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原生价值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教学价值指文本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原生价值的过程或基础上获取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要是能凸显文本中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侧重文本的"文",解决"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这样,语文课就再不是"教课文",而是真正的"教语文",让语文课散发出浓烈的语文气息。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2008,(11):64-64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发表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一文。文章指出,语文学习对象(课文)的整体性、丰富性以及隐秘性和单元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部性、明晰性无疑是一对矛盾。语文教师决定所谓“教什么”的问题,就是他从文本中选择、定位合适的单元内容的过程。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明确规定“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因而,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注意对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能力迁移,这本是教学新理念下的可喜现象,却矫枉过正,有“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之嫌,语文课上不探究课文的文本价值,却探究起自然、思想方法、生活常识,甚至法律问题,课堂教学内容宽则宽矣,但忘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忘了“本”。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去教,因为教语文课本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而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语文课是用课文文本去教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大体上包括用课文教语文知识,用课文教阅读方法,用课文教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今的语文教学,忽视文本,凌驾于文本之上的现象比比皆是。语文课上,或远离文本,架空分析;或漠视文本,以练代讲;或弃置文本而代之以课外阅读、语文知识讲座。究其原因,首先是语文教师对课堂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更重要的则是,不少语文教师空有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愿望而缺乏带领的方法,只得用讲座、分析、练习的方式来完成语文课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激情因素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语文教师哪节语文课能饱含激情上课,那么这节语文课一定是光彩四射的课堂。同样道理,如果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能投入情感要素,能和作者一样喜怒哀乐,那么学生就自然地把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很好地掌握了,教师教学就更省力了。  相似文献   

8.
林红 《教师》2013,(31):92-9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学习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但它们往往披着神秘的盖头,如果不深入解读,很难发现课文当中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课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扎实做好这一案头准备工作.那么,要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呢?笔者觉得文本解读的过程是个对话的过程,有以下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 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 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测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肩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且目前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比其他学科难度大,原因在于语文教材承载的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要教好语文课不仅要求语文老师熟知《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此准确把握语文的教学价值。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其《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一文中认为: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发掘,而后是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语习文”,也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言语的智慧并不是直露的,而是隐含在语文课文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文中发掘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因此,文本细读,挖掘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做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性质,而不把语文课上成阅读分析课、道德修养课、表演课、欣赏课或其他什么课。语文不是简单的学科,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它的内容是综合的。语文最终的价值文化取向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关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是就语文而学习语文。语文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具体到教学实践当中,始终抓住吟诵、阅读、积累三个环节,就把握住了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有机会连续听了一些初中语文课 ,其中有许多是在地区竞赛推出的优秀教师所任教的 ,自然让我获得不少收益和启示。但确实也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语文课的自我迷失 ,即教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黄耀红语 )李海林在《语文学习》的“语文百年问题”的访谈中讲了这样一句话 :“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 ,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 ,惟有语文课 ,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 ,而是文本本身。”我们的一些语文课恰恰毛病就出在这里 ,它不是指导学生去学习“文本本身” ,而是去放谈“文本所负载的内容”。这种自我迷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应该包含两个方面:解读文本价值和解读教学价值。本文就第二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思考。日常教学中,大多数语文课的教学只停留在弄清楚这篇课文的内容上,有的教师只是将教师用书上的内容搬到学生的笔记上而已。语文教学不能只是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阅读的终极目的或最高目标,是对言语  相似文献   

15.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不少的难课文。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一些教师的文本解读存在偏差,追求所谓的“深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难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地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浅”教的策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文本知识。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语文要素选择教学资源、根据课后练习制订教学目标、根据文章体裁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样能引导学生理解难课文的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组成成分,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本文从文本内容情境化、真实化、演艺化、实境化、虚拟化等方面,探究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本”的定义,向来有多种阐释,这里,我只将其定位为语文教科书中的具体课文。因之,我所言说的“文本价值最大化”,实际上也就是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是这些课文满足语文课程需求的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黄冬梅 《广西教育》2013,(26):70-70
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语文教学效率普遍低下,学生一学期下来,能熟练读出来的课文不多,能写出的汉字很少,更不用提对文本的感悟了,学生在语文课上要么睡觉,要么自娱自乐,对于老师的讲解和提问都是无动于衷。学生厌学情绪普遍,严重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激发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末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想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精致语文追求能把语文课上成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让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走向优化与完美的过程。在精致语文的视野里,语文昧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学生言语生命的张扬和言语品质的提升作为核心价值的教学目标中,表现在以课文典范极具生命力的语言文字作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在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作为学习主线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