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点分解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一般包括:古字通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一)古字通假(通假字)典型引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齐人也,坐盗。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故为之说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百废具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相似文献   

2.
目前所通行的古代汉语教科书和有关古汉语的著作,在谈到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其”和“之”的用法时,有一种所谓“活用”为第一、第二人称的说法。有些书虽未言“活用”一词,但若“有时候可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云云,实际上也是一种“活用”说。如下列几种书就是这样说的:“‘之’和‘其’虽然同属第三人称,但是可以灵活运用;有时候是说话人本人自称,有时候是指对话人。”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但最近出版的由王力校订、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上册已无“活用”之说)“‘之’‘其’虽属第三人称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活用为第一第二人称。”(朱星主编《古代汉语》下册)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一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中以动词的使动用法为复杂一些。现分述如下: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这类情况的语言标志是:这个动词在句中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示例: (1)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死生,昼夜事也。以上五句中加点的词,都属动词活用为名词,有的作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阅读 (一) 1.对下列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承接)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并列)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转折) D.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修饰)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微(无、没有)斯人,吾谁与归?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留下)陛下。 C.委(放弃)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指年龄)。 3.与“锦鳞游泳”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相似文献   

5.
一、下列句中加点词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秋水时至(随着时令) 两涣渚崖之间(山崖) B.东面而视(面朝东) 始旋其面目(面部) C.少仲尼之闻(年轻) 轻伯夷之义(轻视,小看)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贫困) 则殆矣(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二、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与“以为莫己若”甸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D.自书典所…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和重点:1、通过自己阅读弄懂课文,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要掌握本课中出现的“其”、“以”、“于”等词的用法。2、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因事及理的写法。3、学习本文论证的必须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二、学习提示:本课中有一些词类活用和一词少义的词,和以前学过的用法作比较,活用的找出本义和活用情  相似文献   

7.
一、将下列各音写在高音谱表或低音谱表上’(l分)吕卜A勺之E,璐乙3二、写出与下列音符等值的休止符:(1分)三、下列备组音哪些是全音,哪些是半音?(2分)牙一城卜少以一拟“卜一‘牡一叱四、用一个音符代替下列各组音符九(2分)沙JJ、3-,厂月乃沁夕、.户、砂、声、洲‘砂之扫五、将  相似文献   

8.
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分三部分介绍:活用词,活用情况和举例。在活用情况里,各类词(用该词的起头字标记)注有普通话词语。后面举例的加点词属于前面的活用词类,其词义与普通话词语相当。加点词拼注普通话读音(仅仅表示其近似音值与调值);其中,声调阴平“一”汉中话念半高平(44),阳平“/”念半低升(24),上声“√”念低降升(213)去声“\”念低降(21)。  相似文献   

9.
中考试题荟萃文言文一、字、词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入则无法家拂(bi)土吾视其辙(che)乱,望其旗靡必能裨(bi)补阙漏B.陛罚臧否(pi)属(shu)予作文以记之侍中、尚书、长(zhong)史、参军C.谨食(shi)之,时而...  相似文献   

10.
(上略)‘農村復兴改进,嚣嚣政客之口,僕僕吾徒之身。他们所患,大而踏空;吾们所患,踏实而小。然吾们不自小,吾们的理想,把吾们所干种种,在乡村造成一轨道。使一般区长依之以行;在县区(例如鄒平)造成一轨道,使一般县长依之以行。譬如三十年前,各地欲兴学,而不知什么样辦,教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里,名词常常可以活用为一般性动词。有关这类活用名词的翻译,人们也相继总结出了不少词组对译的经验。如:一、活用词—→词组(动 名)。二、活用词—→词组(介 名 动)等等。这些经验,正确反映了古汉语名词活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和翻译这类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还会遇到不能或没有必要用词组对译的方法来翻译的情况,如韩愈《原道》中:“人其人,火  相似文献   

12.
一、自学目的:学习选取日常生活琐事在行动中显示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王翱不徇私情、廉洁奉公的品格。二、自学重点:重点放在对课文的理解和翻译上。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和词性活用现象。三、自学提示:(一)王翱是怎  相似文献   

13.
一、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不可不养而择也 ②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B.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C.①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②大夫种进对曰 D.①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二、对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注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比喻帮凶) B.寡人请更(改变) C.公与之饩(赠送人的谷物) D.今越国亦节矣(克制) 三、对下列句中三个“耻”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④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⑧进不…  相似文献   

14.
一、学习要点: 认识本文所揭示出来的真理:狼不会改变吃人的本性,善良的人不要为它的假象所迷惑;掌握本文词的活用的知识。二、自读指要: 1.给下列字注音: 窘苫尻黠 2.给下列字注音组词: 辍缀眈耽弛驰暝瞑 3.用课文中的字填充成语: 目不_接卧_尝胆左_右盼梦_以求 4.解释加点的字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顾野有麦场。(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屠大窘,恐前后受敌。(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5.将名词活用的字打上“△”号,然后翻译全句: ①一狼洞其中。翻译: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相似文献   

15.
词的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 ,因此 ,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加以鉴别。其鉴别的方法 ,主要是看一个词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 ,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与它相结合 ,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以及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总之它们都是活用为动词 ,都可以从它们语法条件的变化看出来。下面举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语法条件略作说明。一、两个名词连用 ,如果不存在并列、同位或修饰关系 ,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两个名词连用 ,有时是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改学生作文,时不时见到同学们喜欢用一种“副名结构”的词。这种词可不可以用呢?请让我先谈点对这种“副名结构”现象的了解、看法和认识等。在现代汉语中,副词一般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而不修饰名词,可在古汉语中和现代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副词也修饰名词,构成一种“副名结构”。这种现象,在中学课本里也可见到,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惟吾德馨”,副词“惟”后的名词短语“吾德”就活用了,可理解为“吾有德”之意。在元代以来的白话作品中,此种用法并未间断。如关汉卿的《拜月亭》二折:“俺这梦魂无夜不辽阳。”佚名的《刘弘嫁婢》…  相似文献   

17.
词心这一概念,是晚清词论家况周颐首创的,他在《蕙风词话》中引人注目地提出: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视吾心之酝酿何如耳。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  相似文献   

18.
李文静 《快乐阅读》2011,(9):124-124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颠倒、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学生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能力。可从以下几点突破:(一)从"形音"突破。汉字形声字居多,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因此,依靠字形可断定词义。例:(杨)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君其勉之。"  相似文献   

19.
台阶     
刘基  陈琳 《现代语文》2005,(11):17-17
公孙弗忌,弱其邻之老而谋食饮之,裒(pu)其徒谓之曰:‘彼予邻之叟也,富而啬,吾将与若往食饮之。’其徒曰:‘彼虽富而甚啬,其奚以食饮之曰:‘我且盗之。’其徒皆愀然。明日又欲往,其徒曰:‘子之谋鄙,盍更诸?’曰:‘我将胁而取之。’其不从者半,弗果往。他日,又曰:‘请以贷先为之市,具礼召主人而酬酢之,多取物而日稽其直,且速其子弟以为常,不数岁,吾将竭其藏,何如?’其徒皆欣然从之。明刘基《郁离子》ó译文:公孙弗忌认为他的邻居老弱可欺,便决定把他的财产弄过来。他把狐朋狗友召集到一起,说要去偷邻居的东西,同伙们因害怕而不愿去干;第二天,…  相似文献   

20.
一些高校汉语教材和语法著作都谈到了代词的“活用”,下面试作归纳和分析。 一、古代汉语方面 1、代词对用为动词。最常见的是一二人称代词在对话中的例子。例如: “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庄子·大宗师》)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