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梳理我国部分学者对体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对当前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提出建议,并构建出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框架。得出:在开展我国体育地理学的研究时,应借鉴国外优秀成果,融入当代体育思想,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等;在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内容框架构建上,建议将体育地理学划分为体育文化地理学、体育社会地理学、体育经济地理学和体育环境地理学等。  相似文献   

2.
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兵 《体育科学》2007,27(8):3-24
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体育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认为,体育地理学是地理学与体育学交叉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体育运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区域性、综合性;体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体育景观研究,区域体育分异与联系研究,体育的形成、发展与传播研究,体育与环境问题研究,体育运动场所的空间联系研究、体育地理信息系统等。体育与地理环境关系极为密切,研究体育地理学有助于拓展体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体育地理学微观研究的理论框架。认为:"人地关系"仍是体育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人的体育活动行为与体育场所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将成为体育地理学微观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包括体育场所空间结构、体育场所空间感知、居民体育活动行为三大研究内容。体育场所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包括体育场所类型划分、体育场所物质及社会空间结构等;体育场所空间感知研究主要包括场所意象、场所感、感知满意度、体育场所信息及体育知识的获取等;居民体育活动行为研究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出行距离、出行时间、持续时间、圈层结构、交通方式、空间偏好等特征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化区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对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区的形成背景、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区分为三秦文化区、甘陇文化区、宁夏文化区、青海文化区和新疆文化区五个区,其中三秦文化区分为陕北亚区、关中亚区、陕南亚区,甘陇文化区分为陇南亚区、陇北亚区,宁夏文化区分为宁北亚区和宁南亚区,青海文化区分为海西亚区和海南亚区,新疆文化区分为南疆亚区、北疆亚区。  相似文献   

5.
为把握北美体育管理研究领域的内容特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管理学杂志》(JSM)1997—2006年发表的163篇研究论文的研究主题进行归类与凝练,对排名前10的研究热点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该领域涉及面广泛,与体育管理实践和体育市场经济紧密结合,既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又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体育地理学研究内容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体育学科,应首先明确其研究内容。研究认为,体育地理学的研究包括体育景观研究,区域体育分异与整合研究,体育的形成、演变、发展与空间传播研究,体育与环境问题研究,体育运动场所的空间布局,体育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当前还只是初步的研究,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运用课程论、社会学、历史地理学等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北地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内容、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旨在为西北地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讨论体育文化的分布与地理因素的关系,并重点从客观地理条件对体育文化现象分布的决定作用与地理学知识对体育文化现象的指导作用两个角度来进行讨论,使用理论分析结合例证的方法剖析了地理因素对于体育文化现象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度假区体育相关研究进展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作为大众喜爱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顾国内外度假区体育的相关研究发现,国外侧重从管理学、地理学、健康学以及环境影响的角度研究度假区体育,国内侧重于度假区体育开发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且普遍缺乏把度假区体育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建议未来国内的相关研究可从度假区体育基础理论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推理等为主要方法,运用社会学、环境学、民俗学、文化区等相关理论,对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概念、起源、内容、分类、特点、价值、生存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了搜集、调查、整理、概括与逻辑推理,透析出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发展态势,为汉江流域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的科学发展和纵深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庆山  王健  王维  李海金 《体育科学》2007,27(10):40-48,84
以湖北省大洲村为个案,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力的视角对农民体育的发展给予解析。研究认为,农民体育的研究应具有“平民化”视野;农民体育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文化力;大洲村农民体育文化力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文化主体的缺位、文化组织的匮乏、文化投入的不足、文化载体的贫瘠、文化地位的沦丧等方面;国家政策的惠及与政府的扶持是农民体育发展的保证和希望;发展农民体育的文化力是农民体育发展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2.
李延超  饶远 《体育科学》2006,26(11):41-48
同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傣族与彝族,在相距并不遥远的地理空间内,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从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都体现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彝族为山地民族,火崇拜是其文化的核心观念因子,体育也被赋予浓厚的火文化特征:尚力、血祭、崇火;而傣族为河谷、坝区民族,其体育文化特征中又彰显水文化的民族情性:柔美、传情、崇水。如此,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便具有了典型的比较科学理论中提出的“可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地理背景下萌芽、发展的中国传统体育,是和西方体育体系相对的。中国传统体育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中国传统体育是由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使用的,它存在与民俗生活的各个角落当中,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精、气、神"的重要体现。从文化、审美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明晰中国传统体育的组成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陕西历史悠久,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文化遗存颇多,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源远流长,文章通过对地理、历史、文化、气候截然不同的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区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区域特点分析,揭示了陕西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安多是以藏民族为主体,以藏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区域。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气候环境、区域位置、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综述了安多藏族体育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及文化特点。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文化的载体,不仅是广大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真实的写照,更是藏族人民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的精神和民族个性的体现和反映。我们应保护和传承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不断的继承、延续。  相似文献   

16.
白晋湘 《体育科学》2012,32(8):16-24
湘西大兴寨及其周边地区的抢狮习俗,由传统社会中基于狩猎采集的神灵保佑仪式,演变成为现代社会中基于旅游经济的物质文化需求活动,为探索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文本。采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抢狮习俗的发展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加剧,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计方式、民间社会组织、社会性别、文化传承模式等变迁,对传统体育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