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武术散打实战教学中学生的焦虑心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武术散打实战教学中学生过高的焦虑心理水平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而提出调节散打教学过程中学生焦虑心理的方法,旨在更好地推动散打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克服散打实战教学中学生的焦虑心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校专项武术散打教学中,发现高校学生既想学习武术散打,但又普遍存在一种“怕打”的心理焦虑;本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在教学中调节的方法;使学生对中国武术散打有正确的认识,促进高校体育专项选项课改革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析散打摔法的技术特点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摔法是散打主要技术之一:通过对运动员在散打实战中运用摔法的情况调查,总结摔法特点,重点分析摔法在散打实战中的运用及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散打运动项目特征为切入点,在对陕西省散打队进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测量方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心理训练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暴表明,构成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指标是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根据该指标,结合散打技、战术特点的心理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散打运动员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散打模拟实战训练对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时的心理、判断力、反应力、距离感、损伤、技术动作的作用和影响,指出:教练员、运动员应重视模拟实践这一环节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摘要:运用《运动员心理技能量表》和《运动员失败应对量表》对中国散打国家队的散打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运动心理技能和失败应对的交互关系。尤其是对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为完善散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技能训练提供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出高自信心-高焦虑控制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在心理准备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参赛级别散打运动员在集中注意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散打运动员在焦虑控制维度有显著性差异。2)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发展水平与竞技能力显著相关。心理准备、注意力、焦虑控制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比赛成绩的参考指标。3)我国不同运动等级、年龄阶段、训练年限、参赛级别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在选择失败应对策略上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散打运动员训练情况的跟踪调查,研究散打模拟实战训练对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增强距离感;进一步提出了散打模拟实战训练在散打运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运动员疲劳量表、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对运动员实施调查。结果显示被试群体职业倦怠较为突出,中等程度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53.5%;情绪/体力耗竭问题的检出率64.2%超半数以上,其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针对其特殊性,建议从完善心理状态测评监控体系、加强生物反馈训练、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开展以人为本心理咨询与辅导,来加强对吉林省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试析散打心理活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一般知识的了解, 主要讨论散打练习心理活动特点, 散打对抗中怎样判断自己和对手的心理情况, 怎样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及如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等学校散打课程目标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散打课程目标构建进行了研究。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散打项目特征、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学习兴趣,普通高校散打课程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打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基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掌握散打基本礼仪规范和散打常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促进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竞争及尊师重道的良好意识和明礼、谦恭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