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关爱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妮  翁思洁  朱云 《今传媒》2014,(6):168-169
近年来,留守儿童生存境况与关爱保护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成长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境况成因,并提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的合理的建议,从政策层面、教育层面、媒体层面关注与呵护留守儿童,真正地为留守儿童提供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I1月24日起,西部商报携手腾讯网发起2011年终大型微公益项目——“衣加衣”温暖行动。旨在引起都市人群对贫困地区学生现状的关注,捐出一分爱心,让这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温暖度过寒冬。同时,还倡议为这些学生捐助文具。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国内地方媒体如何建构与呈现"留守儿童"相关议题,分析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日报》"留守儿童"议题的新闻内容与呈现方式.分析资料显示,《重庆日报》"留守儿童"的报道以在要闻/综合版面为主;新闻呈现方式上,主要是以消息为主、通讯/特稿/深度报道为辅,其后是评论;消息来源上仰赖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教师与学校领导、留守儿童及其家人;报道的语气以正面为主,中性次之,负面最次;在报道主题呈现上,以改善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为主题的报道最多,其次是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与重视,再其次是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在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呈现上,中性形象报道最多,正面形象次之,负面形象最少.  相似文献   

4.
陈童 《东南传播》2016,(9):80-82
媒体对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所再现出的留守儿童形象大体是三方面的趋势,一是正面的好儿童形象;二是"问题"式的负面儿童形象;三是中立客观的"沐恩幸福"的被关爱形象。从主流媒体到地方媒体对留守儿童形象建构的倾向上分析,媒体对于"留守儿童"形象的建构趋于群体化、类型化,倾向于负面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李景文 《出版广角》2016,(12):17-19
本文从新时期农村阅读人群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农家书屋工程发展现状与建、管、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依托农家书屋,通过整合资源、读书活动、技术培训和课外辅导等一系列手段来凝聚人气,培养村民尤其是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利用卫星电视、手机和互联网等传播方式延伸功能服务,打造"耕读传家"的新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次寻找走失老人事件,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向全社会发起了"回家的路—爱心手环大型公益活动"。各频率、频道第一时间行动,为公益助力。这次活动从发起到实施都经过了严谨的策划。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作为黑龙江地面第一频道,迅速采取新闻单片加打通式直播报道的方式,全方位关注、推进。多层次传播、多点次呈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并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充分宣传、推广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独特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批真实记录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纪录片,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本文对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价值:反映留守儿童真实生活原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参与式传播,赋权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具有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倩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01-105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对西部1 1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普遍远离图书馆,其文化生活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道德的理想价值判断与道德现实评价出现严重错位;文化知识面狭窄;文化生活平淡;闲暇活动单一。针对存在的问题,剖析留守儿童远离图书馆的原因,并对西部乡镇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面向特殊人群、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实现服务均等化是图书馆建设重点之一。丽水市图书馆近年进行一系列服务创新,积极进行服务均等化探索。"我陪你读——陪伴留守儿童阅读成长"活动是针对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品牌活动,联合书香志愿者走进贫困山区,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调动了留守儿童的阅读积极性,在实践中构建起科学可行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有300多万留守学生(儿童)。"六一"儿童节前夕(5月26日),四川省档案局在成都召开全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情况,交流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省档案局副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妇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县级团委要会同教育局,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建立需要帮扶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库。据悉,团区委还将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发  相似文献   

12.
吕霞 《声屏世界》2012,(2):48-49
2011年7月26日,由宁波电视台策划举办的大型电视公益互动活动"全城关注留守儿童,千名小候鸟畅飞红色之旅"正式启动。此次大型公益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千名小候鸟畅飞余姚红色之旅、宁波小朋友探访江西留守儿童和"我的暑期红色之旅"作文比赛。此项大型公益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共有1000多名小朋友、100余名家长、10  相似文献   

13.
《记者摇篮》2014,(8):53
创办于1978年的《丹东广播电视报》,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由家庭生活报向生活服务报转型,突出主流媒体的公益性。"温暖2014"系列公益活动之"新年礼物:爱心棉衣"活动一经发起,社会各界反响强烈,100多名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穿上崭新的羽绒服过年,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与企业联合开展"粮油直销惠民行动",优惠折扣大,送米面油进户,百姓从中受益金额超过30万元;  相似文献   

14.
钟冬莲 《图书馆》2017,(12):107-111
文章简要阐述"留守儿童"阅读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常规服务实践中公共图书馆对"留守儿童"服务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必须强化对"留守儿童"开展家庭导读服务的观点,并以会昌县图书馆推出的"留守儿童"家庭导读服务模式为例,探讨公共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留守儿童"开展以导读为抓手的阅读服务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以期公共图书馆真正实现对所有少年儿童实行无障碍、零门槛、全覆盖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标签化报道并展开探究论述,分别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层面、心理层面和道德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尽管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但并不等同于留守儿童是问题儿童.媒体报道应秉持专业主义精神,客观中立、理性发声;发掘留守群体的积极因素,为留守儿童去污名,打造一个正常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罗亮 《大观周刊》2012,(11):66-67
关注留守儿童遭受负面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并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个问题原因,提出针对男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有助于社会各界共同来关注和解决男女留守儿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东揭阳桂东乡的12名留守儿童为例,力图通过对他们观看家庭类电视剧经验的深入质化考察,来理解电视与留守儿童的关系。基本的发现是,留守儿童的电视观看并非是一种非理性的集体无意识,而是一种能动的文化行为,体现了他们对愉悦的积极追求,对理想家庭的知识建构,以及对自我现实的关照,是其生存境遇的折射和体现。本文提出了关于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和社会工作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殷文  焦健 《东南传播》2021,(3):116-118
本文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了解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短视频App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对留守儿童代际关系、同辈群体关系的影响,短视频App使用对留守儿童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短视频App的使用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身份认同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消极的影响,虚拟同辈作为社会化机制的作用日益突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日,西双版纳州档案局和档案学会党员干部职工到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村勐仑镇曼边村委会会落村小组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温暖的春节"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温暖关爱""温暖共建""温暖团结"三个部分组成。活动中,州档案局、档案学会干部职工与会落村村民共同开展了扶贫知识问答、跳绳、飞標、抱团等游园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友情。为把新春祝福带到每个家庭,做到"慰问一户、温暖一家、关爱共享",州档案局、档案学会党员干部职工到各自  相似文献   

20.
卢愚 《今传媒》2007,(6):9-11
在我国报纸的百花园里,《华商报》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别枝".作为都市类报纸,它对党和政府的政务活动进行了精心的、多维的解读.十年来它的政务报道由初期的数量少、简单化,发展到目前的多姿多彩、不断突破,传播效果已超越了某些机关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