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TCP拥塞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端系统提供给网络的负载不断加大,网络拥塞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数据报延时、丢弃概率增加、上层应用性能下降等。网络拥塞控制算法对于网络的稳定运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因特网的拥塞控制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算法和改进算法。本文对端到端的TCP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了TCP拥塞控制算法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以往经典的TCP拥塞控制算法的总结和对比,从信道利用率、通信稳定性和公平性三方面出发,设计了一个改进的TCP拥塞控制算法。利用数学建模方法,简化并模拟实际的网络通信,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知识分别得出经典拥塞控制算法和改进拥塞控制算法实验结果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从信道利用率、通信稳定性和公平性三方面进行对比,证明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中的拥塞来源于网络资源和网络流量分布的不均衡性。随着互联网规模的增长,互联网上的用户和应用都在快速的增长,如果不在互联网中使用拥塞控制算法,拥塞崩溃的发生会严重降低网络的性能。在互联网中使用有效的拥塞控制算法成为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在比较了现有的拥塞控制算法及其优缺点,针对FRED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FRED算法、对算法进行了抓包实验,并且从服务质量及网络公平性原则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混合模式数据分析P2P网络流量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流量在对Intemet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因资源过度占用而引起的网络拥塞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妨碍了正常的网络业务的开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就是要有效地识别P2P流量。本文概述了主流P2P流量检测技术,分析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混合模式P2P流量检测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P2P流量。  相似文献   

5.
薛礼  陈利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1):41-43
为实现基于路由器的拥塞控制算法性能提升,分析了RED与ARED拥塞控制算法,并提出一种改进算法QARED。与传统DropTail算法对比,RED算法具有较高链路利用率、吞吐量及较低网络延迟、丢包率等优点,但存在参数配置无法适应网络动态改变的缺点。ARED算法增加了自适应功能,根据平均队列长度变化动态调整最大丢包概率,稳定平均队列长度在最小阈值与最大阈值之间,但存在瞬时队列长度振荡等稳定性问题。改进算法QARED,通过优化最大丢包概率计算函数,以提高平均队列长度稳定性、降低丢包率、提高吞吐量。通过NS2仿真网络环境对比,改进算法QARED相对ARED算法在控制平均队列长度上更具稳定性,能够实现更低网络延迟与丢包率,提高了动态网络环境下拥塞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拥塞控制的基本策略,列举了目前一些有代表性的基于路由器队列管理的拥塞控制算法,分析和比较了弃尾算法、随机早期检测算法、显示拥塞指示算法以及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优点与缺陷,最后提出了拥塞控制算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拥塞是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对TCP源算法和IP链路算法的研究一直是网络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网络拥塞的成因,从网络拥塞闭环控制的一方面(TCP源)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详细地介绍了TCP源端拥塞控制算法的演进,并针对几种典型的TCP源端算法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节点选择机制是P2P网络的研究热点与核心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该文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双重结构编码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DS-BPSO)应用于P2P文件共享系统的邻居节点选择过程.在动态性方面,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与P2P网络具有先天的相似性.每个粒子(节点)通过有向图来编码与其它粒子的连接矩阵,更符合ADSL连接常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大规模的邻接选择问题,DS-BPSO算法通常会比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BPSO)能够查找到更好的邻居节点.  相似文献   

9.
网络参数的动态变化使网络拥塞变得严重和复杂,拥塞控制一直是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主要采用以TCP为代表的端到端拥塞控制机制,然而,随着互联网上的应用和用户的增多,这个机制已不能满足网络中各种复杂应用的需求,网络拥塞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探讨了网络拥塞出现的原因,分析了TCP拥塞控制的原理及四个TCP拥塞控制算法的性能,论述了TCP拥塞控制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算法的改进措施,提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作为学校教育与信息交流的基础设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今,网络应用(如P2P、流媒体、即时通信)不断增加,异常流量(如蠕虫、DOS攻击)也不断涌现,使校园网核心设备难以招聚面对校园网流量产生的巨大压力,网络带宽一扩再扩,但仍不能满足需求。网络带宽费用不断增加,可网络拥塞问题并未改善  相似文献   

11.
P2P技术的发展引发了Internet应用模式的研究。为了寻求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互联网用户三方共赢的解决方法,P2P文件共享的方便和耗费带宽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从传统主动、被动测量方法入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借用国外在两种测量的融合上提出优化P2P网络新的理论思想,并从小波分解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量化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P2P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P2P技术发展历程及主要应用方向,分析了P2P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P2P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网络管理模型的结构已经向层次化、分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它与用户分配的事务密切相关,快速处理用户提出的任务,最终要达到用户的满意.在现有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P2P技术,分析出一种更高效的网络管理模型,以满足大型异构网络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小世界和无尺度是很多大型复杂网络的重要特征,研究具有复杂网络特征的P2P网络模型对研究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模型不能全面地反映实际网络提出了基于复杂网络特征的P2P网络模型.本文在基于组增长和选择具有较大吸引力的节点这些特征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模型,经过实验证明此模型更接近实际网络.  相似文献   

15.
当前P2P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占有率越来越高,这使得其他重要的网络数据流量减小,网络服务质量下降.对P2P流量进行监控,已经成为网络管理的重要环节.设计了一种P2P流量监控系统,系统对数据流的检测采用深层数据包检测和深度滴检测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系统实现所需的主要技术,给出了实现所需的关键算法.  相似文献   

16.
JXTA平台是P2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给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统一的灵活的标准协议和类库。使用JX-TA平台,开发人员可以从具体的P2P技术底层细节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加专注于应用程序的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应用层组播的P2P流媒体传输技术,给出了应用层组播树的结构,使得树的结构能够保证用户计算机不互相传送同样的数据而形成数据风暴.  相似文献   

18.
基于P2P技术的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中小学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设计了一种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模型;为了提高资源共享速度,模型中节点间通讯基于P2P技术,为了加强资源的管理,资源管理基于C/S结构;接着对模型中搜索技术和激励机制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最后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传统的访问控制机制优劣的基础上,针对P2P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信誉-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重点研究了信誉的量化机制和信誉度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该访问控制模型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关键节点的混合式P2P网络结构,研究了与关键节点相关的几个问题,包括关键节点的选择和功能,以及备份关键节点等.最后结合小世界现象理论,对关键节点可能的应用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