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冲 《教书育人》2008,(8):57-57
学校中层领导既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校长联系教职工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校长与教职工之间的一堵墙,会起堵塞作用,各种方案将无法成功实施.因此,如何提升具有承上启下、驱动教职工执行的中层执行力,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打造"四有"中层是一种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春其  王霆 《教书育人》2012,(11):55-57
中层领导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影响力的大小,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败。然而,一些农村学校的中层领导却不能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精神不足,突出存在不作为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农村学校中层  相似文献   

3.
朱彦体 《中国教师》2012,(10):71-74
<正>学校管理"赢在中层执行力"已获普遍认同。而在中小学中层执行力问题的探讨角度上,目前仍多限于中层"情意"的视阈,如中层对学校发展愿景的追随、角色意识的悦纳、团结协作的归属、执行艺术的把握等,而对处在源头地位的学校组织结构的改进和学校决策授权的探讨,或因其"陈旧"而有所弱化。因此,  相似文献   

4.
学校中层领导是校长的主要助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联系校长与教师间的桥梁。中层领导一方面要主动贯彻上级的指示,另一方面又是教师群体的代表,对校长起汇报情况、反映教工要求的作用。因而,对于直接面对广大教师的中层领导来说,讲究领导艺术,重视能力的提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5.
正曾经有人用"铁头,铜脚,豆腐腰"来比喻中国的初中与小学、高中的差异。只有初中之"腰"强壮起来,中国的学校教育之"身"才会挺立起来。这一比喻同样适合于学校管理体系中的"中层组织"和"中层干部"。他们所处的"腰部位置"是学校发展与变革中的关键位置。"中层"这个"腰"为什么重要?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角色和功能?在许多校长看来,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一旦具体到"中层管理",或受困于"中层"不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有一种不容易觉察到且与学校管理目标相悖的教职工心理现象--"为他"心理.它表现为部分教职工,甚至一些学校副职、中层领导,认为自己的工作都是为了校长或领导集体而干.这种心理尽管侧面反映领导干部个体或群体在学校管理中存在一定威信,但是更为重要地是它阻碍学校组织目标实现的负面效应,必须进行疏导和纠正.  相似文献   

7.
学校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犹如一块"夹心饼干",上挤下压。这一群体虽然处于这样的特殊地位,但他们是联系校长和教师的纽带和桥梁,是学校工作执行力强弱的集中体现。如果"中层"不能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则会给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执行带来很大阻碍。那么,"中层"这一群体,在执行学校决策方面有什么困惑?学校又该如何提高"中层"的政策执行力呢?一、"中层"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层领导素质的高低,凝聚力的大小,对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学校的中层领导没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工作中表现出令人作呕的丑态,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和睦团结,削弱了整个学校领导班子的力量,妨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1.势利眼症状:势利眼的中层领导惯于趋炎附势,擅长见风使舵,善于见机行事,“看人下菜碟”。他们精于察言观色,喜欢围着上司,摇尾乞怜,鞍前马后地效劳,直到满意,以讨领导欢心,博得上司好感,活脱脱一只“哈巴狗”。对于有权有势,有利用价值的人他们万…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赢在中层执行力"已获普遍认同。而在中小学中层执行力问题的探讨上,目前仍多限于中层"情意"的视域,如中层对学校发展愿景的追随、角色意识的悦纳、团结协作的归属、执行艺术的把握等,而对处在源头地位的学校组织结构的改进和学校决策授权的探讨,或许因其"陈旧"而有所弱化。因此,本文拟从中小学现状  相似文献   

10.
校长教师间的桥梁是中层领导,加强中层领导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做到上通下达,可使学校呈现蓬勃向上的融洽局面。如何选择好、任用好中层干部?笔者以为有三:  相似文献   

11.
和谐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人与环境、与他人、与自身都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以培育"和谐学校人"为宗旨,以人为本、和谐统一、团结友爱和自主发展是其主要特征.在和谐学校文化的内容结构中,学校人与环境的和谐是外层,学校人与他人的和谐是中层,学校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内层.和谐学校文化与教学是一种循环互动关系:一方面,学校人需要在和谐学校文...  相似文献   

12.
除了宏观上位的哲学意义的教育观念和微观下位的心理学意义的教育观念外,还应有社会学等学科意义的教育观念。三种不同意义的教育观念的主要持有者,大致对应着教育精英、草根教育工作者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学校中层"三个不同的群体。宏观和微观意义的教育观念表达分别代表着社会与个体,而中观意义的教育观念表达则代表着学校,是"学校的教育观念"。依据对"学校"的理解的差异,可以对"学校的教育观念"做出概念界定。而对学校的教育观念的研究则会有助于打通教育观念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分立,促进教育研究者与领导者、"学校中层"、草根教师之间的合作;从传播学内容分析、思想史与观念史、文化社会学与文化研究三条路径出发,对学校的教育观念的不同主题展开研究,则是重要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为内嵌于学校社会网络中的个体,其行为受到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位置以及网络结构特性的影响与塑造。以北京市5所小学全体教师为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学校教师的工作网络、咨询网络与情感网络进行分析发现:1)教师的工作与咨询关系更为密切,情感关系相对淡薄;2)校长处于三种社会网络的顶端,具有很高的正式与非正式权力,但是大部分校长较少对外寻求咨询与情感支持;3)中层领导在三种社会网络中处于"桥"的结构位置,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4)校长与中层领导之间工作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咨询关系,最后为情感关系,并且咨询与情感关系具有明显的等级性;5)三种社会网络中均存在着具有很高威望的普通教师,他们多数是有着丰富教学或班级管理经验的成熟教师;6)学校内部存在着规模、数量不等的非正式小群体,校长并非其内部成员,中层领导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此,学校应该积极培养教师之间情感关系,促进教师进行良好的情感互动;加强校长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确保校长合理利用正式与非正式权力;重视核心教师的社会威望,发挥中层领导的桥梁作用;合理引导非正式小群体,避免资源垄断或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14.
学校特色指的是一个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办学风格和学校风貌。借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施途径,为大多数学校所选择。学校特色化发展受外部、中层和内部"三重条件"的影响,其实质是学校的自主发展。学校领导作为特色化发展的决策者,在方案的制订、执行与评价阶段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教师在学校特色化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主力推手与执行者的角色;学校文化精神是特色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谨防"论资排辈" 一般来说,教师业绩考核都由校级及中层领导组成考核小组,根据考核细则和量化指标逐项打分,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实事求是,决不含糊.但正因为考核的成员往往来自学校"领导阶层",都是"台面"上的人,所以在考核时容易出现"官官相护"的情况,对于自己"圈内"的人员分数自然打得就高些,或者仅凭主观印象武断打分,尤其是对几位资格老的教师格外照顾,而学校的"刺头"因为得罪不起,所以也得另眼相看,而对于普通教师则"鸡蛋里挑骨头",尽量压低分数.最终的结果是学校领导、资格老的教师、骨干教师和难处理教师在考核中往往得到高分,而无足轻重的教师处于垫底位置,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  相似文献   

16.
教务主任,是主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层领导。但是,他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我想,任何一位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学校教务主任都是相当重视的。  相似文献   

17.
甲校校长批评某位教师说:"你连个课都教不好,你还会干啥!"乙校校长则训斥一位教师说:"你除了会教个课,你还会干啥!"甲校的这位教师对学校提拔中层领导感慨地说:"光提拔小能人,啥时候能轮到我呀。";乙校的该位教师则对学校任用中层领导取笑说:"好赖提拔个人,用的都不是人。"甲校学风受褒扬:"求真务实,整日上。"乙校歪风遭贬斥:"人浮于世,每况下。"甲校信誉牢固树;乙校毁名远在外。  相似文献   

18.
在绩效工资背景下,为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学校中层干部职数,某地教育局于暑假依据规范后的学校中层职数比例对学校中层干部进行了重新申报、竞聘调整工作。在得知竟聘消息后,学校领导开始通知、动员手下的原得力中层干将或骨干教师参加申报、竞聘。可是,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9.
孟媛 《辽宁教育》2008,(7):37-38
在学校团队中,中层干部的成长状态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为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建立一支素质高、理念新、业务精的中层干部队伍,我校出台了《实验小学中层领导能力提高方案》。本方案以实践与提升为主线。探索了中层领导自我发展意识和成长途径。那么。学校如何引领中层领导发展呢?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在绩效工资背景下,为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学校中层干部职数,某地教育局于暑假依据规范后的学校中层职数比例对学校中层干部进行了重新申报、竞聘调整工作。在得知竟聘消息后,学校领导开始通知、动员手下的原得力中层干将或骨干教师参加申报、竞聘。可是,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