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19世纪作曲家中的巨匠,他的作品涉及除歌剧外的各种音乐体裁。在音乐创作上,虽然他遵循着维也纳古典主义的传统,但是其音乐却充满了浪漫主义气质,并且表现出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b小调狂想曲0P79 N01写作于勃拉姆斯创作的成熟时期,虽然不是一首大型作品,但是却表现出勃拉姆斯创作的许多特点。本文对这首狂想曲的演奏重点、难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阐述,从演奏音响交响性的角度分析、论述了重点乐段。通过分析狂想曲0P79 N01,能够为演奏和研究勃拉姆斯大型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是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作曲家,他虽然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却始终沿袭着古典主义的精神,用严谨细致的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交响曲、钢琴曲、室内乐及合唱曲,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古典音乐特色,同时又广泛吸收了欧洲各民族音乐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一位能全面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精神,又有浪漫主义写作技法的艺术大师。笔者将以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狂想曲OP.79之2》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分析《狂想曲OP.79 NO.2》曲式结构、演奏方法与情感表达,从而进一步了解勃拉姆斯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3.
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欧洲,古典主义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勃拉姆斯却将这种风格形式传承了下来,并取得了辉煌的的成绩,被描述为"浪漫主义框架下的古典主义"。这首狂想曲是勃拉姆斯晚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不管是从曲式还是风格都显示出勃拉姆斯特有的创作特点。乐曲在演奏的时候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正确的演奏技巧对于表现乐曲本身的情绪和表达作曲家本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于乐曲的部分难点做了详细的分析,能够有助于更好的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4.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78年创作的,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勃拉姆斯式的厚重色彩,其交响性是继承了贝多芬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小提琴音乐的写作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将作品的演奏与作曲家的创作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代表作曲家,他的《匈牙利狂想曲》是一部不朽的名作,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与鲜明的音乐形象。笔者通过对本部作品中第四首的弹奏,通过多个角度分析与研究,并对其艺术特征与演奏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是德奥著名音乐家,他的作品植根于德国的民间音乐,在创作上遵循古典主义传统,其风格严肃、稳重,他将民歌运用到音乐创作中,在创作上喜欢在音区上尽量扩展,以此来寻求音响效果的层次感。本文以勃拉姆斯创作的《钢琴狂想曲》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中演奏技能、技法的分析和探讨,彰显出勃拉姆斯音乐唯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其创作的最后一部变奏曲.从这部变奏曲的旋律特点与演奏技法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变奏曲中每个变奏都各有其独立的旋律音调,并集结了多种旋律发展技法,最终使这种多声部旋律织体营造出厚重丰满的交响般音响效果。由于整首作品包含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高难度演奏技巧,这需要演奏者在区分出每一变奏的音乐性格后弹奏出立体化旋律音乐线条。  相似文献   

8.
勃拉姆斯作为19世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六首钢琴小品Op.118》是其晚期钢琴小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即以《六首钢琴小品Op.118》为例简要分析勃拉姆斯晚期钢琴作品的演奏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狂想曲op.79 no.2》从演奏技巧和曲式结构进行简要分析,意图通过分析来感受勃拉姆斯独特的风格韵味。  相似文献   

10.
艺术歌曲在勃拉姆斯一生的音乐创作中有着非比寻常、不可取代的地位.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勃拉姆斯在他三个时期的创作中,风格略有不同,情绪波澜起伏,但每一部作品都巧妙地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和外在情绪.本文将对勃拉姆斯的《五月之夜》、《夏日的黄昏》两首艺术歌曲的和声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通过分析,从而了解勃拉姆斯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的和声处理方法以及音乐人物的塑造及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11.
杨云 《广西教育》2014,(15):171-173,176
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勃拉姆斯的《降e小调谐谑曲》(Op.4)和肖邦的《降b小调谐谑曲》(Op.31)进行分析,围绕着两首作品的创作技法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两人的作品虽然在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二者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却又有着很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勃拉姆斯op.76 No.1的创作特征与演奏要点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演奏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勃拉姆斯与贝多芬的创作都涉及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一个雄踞在世纪之初,一个傲世于世纪之末,本文主要通过对析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从两首作品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这一角度,剖析两首作品内在音乐风格和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生活中,李斯特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天才技艺和狂放气质征服了全世界.是十九世纪匈牙利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创作与匈牙利民族音乐息息相关,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便是他的"爱国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色彩.本文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为研究对象,从李斯特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等方面入手,以期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来诠释这首乐曲……  相似文献   

15.
《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作品,作者贺绿汀先生将欧洲音乐理论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此作品。《牧童短笛》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方法的完美结合,在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由于它的代表性,使作品的演奏实践价值很高,因为只有正确的演绎才能够完美地表现音乐。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概括和总结了作品在曲式、和声、复调及民族音乐因素应用等方面的创作写作手法,同时对作品的演奏特色如旋律、奏法、速度、力度、音色、触键、装饰音、踏板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与说明,希望对广大音乐学习者在演奏与诠释此作品时提供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贾惠 《华章》2010,(16)
在音乐史上勃拉姆斯是一位特殊的作曲家,人们对他的历史评价也是众说纷纭.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但他的创作却实践着古典主义创作的原则和价值取向.本文从分析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入手,希望能从一个侧面探究他的创作风格及背后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贝多芬完成9部交响曲的创作之后,其他作曲家的交响创作出现了危机,勃拉姆斯在如此巨大的压迫感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被后人喻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音乐学者都认为勃拉姆斯创作的这部交响曲深受贝多芬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进行结构和音乐的分析,试图寻找其中贝多芬的影子,并且探索勃拉姆斯是如何挣脱巨人的束缚,开创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18.
钢琴作品《午夜狂想曲》是鲍伯创作的一首作品,除引子外,共有四大部分。本文主要从力度对比、情感处理等方面分析本作品,希望为广大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德彪西为单簧管与钢琴创作的《第一狂想曲》是其创作晚期的室内乐巅峰之作.德彪西在这首作品中了使用高叠和弦与平行进行等印象主义技法,使全曲的音色效果显得虚幻缥缈,充满了诗情画意;此外本曲的动机高度集中,每一部分都是由曲调细胞孕育而来,其中对于音程的使用更是表现出了新古典主义创作特征.这首作品是德彪西"后印象主义"时代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丁善德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的创作技法与演奏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使演奏者对该作品的结构布局、主题与发展,以及音乐意境的表现等方面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以便在演奏中能够准确的把握这首儿童组曲的创作与演奏所蕴含的多方面要素,提高对该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加深对钢琴组曲这种音乐形式的演奏把握,从而对其它组曲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