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教授治校"的内涵、合理性及局限性 (一)"教授治校"的内涵."教授治校"即教授集体全权管理大学和学术事物.它是源自于1150年正式成立的巴黎大学的一种传统理念.传统的教授治校中的校长是由教授们选举中产生,能担任的校长通常是学术权威或资历深厚的教授,而教学等学术事物由教授们集体共同负责.因此,从教授治校的主体来看,教授为一集合概念,而非个别.从教授治校的客体来看,教授治校是一限定性概念,专指与学术性有关的事物.从教授治校中治理、参与学校管理的水平或度量上来看,教授治校实为参与治校,而非决定治校.  相似文献   

2.
教授治校,对于高等教育工作人员来说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命题。教授治校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大学经久不衰,肯定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什么在我国不能得到顺利推行,层层受阻,且被"教授治学"所取代?要想知道原因,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的内涵是什么?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仅一字之差,二者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3.
谢泳 《教师博览》2011,(11):56-56
教授治校的话题,近年常被人提起,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解。如果从表面观察,教授治校,好像就是有教授职称的人在管理大学,如果教授治校是指这样的情况,那中国现在的大学早就是教授治校了——现在中国大学里的负责人,哪一个不是教授?哪一个不是博导?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  相似文献   

4.
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授治校”的内涵、合理性及局限性 (一)“教授治校”的内涵。“教授治校”即教授集体全权管理大学和学术事物。它是源自于1150年正式成立的巴黎大学的一种传统理念。传统的教授治校中的校长是由教授们选举中产生,能担任的校长通常是学术权威或资历深厚的教授,而教学等学术事物由教授们集体共同负责。因此,从教授治校的主体来看,教授为一集合概念,而非个别。从教授治校的客体来看,教授治校是一限定性概念,专指与学术性有关的事物。从教授治校中治理、参与学校管理的水平或度量上来看,教授治校实为参与治校,而非决定治校。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大学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组织中,教授需要治学,也需要治校,主导治学与参与治校是统一的。从大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看,整体趋势是教授参与治校,也主导治学,二者并非非此即彼;从现代大学实际运行看,治学与治校主体通常交叉,绝非某一主体独享某一专有领地;从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的内在逻辑看,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并非截然对立。当今中国要切实建立教授主导治学、参与治校的大学治理结构,在理性层面上应着力认识其深刻的内在缘由;在实践层面上应努力探寻其适宜的相应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授治校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在于教授阶层参与大学权力治理活动,它不能由种种变体,如教授治学、教授治教等取而代之。对教授治校实践中六个关键问题,即管理还是治理、在朝还是在野、干预还是介入、治学还是治政、名义还是实质、个人还是群体等的回答直接决定着该治校实践的核心理念与根本构架。事实上,教授治校的本性是大学治理,其基本思路是以在野治校为主途径,以间接干预为主形式,以治政为主内容,以实学教授为主体,积极推进教授群体治校与教授个体参与治校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授"治校":大学校长民主管理学校的理念与意义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的传统,也是大学校长必须依靠的管理大学的力量.本文回顾了教授"治校"传统的形成以及教授"治校"的理论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教授"治校"的基本内涵以及教授"治校"理念对校长治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开创了我国"教授治校"的先河,其实质是通过分权来保障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文章在分析"教授治校"民主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教授治校"的内涵,提出了对现代大学内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构想:进一步明确划分了管理的权限;改革治理机构;现实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本管理来唤醒管理者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授治学还是教授治校历来争议不断,但从现阶段的实践和发展趋势来看,教授治校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的发展,教授治校被逐渐削弱在所难免,教授回归学术本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由“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是教授参与高校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不仅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是教授治校吗?回答是"肯定的"。有的人看到使用引号作出这样的断语既感不适也会感到疑惑,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什么意思?喜欢这些文字的人不可沾沾自喜;反对这种"观点"的人也不要横眉冷对。因为,中国大学的现状既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全球化引发的教育市场化对传统的"教授治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的教授治校模式,一方面要顺应教育市场化的要求,吸纳企业决策模式的部分特征,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教授治校的民主化要求。这种新的"教授治校"既应该是一种民主决策的实践,又应该是一种批评性的组织交流网络。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思想与实践对于现今的教育管理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将以蔡元培在大学管理中的一个突出方面——“教授治校”作为关注点,试论述蔡元培有关“教授治校”的主要思想和实践.分析他所推行的“教授治校”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教育民主化进程中“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实现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教育民主化过程中,高校实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是大势所趋。"教育民主化"与"教授治校"是形殊质同的统一体。教育民主化视野中"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外延是:教授治校是"体",而非"用";教授治校亦是教师治校或共同治校;治校的理想是学术自治,行政其中。教育民主化背景下"教授治校"的实现因素:学术法制化;学校构建以院系级决策为主体的权力体系;营造民主管理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政治协商、调研、人大立法是基本的民主制度,"三权分立"代表少数集团利益,总统竞选维护少数阶层的权利,风波不断,耗财耗时,破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国进民退还是民本思想,是有国家的担当和人民的参与共同完成,人员的选聘、代表的产生要有专业性,敬业性,思想性,道德和个人魅力。建立监督、群众上访路线。教授治校还是行政管理人员治校必须有一个规划。聘用制主要通过人际关系的联络产生荒芜和虚托化。  相似文献   

15.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是两种不同的大学管理理念、制度与实践,在中外大学史上各有其相应的案例支持,甚至出现在同一所大学的不同历史阶段。在大学共治的变革背景下,两者之间亦有相通之处和彼此转换的可能,关键是不能过于狭隘地理解教授所治之"学"、过于僵化地看待不断变化中的教授治校。本着求同存异的包容态度和辨证分析的基本立场,不妨将二者视为教授参与大学治理这个连续谱上的不同两点,承认其各自的合理性、适用空间及彼此间的兼容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弥合学界的相关理论分歧,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管理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相似文献   

16.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是教授治校吗?回答是"肯定的".有的人看到使用引号作出这样的断语既感不适也会感到疑惑,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什么意思? 喜欢这些文字的人不可沾沾自喜;反对这种"观点"的人也不要横眉冷对.因为,中国大学的现状既会使人难以自喜,又会让人血流减缓,心渐于静.  相似文献   

18.
教授治校:源流、模式与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学理念的精髓,亦是西方大学管理的基本模式。通过对教授治校历史源流的追溯,阐述教授治校的两大基本模式——欧陆模式与英美模式,并从合法性、合理性和局限性的视角对教授治校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9.
[帽子]安徒生很俭朴,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行路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同一句式,部分词语易位后,意思不同了,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教授也答不上]孩子问当美学教授的爷爷:“爷爷,为什么您说一切假的都是丑的?”“那当然!难道你能举出相反的例子吗?”“能!”孙子爬到爷爷的膝头上,得意地说,“您瞧您自己——装上假牙后,变得又年轻又精神。要是拿掉假牙,您的嘴巴又空又瘪,那才丑呢!这不是相反的例子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思想的渊源及其实践,论述了“教授治校”何以能在当时的北京大学实施。它的实施,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