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人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是对教师的美称:实际上教师常被视为“教书匠”,那是一种贬称,间或是教师的谦辞。这些都是比喻。前者是对教师在课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的比喻,后者是对多数教师在课程中实际上扮演的角色的比喻。自然,比喻毕竟是比喻,难以确切地表述教师在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教书匠”者也,不单纯是个人行为,重要的是具体分析导致许多教师成为“教书匠”的教师职业特点和课程要素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对“匠”的解释有两层含义,即“工匠或在某方面有造诣的人”。虽然工匠中也出现了李春、鲁班、李虎这样不朽的名字,但因国情所至,人们普遍对各种“匠”怀有轻视之意。同样对历史悠久的教书匠这一称谓,词典解释说的也是对教师“含轻蔑意”。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很多领导、课改专家都要求教师不做经验型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3.
薛法根 《教师博览》2014,(11):12-12
对时尚的教育口号,我常常保持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耳熟能详的励志语。“教书匠”是对“教师”的贬称,或者说谑称。“匠”者,本意是“木工也”。自古以来,百工皆称“工”,称“匠”。有手艺的匠人,往往凭借一身的技艺,受人尊敬,让人羡慕,从“能工巧匠、独具匠心”这些词汇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课程实践范式由“接受式”走向“参与式”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其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课程全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成为课程参与者和实践者的过程中,其必须要有与参与课程实践相对应的课程能力。但是,在实践中,教师仍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能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教师的课程实践中生成的教师的课程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读了美国教师弗兰克·麦考特的自转体小说《教书匠》,对教书匠一词倍感亲切。一直以来,太多的人告诉我们不要甘于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很多教师因此感到无法承受之重。这本《教书匠》重新诠释了教书匠的含义(词典上对“匠”的解读为“有造诣”),让我们领略到,做好教书匠也是如此自豪和伟大。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对“匠”的解释有两层含义,即“工匠或在某方面有造诣的人”。虽然工匠中也出现了李春、鲁班、李虎这样不朽的名字,但因国情所至,人们普遍对各种“匠”怀有轻视之意。同样对历史悠久的教书匠这一称谓,词典解释说的也是对教师“含轻蔑意”  相似文献   

7.
林篪 《师道》2023,(12):52-53
<正>说到职业,人们常常会用一个“匠”字表示行业的专业性,比如木匠、铁匠、皮匠、钟表匠等。但是当“匠”与“教师”结合却成了缺乏创新、墨守成规的“教书匠”。唐代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写道:“文不按古,匠心独妙。”用以形容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创造性的构思。可见,匠是一门技艺,心却是一种修为。俗话说:“匠人易得,匠心难练,以匠修心,以心练技。”自毕业走上讲台至今我已从教十年,再回首,原本只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悄然间已踏上了通往匠心教师的大道。走上这条路,离不开教学研训的引领与推动。教书十年也是我不断提升技能,修炼匠心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 ,既是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也是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 ,最终还是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而今的教师已不是作为单一角色出现 ,而是一个“角色丛”或“角色集”。本文试从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究做法、建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三个方面作一些阐述。一、更新观念1、教师的人生观 :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专家。教师 ,是“师”、是“家”不是“匠”。“师”指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家”指多功能的“艺术家” ,教师不是什…  相似文献   

9.
姚敬华 《江苏教育》2013,(12):53-5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课程能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教师的课程能力十分重要。整合是教师课程能力的基本诉求,其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动态性和叠加性,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整合去提升。整合使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课程全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教书匠”之“匠”是工匠之“匠”,是“句读之师”;“教书匠”所教之“书”是片面的、残缺的教育内容,他们以“书”为中心而把学生边缘化,把教学当做认知过程而不是发展过程:“教书匠”之“教”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陶行知对旧社会“教书匠”之害人、害己、害国家做了深刻批判.现在拿来批判今天的“教书匠”们也是切中要害的。另外,应正面、直接地批判夸夸其谈的“教育家”。不必用“旧瓶”装上“新酒”去批判这些人“新瓶”里的“假酒”。  相似文献   

11.
“教书匠”之“匠”是工匠之“匠”,是“句读之师”;“教书匠”所教之“书”是片面的、残缺的教育内容,他们以“书”为中心而把学生边缘化,把教学当做认知过程而不是发展过程:“教书匠”之“教”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陶行知对旧社会“教书匠”之害人、害己、害国家做了深刻批判.现在拿来批判今天的“教书匠”们也是切中要害的。另外,应正面、直接地批判夸夸其谈的“教育家”。不必用“旧瓶”装上“新酒”去批判这些人“新瓶”里的“假酒”。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学生学法的指导者和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为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对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也是一种冲击。作为承担基础学科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应自觉进行角色转变,做到从“师本”向“生本”、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向平等的“参与者”、从劳动的“个体性”向“合作者”、从“教书匠”向“科研型”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通常会听到一些教师称自己为“教书匠”。这固然是一种谦称 ,个人内心未必尽以为然。匠者 ,“技术操作之人也”。提起“匠” ;便会使我们想起“工匠”、“木匠”、“泥瓦匠”之类。当然 ,像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说的“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又作别论。有人将其译为“独创的工匠” ,而我宁可译之为“独创的作手”。不过对操技之“匠”也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庄子·养生主》中所描述的那个庖丁 ,就职业类型来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宰牛匠” ,不过从其宰牛的情形来看 ,“砉然响然 ,奏刀 然 ,莫不中音 ,合乎《桑林》之舞 ,乃中…  相似文献   

15.
刘晨 《教师》2008,(10):107-108
我国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相应的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教书匠转变为指导者、促进者。教师如何适应角色的转变呢?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教学中要搭建好“脚手架”,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从以往的“课程实施者”的单一角色转变为校本课程的研习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角色。本文主要论述教师承担起上述四种角色的必要性以及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扮演这四种角色。  相似文献   

17.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36):54-55,58
薛法根对某些“时尚”的教育口号保持着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对“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话,他就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匠”者有“绝活”,有“匠心”。他说:“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却是难以做一个好教师的。”  相似文献   

18.
毋庸讳言,当今的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痼疾依然存在。而问题产生的关键,显然在于作为阅读教学活动主导者的语文教师。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主体角色的呈现,需要语文教师这一活动主导者的引领;而阅读材料静态被动的属性,注定其只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使用者的攻坚“兵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是甘当“教书匠”,还是乐为“用书匠”?两者之间,虽仅一字之差,但后者体现的,才是真正的“匠心”。  相似文献   

19.
杨涛 《文教资料》2007,(29):85-87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新课程的推行,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知识的传授者、"教书匠"、课程的接受者角色已逐渐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向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转变。  相似文献   

20.
近日有幸拜读了贵刊2005年第4期阎亚军先生《不应甘当“教书匠”》一文(以下简称阎文),同时又顺着阎先生的指引,查阅他所商榷的刘永和先生的《甘当“教书匠”》一文(以下简称刘文)。读罢两篇大作,也不禁有写点什么、呼点什么的冲动了。首先看一下刘文。刘文对“匠”进行了界定,指“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匠人不仅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还很不简单。”说明“匠”也不简单,是有造诣的人,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教书匠”。通观全文,可以看出刘文的“教书匠”远非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