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第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第四,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第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第四,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知识传递,或进行信息吸收。在建构中,既有新知识经验对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同化(改造),同时也有对它的顺应。同化和顺应是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是建构的具体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经验体系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的意义,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括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成为众多教育者研究的对象。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者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意义。文章综合了建构主义的一些主要观点,从学习观、教学观两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加以区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知识建构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广泛而丰富的知识背景会参与到这种相互作用中来,影响到知识的建构。根据新信息的来源的不同,知识建构可以有三种不同的途径:活动性学习、观察性学习和符号性学习,而这三种学习都是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就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已有知识概念对教学设计影响重大的理论依据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他们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的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不是简单的积累信息,而是新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这是一个认知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简单来说,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对待问题他们都有自己…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则认知结构自身发生重组与改造(即顺应)。  相似文献   

9.
游静 《考试》2007,(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设计则为提取长期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1从建构主义观点看数学知识教学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人的知识建构有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建构主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于“你是怎样知道的”,而非“你知道了什么”因此,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在认识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起…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生物学概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猷 《生物学教学》2006,31(12):20-21
正确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建构主义认为:概念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概念的形成是“同化-顺应”的认知过程和“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认知过程,学生就是应用这种机制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即达到人的认知图式的结构和建构统一。本文就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生物学概念教学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外部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时所引起的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 ,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积极建构 ,谈几点作法。一、发扬教学民主 ,突出学…  相似文献   

14.
付丽  王星星  宗慧 《教师》2012,(23):35-35
“知识建构”是指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的互动(同化和顺应作用),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身知识结构网络,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知识建构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下,通过知识获取和知识加工(同化和顺应)过程,能够稳定、有效地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能对新的知识结构良好应用的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不断交互作用,获得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时首先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根据学习材料的属性进行相应方式的建构,如果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具有相同的类属,则采用同化的方式建构,以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果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具有不同的类属,则采用顺应的方式建构,重建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王超良 《教学月刊》2011,(11):61-64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最终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能是主动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它的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知识或信息的获取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是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建构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学习的意义。那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新知呢?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靠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来代替,教师则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者,负有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