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早期对日外交思想,主要是抨击日本的侵华政策,揭露其实质;提出抗日主张,号召政府与国民协力抗敌。从1919年开始,李大钊一方面继续揭露日本侵华政策的本质和罪恶,另一方面,在反侵略策略上,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而是强调人民的力量;同时提出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分开看待,提倡中日民间友好。李大钊的对日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从国际局势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从中国政治局势变化考虑对日外交关系;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
8月23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北京举办抗战胜利60周年暨《日本侵华教育全史》出版座谈会。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中央教科所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吕迭教授代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课程教材研究所致辞。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日本侵华教育全史》4卷,《叶圣陶抗战时期文集》3卷,《日本侵华教育史》简明单卷本,《抹杀不了的罪证:日本侵华教育口述史》和《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  相似文献   

3.
时值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出版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纪念抗战胜利的书籍。《记住这段历史──日军侵华罪行和中国人民抗战实录》就是其中一本优秀读物。此书用大量的史实,以浓重的笔墨揭露了惨绝人寰的日本侵华战争和日军所犯下的滔天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中日两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近代史上,日本侵华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1874年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4卷本约200万字的大型学术专著《日本侵华教育全史》。2005年8月23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联合举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暨《日本侵华教育全史》出版座谈会。会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教育分社社长刘立德主持。现谨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选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4卷本约200万字的大型学术专著《日本侵华教育全史》。2005年8月23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联合举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暨《日本侵华教育全史》出版座谈会。会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教育分社社长刘立德主持。现谨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选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各国以不同方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作为发动这场人类大浩劫的责任国之一的日本却逆时代大潮而动,日本某些政客近日更是公然为日本的侵略历史和战争罪犯“翻案”。由于日方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一再违背三个文件的基本原则,失信于中国人民,致使中日关系受到严重损害。日本政府在否定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抢占钓鱼岛、干涉台海局势、争夺东海油气资源等问题上,已经走得越来越远。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频频以政府官方形式,公然做出一连串挑衅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挑战现代国际法的极为恶劣的动作,使得中日关系降至冰点。日本必须遵守战后国际秩序,恪守三个政治文件,维护国际正义,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和处理中日关系,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处理好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能长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是中日关系既重要又敏感的一年。在近一个时期,中日之间各种矛盾不断凸显,严重地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国内外有远见的专家学者提出将中日关系纳入整个东亚的视野,在区域合作中看待中日两国关系。2005年9月23-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中日战略研究促进会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办,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东亚合作论坛2005: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邀请了国内数十位日本问题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来…  相似文献   

9.
《神州学人》2005,(9):14-1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号召在日本各地的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以下简称“中国学联会”),组织广大中国学生学者通过各种方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以实际行动为推动中日友好、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中日关系中,两国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尤为突出。日本否认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并拒绝向中国人民认罪,其原因包括日本国内和国际因素。日本民族自身的性格特点导致其对战争责任和战后责任的认识存在局限,其脱亚入欧的思想也使得日本难以承担历史责任。此外,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美国的远东政策转变,中国建国后对日本的态度等也导致日本战后认罪态度存在认知局限。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初期,身居山国云南的张子斋,以笔为枪,在大量文章中抨击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华罪行,积极宣传抗战,并在中日对比中明确提出"持久抗战"和"抗战必胜"的思想,丰富了中国持久抗战理论,增强了云南人民积极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珍视友谊加强合作──我看中日关系福建漳浦县第四中学林调兴去年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6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中日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这对于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国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举国同庆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石油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O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8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来自日本、俄罗斯、新西兰、英国、韩国.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集中讨论了四个问题: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和经验;关于民族抗战;关于日本侵华战争与罪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中日、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曲折发展历程、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大体上经历了友好交往——日本侵华(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冷战对立——和平交往几个时期.正确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歪曲历史,为自己的侵略罪行进行辩解,甚至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在日本国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一战”期间到“二战”期间,美国扶植中国政治势力同日本激烈争夺对华主导地位:“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20世纪50—70年代初美国推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和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对华政策;此后中美关系解冻.由对抗转为对话,但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两国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不过,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合作会使双方获利,中美关系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50年前的5月8日,是欧州战场胜利日,9月9日是日本法西斯向中国人民签暑投降的日子。50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各国5000万人丧生,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那场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多万人,耗资1000多亿美元的沉重代价。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民族自卫战,终于打败了日本  相似文献   

16.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 今年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五十周年。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全世界人民的节日。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  相似文献   

17.
实恩荣余子侠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一卷·东北)》《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二卷·华北)》《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三卷·华东华中华南)》《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四卷·台湾)》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弘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冲,在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日本侵华教育史料的基础上,对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和奴化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出版了四卷本《日本侵华教育全史》(以下简称《全史》)。《全史》既有对日本侵华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的研究,也有对日本侵华教育实施状况和后果的研究;既有对日本帝国主义加害方的研究,也有对中华民族受害方应对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本文就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由来已久的侵略历史和抗日战争期间的侵华暴行作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对中国军民英勇壮烈的抗日业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进行了热情颂扬。本文联系现实,警示人们,要牢记血与火的历史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19.
中日关系历来都是敏感、复杂、尖锐而又现实的话题,这于历史学科而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高考备考,都是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教师往往以"近代日本侵华史实--近年来中日关系矛盾重重--如何面对中日问题"的思路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上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日关系发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人归纳出“中日敏感问题”,即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安全合作问题,战争赔偿问题,光华寮问题和教科书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法律性质的争端。该文通过对战后中日法律关系文件及规约内容的考察。来解读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以及日本违反国际法发动侵略战争这种犯罪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