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将民族志方法引入马克思主义传统,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并非首创。恩格斯早在1844--1845年所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便已运用这种方法来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政治意识。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承续了这种民族志传统,而其关注点则主要集中在工人阶级文化。  相似文献   

2.
刘涛 《采.写.编》2022,(3):114-115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对国内利用民族志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对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和主题分析.目前民族志方法在中国传播学研究中2010-2016年出现大量研究成果,除了民族志方法以外,研究者多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此外,"网络民族志"也成为近年热点话题.但民族志方法在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也存在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3.
“民族志”与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人类学为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一个独特的视角。文化人类学中许多研究方法都可以为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学所运用,尤其是“民族志”。“民族志”方法应用于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有优有劣,鉴于此,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也应从自己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灵活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出版科学》2016,24(3):121-121
推荐理由 本书是心态史(history of mentalities)研究和阅读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如何探究18世纪法国人的思考方式?达恩顿的《屠猫狂欢》作出了示范。书中试图陈述的不只是过去的人们想些什么,而且包括过去的人们如何思考--也就是人们如何阐明这个世界,赋予意义,并且注入感情。从民间故事到城市档案,从书籍订单到著作目录,达恩顿在那些非权威文本的幽暗处探索隐藏的历史真相和人类心灵状态:残酷的屠猫在印刷业学徒眼中如何成为“好笑”的狂欢;一位同时代读者是如何阅读畅销书作者卢梭的作品……作者以人类学家“民族志”式的入微观察,在文本、意义与读者之间来回穿梭。本书随笔式的文学笔调和优美精准的翻译亦为本书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工人运动史》是一部富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著作。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起着伟大的作用。本书有三大优点值得强调:一、它是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撰写的。本书两位主编从50年代建国不久就开始献身中国工...  相似文献   

6.
方振武 《东南传播》2010,(8):115-117
文章首先就民族志法于传播学领域的实际运用进行了简单的文献回顾。其次,该文就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进行了回顾,其后列出华语传播学界归纳的传播研究方法的三个学派,但同时指出,西方传播学界的"研究传统"而非方法论。最后,笔者就何为传播(学)、民族志,以及传播民族志等进行了相应文献的归纳整理,并就华语传播学界传播民族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7.
民族志与传播研究结合带来了传播学的转向.结合对四篇运用民族志方法研究电视与乡村社会的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本文呈现了我国传播研究中民族志方法运用的成果,同时对我国传播学的发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杨航 《现代传播》2023,(2):31-39
“人类世”概念引发了学术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方法论变化的思考,多物种民族志的浮现正是一种面向人类世理论视角与方法论的应然回应。通过梳理多物种民族志的概念与内涵,研究从多物种民族志中的人—动物间性、人—植物间性、人—微生物间性分析了多物种民族志研究应用的演进历程。多物种民族志可以拓展传播学这一重视关系研究的学科视野,一方面其跟传播学中常采取的民族志研究有众多可沿袭的学术生产传统,另一方面其在研究过程中又因主体异质性需生产大量不同于过往的视觉媒介材料,从而拓展了传播学研究范畴的反身性以及学术表征范畴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9.
汤文靖 《新闻界》2012,(21):26-30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发展简史的梳理,归纳出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视听特点,认为民族志纪录片的不足是偏重纪实性和文献性,忽视了观赏性。作者建议民族志纪录片应该重视影视传播特点,在拍摄上要多机位成组拍摄;在现场要注意捕捉细节;拍摄一些必要的空镜头;在编辑上要注意不同蒙太奇的运用;精细设计解说词;讲究配乐。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方面的改进,从而走向中国志民族志纪录片的艺术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23,(8):136-137
<正>本书从1949—1999年50年间的近200幅老照片中,提取若干社会生活史关键词并加以阐释,杂糅了自然风貌、文物保护、旧城改造、工业地理、农村政策、商业布局、民俗演变和居住形态等具体内容,将“历史地理”“民族志”和“大都市文化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这些吉光片羽中,蕴含着所有中国人曾经的生活现场与私记忆。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传播——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志传播学是从人类学等学科中演化出来的传播学的一个新分支 ,它被导入传播研究中后 ,对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都做出了极大贡献。本文在详述该学科发展史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该学派关于文化与传播的相关理论 ,揭示了该学派把文化视为共享的意义体系为传播研究所提供的新视野 ,同时也展示了民族志的调查研究方法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此外 ,本文还对民族志传播学与文化研究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受众研究领域经历了一次"民族志的转向",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议。在回顾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此轮范式之争的脉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爬梳与分析。对"编码一解码"模式的质疑、固有的学术政治规范以及媒介消费的全面兴起,促成了接受研究向媒介民族志的转向,带来了研究对象的语境化和政治立场的位移;面对多重挑战,"民族志转向"的倡导者们继续强调媒介民族志研究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志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类型。最近20年的纪录片创作逐步加强这方面的尝试。本文在对《大国崛起》和《中国崛起》两部中外同类型纪录片进行文本、镜像层面横向比较的同时,也对民族志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表现和启示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民族志方法研究图书馆及其用户,在国外的图书馆领域已经成为一股新潮流。与此对照,国内对于这种研究取向却极少关注。本文尝试探讨民族志方法的核心原则、工作伦理和基本方法,并结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图书馆的一项用户研究项目,分析民族志方法在大学图书馆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模式,以及民族志方法对于图书馆洞察用户需求,丰富服务内涵,提升图书馆员职业信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博物馆藏品的类型之一,民族志藏品自十五六世纪以来,经历了从"珍宝"(curio)到"标本"(specimen)到"艺术"(art)的不断发展与修正。民族志藏品架起的桥梁不仅实现了藏品与观众在博物馆空间内的沟通,而且还实现了非西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沟通,以及西方社会内部不同历史时期的认识论和知识体系的沟通。本文围绕这个主题,将民族志藏品置于整体的历史、社会与知识脉络中,探讨在社会发展和知识体系更迭的双重影响下,民族志藏品内涵与认识论逻辑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新利  余青霞 《传媒》2015,(12):43-45
《第三极》的总导演曾海若虽没受过影视人类学的专业训练,但他在拍《第三极》之前,看了上百部国际上具有影响的纪录片,而这些片子有许多是出自人类学家之手,属于影像民族志作品.另外,该片的学术支持机构为中国社科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社科院,这些机构中不乏人类学、民族学的专家学者,所以,《第三极》的制作者对影像民族志方法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的运用也就成为自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志本是文化人类学家从事文化及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的具体操作手法与新闻业务实践有相似之处。本文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黄石市创办子报《楚天时报》为案例,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角度,分析了省报传媒集团在拓展二级市场时,借鉴相关方法应用于连续报道的新闻策略,并对这种民族志新闻学做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一年》运用参与观察的田野方法从影像民族志的视角解读了藏区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形态和人物命运。文化多样性是各族群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的形式,多元文化建构的影像元素使得西藏文化多样性的地域特质通过文化演示的方式得以多维呈现和传播,而这部民族志纪录片也赋予了外宣片与以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非遗保护愈受各界重视的大背景下,扎堆于政策建议的既有学术探讨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同质性弊端。而影像民族志作为一种多元化动态书写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文本,彰显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创新性。影像民族志独具一种宣传表述与主体强化的作用,为非遗传承人保护开辟了另一种可能性,但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挑战。作为一种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工具,影像民族志如何能让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产生出巨大的创新活力,还需要更多学者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文化研究学习者,我拿到《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这本书的第一秒就开始诧异,这样一本从名字、CIP数据到内容梗概、推荐词处处宣示着其社会学、教育学学科范围的书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阅读之后,方知先前的宣传诚不欺我。这本研究社会再生产、青年教育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