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河南作家李佩甫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增强作品主题的艺术表达。在李佩甫的小说中,花草树木意象是人们的欲望与命运的喻示,土地与月亮意象是对乡村情结的承载,平原动物意象是民间文化精神的象征。众多意象建构了李佩甫的文学世界,呈现作家对现代社会人性与欲望的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结构主义者看来,二项对立是意义和叙事的起点,它规定了文本的叙事结构。自然意象和服饰意象是《李尔王》中主要的意象,它们扩大了该剧的悲剧意义,标示着人物地位和命运的变化,与剧作的主题密切相连。有序和混乱是这两种意象中最基本的二项对立,以此为起点,该剧的叙事结构可以归纳为:有序被打乱到混乱,再从混乱恢复到有序,这也是《李尔王》的深刻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采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这些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心理、社会与文化信息。它们象征了人物形象,隐喻人物心理,暗示人物命运,从而推动着情节发展,起到了点画小说主题的作用。同时,这些意象也展现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作者所用来表现作品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段,具有象征性与暗示性.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充满了意象,<哈姆莱特>是其一部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中意象丰富.本文对<哈姆莱特>中的几个重要的描写环境的和描写人物的悲剧意象进行了分析,这些意象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渲染了悲剧氛围,从而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悲哀,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一种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中反复出现的艺术意象,在刻画人物、渲染环境、揭示小说主题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分析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对其中的月亮意象是必须予以认真关注的。本论文尝试进入到张爱玲小说的月亮意象中,探讨其内在究竟。  相似文献   

6.
西方旅游意象研究经历了从理论构建到实践运用研究的转变,其质性研究成果多采用文字性的文本作为分析材料对具体旅游目的地进行意象解读.通过引入VEP内容分析方法采集照片形式的视觉数据,将福州白云洞旅游意象分为休闲活动、人际社交、设施服务、景观4大意象主题维度,分别由下而上的提炼出16个主题次维度和归属其下的意象概念并加以情景意义的解读.这些旅游意象分析为福州市旅游规划管理部门深入开发市民鼓岭近郊休闲健身项目提供针对性的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本试图对红柯作品中的马意象进行梳理,从而探讨它对红柯作品的主题风格构成的独特作用。红柯笔下的马意象体现了他的英雄情结,通过对剽悍雄壮灵逸飞动的马的赞颂来表达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反思,承栽了更多的人文关怀。马意象成为他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又形成神秘而浪漫的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促其风格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意象的传译     
意象是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语言的转化只是表层,忠实地再现、传递源语中文化意象的异质性才是翻译的实质。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和多元化的语境中,对源语中文化意象进行传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文化底蕴。张爱玲小说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和中国历史传统中悠久的月文化有着血脉的传承关系,是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这个原型在现代文学中的“扩展延伸”。张爱玲以蕴含丰富文学传统的月亮意象作为自己小说文本的主导意象之一,通过现代性转换激活了月亮这个古老的原型,创造性地将月亮这个“公共象征”转化成了“私设象征”, 建构起自己关于月亮意象的独特艺术话语,实现了对中国月亮意象文化传统的继承、拓展、丰富和超越,使其小说文本中的月亮意象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燕子意象在中国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诗人、词人或是描其形、状其态,或是借其抒情。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善于将燕子意象融入词中,形成风流蕴藉的词风。本文通过晏词中燕子意象的分析与解读,探究晏词中燕子意象的意义,进而更好地了解晏殊词作的风格特征和晏殊个人的生存感悟。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中绰号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文学作品中绰号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还在于其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由于文化意象具有互文性,只有在文化语境中对文化意象有了正确理解才能确保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本文试图从王维的具体作品入手,对他诗歌中山意象水意象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了精当的归纳与分析,对王雏诗歌山水意象的生成原由和审美品格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阐发。进而指出王维创造山水意象伴随着强烈的生命律动,这与诗人以澄明清澈的心灵观照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意象派的主要观点,综述了诗歌意象的定义、类型、组合方式、语言特征以及功能,总结了大部分研究只是从意象本身出发研究诗歌,关于诗歌意象语言的研究很少。与"诗歌意象"相比,"诗歌意象语言"无论是在形式上,广度上或者深度上都大于诗歌意象本身。本文提出从应用语言学视角出发,深入研究现代汉语诗歌的意象语言对现代本土汉语诗歌的解读和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女性群体被排除在武术活动之外。但是在传统武术中却有很多以女性意象为素材编创成的传统武术动作和套路。为了解释上述现象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中女性意象进入途径,表现形式和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女性意象以象形方式进入传统武术中,随着传统武术对意象的改造,武术动作名称和拳诀成为了意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对以武术动作名称和拳诀为表现形式的传统武术中女性意象意义分析中指出,传统武术中女性意象诠释了武术动作过程,标志着武术哲学的完善,显示出创拳者和当时社会的两性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中,反复出现的风和水的意象对于营造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和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喜福会》隐喻意象的分析,根据隐喻主题建构功能,提出在小说叙述结构中贯穿了由一个中心隐喻和大量衍生的次要隐喻支撑的"失散"———"回归"主题。这一主题是身处东西文化夹缝中美国华人群体文化处境的一种隐喻,同时也表征了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它代表了美国华裔从与母语母国的疏离和由此引发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散",到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有众多意象,诸如英雄意象、女性意象、魔鬼意象、智者意象、精灵意象等。运用荣格的原始意象理论,从接受者的心理角度去分析这些原始意象正好反映了蒙古族祖先的心理历程的碎片,它们再也不是个人的,而是民族的。这就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如此吸引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很多诗人常用意象来表情迭意。意象包含很多,出现最多的就是夕阳意象了,尤其是在晚唐时期。而夕阳意象作为一种自然意象。代表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于"去国诗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由于处于异质文化环境之中,他们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认同、文化认同和语言认同,都具有更为丰富的辨析空间。李笠诗歌中的文化母题意象诸如"历史人文意象"、"家族意象"、"母语意象",体现了民族文化认同中十分丰富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卞之琳的名篇《断章》,意象安排妙处颇多.它的意象主干是事态的,具有顺接的流动之势,每一个事态意象内部又分出若干物态意象,物态意象在上下两句重复回旋,使全诗有了贯穿之线,气脉通达舒畅,增强了诗篇的视觉流动感;意象由实到虚 ,延展了读者遐思玄想的空间;事态意象的不同时态形式,强化了诗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哲思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