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韩两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中存在许多同形汉字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同形汉字词的词义出现了差异,本文以词汇的感情色彩义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文化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口语和书面语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汉韩同形汉字词的感情色彩义的差异,将对深入研究汉韩同形异义汉字词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韩两国都有着悠久而又灿烂的文化,其中的谚语是很丰富多彩的.它既是人民大众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得出的知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又是人民群众语言浓缩的精华、群众智慧的结晶.中韩谚语数量很多,形象生动,内涵深刻,明显地反映两国语言、文化、历史、社会、民族心理等等.本文将对中韩两国谚语的文化内涵略作比较.一、相似的中韩谚语中韩谚语当中有许多相似的一面.这样说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人类共同的认识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禁忌"作为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现象,反映了两国在文化、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同异。本文从"称谓禁忌"和"词语禁忌"两个方面考察了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认为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同多异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还从人类趋吉避凶的心理、中越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汉越语言本身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异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QQ名是传统人名在网络世界的延伸,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QQ名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从理论上深入了解这种新的人名变异形武,并挖掘QQ名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各种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人名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功能,除了标记社会个体而外,它还具有强大的替代功能。人名蕴含着一个民族文明的精华,能够反映出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与文化心理。人名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社会活动中,具有专门性、唯一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特点。它的选取有着极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命名方式、范围都极其广泛。中日两国的人名在性别角色的选字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尽管二者都能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时代特征,但人名的表现形式和辈分排行的表述形式却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6.
王蒙蒙 《考试周刊》2014,(84):21-22
色彩不仅简单表示物体的颜色,还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色彩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是其他各类词汇难以比拟的。白色是各民族语言中基本颜色之一,由于历史文化、自然地理、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不同,中韩两个民族对它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文章分析两种语言中"白"的隐喻意义的异同,讨论隐喻是如何根植于语言、思维和中韩文化之中的。  相似文献   

7.
人名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也是帮助人们从侧面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等信息的一个窗口。本文列举了丰富的事例,从英汉语人名的结构和特征以及各自的文化内涵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比较和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男女人名传统风俗方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语言文字学角度讲,汉字对韩国文字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从韩国语中“吏读”、“谚文”的形成历史,来阐释汉字对韩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晓蓓 《甘肃教育》2011,(23):71-71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现象。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载体,如果说语言是外壳,那么文化就是蕴含其中的灵魂,因此语言最能够反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就不能不揭示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相琳 《文教资料》2007,(33):61-62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现代人名用字进行研究,考察影响人名用字的社会因素,阐析人名中蕴含的物质状态和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学习和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中国和韩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由于两国所处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谚语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中韩谚语的比较,希望能对增进中韩两国文化的了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产生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不可分,它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口头和书面符号;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习惯所使然,是约定俗成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历史的积淀,都反映着该民族人民的劳动创造、艺术成就、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一、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语言也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它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属于社会文化现象,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委婉语不仅属于修辞学范畴,还是其他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的研究对象。委婉语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委婉语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忠实的镜子,反映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委婉语的生成、发展、转换乃至衰亡都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委婉语的存在体现了意境和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制约,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晓枫 《学周刊C版》2011,(8):200-201
不同的民族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在翻译当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沟通当中设置障碍,要在两种语言之间交流、交际、表达,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有深厚的两种语言文化功底,深刻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语言具有易于变化、与时俱进的特点。外来语是指来自于外国的语言词汇。外来语的发达程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开放意识,世界各民族各种语言的固有词与外来语共同发展是语言文字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和韩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两国不断与外界交流,相互学习从中吸收了很多外来语。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外来语是最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因素之一。通过对外来语吸收过程中的特点的分析,比较中韩外来语和固有语的成分,有利于认识中韩两国民族文化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语言层面出现的文化因素对翻译文本质量的影响。指出只有正确理解英文字母或汉字所表达的特殊文化含义,寓言、传奇、神话和不同宗教信仰表达的深刻文化含义,英语或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人或物具有的文化含义,植物、动物和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由地名特征、国家特征、语言特征以及人名特征带来的文化含义,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的文化含义,才能在文本的文化解读中成功地实现语言的转换,从而避免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夏天琼 《林区教学》2009,(10):33-34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由于语言和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名各具特征。人名作为一种称谓符号,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异,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人名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中国人的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和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汉语人名发生了一些变化,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不同的文化特征。通过语言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看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我们知道,语言反映社会现象,性别歧视是一种由来以久的社会现象,人们思想中的重男轻女的现象自然而然会从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中得到反  相似文献   

20.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数字是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人类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它的应用又给世界增添了无穷的妙趣。在英汉语言中,数字的应用极为普遍,人们不仅用数字来表达数的概念,而且通过数字传递许多文化信息,予以其不同的文化涵义,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数字文化现象。本文从英汉民族不同的数字历史渊源出发,研究因宗教、神话传说和不同的民族心理所形成的数字文化特点,探讨其蕴含的象征意义,从而发掘英汉两大民族异彩纷呈的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