造成侧钻井不同类型漏失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典型井例,介绍了针对不同漏失类型的封堵封窜工艺,经现场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梁肜林 《内江科技》2014,(3):56+64-56,64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套管损坏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很多井下复杂状况井用常规的修井技术无法修复,导致老区内部储量损失,通过对套损井进行开窗侧钻施工,重新侧钻到设计目的层,使老井获得新的产能,同时节省征地、道路建设等费用,有效降低投资,提高开发效益,是老油田内部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开展了对渤南油田义85块开发效果评价、研究区块开发历程,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找出影响区块开发的主要因素,确立了重建井网的原则。从注采井网、油层保护、储层改造等方面入手,对区块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提高了该区块的最终采收率。此次调整的成功,对类似油藏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是油田中后期有效的挖潜手段,可以使套损井、停产井、报废井复活,提高油田采收率和产量。随着陆地油田进入中后期,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对小井眼套管开窗钻井的遇到的工具选择、开窗、侧钻、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选择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和总结,提出了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肖勇  周翠苹  李爱军 《内江科技》2011,32(8):132+139-132,139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文51断块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即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井眼侧钻技术是油田利用老井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国内各油田竞相开展了此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技术,但在双层套管开窗、小井眼优快钻井、小井眼小间隙固井等关键技术上还存在问题。大港油田随着近几年市场工作量的增大,不断探索新型实用技术提高小井眼侧钻技术水平,通过对开窗工具的改造完善,顺利实现了双层套管开窗;通过改进钻头结构,完善钻头型号,适时应用大角度马达,完善定向钻进工艺措施等方法,提高了优快钻井水平;通过开发新型水泥浆体系、密度可调的隔离液,优选完井套管规格,进一步提高了小井眼小间隙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6.
XX油田经过多年开发生产,由于地质原因和工程原因,造成该油田生产出砂较为严重,新井生产效果较差,油层动用程度较低。近几年来,随着钻完井工艺及其配套技术不断地发展并成熟化,通过优化钻完井工程设计,较好地解决了该油田出砂严重的问题,新井产量较以前提高35%左右。目前该完井技术已成为油田挖潜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6块受井况恶化等因素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为改善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开展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以及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制定不同构造特点及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改进和完善适应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及精细注水开发技术。通过井网优化恢复、层间精细调整、层内有效挖潜,改善水驱效果,自然递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8.
XX油田经过多年开发生产,由于地质原因,造成该油田生产出砂较为严重,新井生产效果较差,油层动用程度较低。近几年来,随着完井工艺及其配套技术不断地发展,通过优化射孔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该油田出砂严重的问题,新井产量较以前提高30%左右。目前射孔完井技术已成为该类油田挖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优化监测系统的方案.通过对多井网条件下动态系统优化的研究,确定采油井合理压力监测比例,建立了分层压力监测系统和剩余油动态监测系统.应用结果表明,合理的压力监测比例,可提高措施挖潜效果,对不同类型油层的措施方案决策、压力评价、套管防护、油田开发先导性试验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季东 《内江科技》2013,(6):161-162
为充分利用地质、工程报废井眼,低成本挖掘油藏剩余油潜力,侧钻(定向、非定向侧钻、侧钻水平井、分支井)已越来越多的用于油田开发。而侧钻小井眼井油层套管内径小,相应的修井工艺技术及井下工具极其贫乏。本文从现场实例应用出发,介绍了小井眼解卡打捞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