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树逢春 柳暗花明——当中医理论遇到量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金祥 《科学中国人》2010,(11):123-127
基于中医理论与量子理论哲学观的可通约性,在分析比较中医学"气"概念与机体电磁辐射基本特征及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人机体电磁辐射可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基于此观点,结合生物电磁(光子)辐射相干性理论和中医理论研究成果,诠释了中医理论学说内涵。提出①经络是机体电磁辐射场在机体内干涉形成的整体性立体网络条纹(聚束);②机体内电磁辐射的量子是机体内各组织、器官、细胞、生物大分子等信息通讯的另一种信使,是中医学脏腑网络调节的"气信息";③提出"时空电磁场"概念,并认为"时空电磁场"是中医所谓的天地之气,中医学"天人相应"是人体电磁场与时空电磁场的相互共振作用现象。④中医证候是机体电磁辐射场相干叠加态,辨证施治是通过调整人体电磁辐射场的相干叠加态达到恢复人体健康的治则。综合上述观点,本文提出量子中医学概念,并认为当中医理论遇到量子理论时,恰似古树逢春、柳暗花明;用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琼娇  李洪波 《大众科技》2021,23(8):81-83,139
随着人们自我健康管理理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关注预防医学,关注自身健康发展.中医文化渊源流长,其"治未病"的思想更是贯穿始终.基于足太阳膀胱经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浅谈该条经络和治未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应用,通过调节经络达到运行气血,使人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达到"上工治未病"的标准,为治未病从足太阳膀胱经出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经络的客观存在与假说 经络现象是客观而普遍存在于人群中的正常生命现象.人体经穴,经络的生物物理特性也已被很多科学手段所证实,如经络系统存在的低电阻、高电位、导声光等特征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络学在太极拳健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太极拳与中医理论之间融汇贯通,太极拳的运动在高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对维持人类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5.
任学锋 《内江科技》2007,28(10):82-82,130
很多武术爱好者对于武术中的"气"说理解模糊,甚至认为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妄说,从而影响了习武者习练武术的效果以及人们对武术健身、养生功效的认识,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开展.本文通过气与养生、气与劲力、气与美学三个方面论述了武术中气的合理性、气在习练武术过程中的中重要性以及气对人体健身、养生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的推拿接摩运用经络学说需要人体经络穴位作为施治基础,尤真是日益家庭化的按摩治病住最强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人体经络穴位多且复杂难记忆,不易寻找定位从一定程度上阴碍了家庭按摩进一步发展。人体经经络穴显示按摩服(以下简称显示衣,专利申请号:96227084.996311229.5)就是以曾通服装特别是贴身整体式内衣为载体,在内在表面自制国示导人体经络穴位相对应的经络位及名称。显示衣效果不言自明,按摩时需要施治的经络穴位在贴身内衣表面显示得清清楚楚,成为有自然标志行督导向的按摩巾式的按摩服,极适合推拿按摩的初…  相似文献   

7.
专利技术     
实用阴阳五行治疗仪(专利号:ZL0251129.6)本产品可产生阴阳五行气,仪器有主机和治疗器件,隔衣服贴附人体起治疗作用的阴阳调节盘。发出“金”、“木”、“水”、“火”、“土”性质的五行气作用到人体实施治疗,不用药物,五行场可以透过人体产生阴阳五行作用治疗气、血、经络、组织、细胞的疾病。能除病祛邪,通经活络,止痛化瘀,驱风散寒,去肿消炎,化解排毒。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类风湿病等效果好,还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发烧、肠胃病等。治疗人体血液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栓,可不用手术疏通堵塞血管、消除积物,治疗脉管炎、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8.
特定穴区的发现与穴位的选取   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学家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观察,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渐形成的.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彻上下的径路.疼痛是疾病的一种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功能障碍.当人体因某种原因使脏腑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时,在体表一定部位就会相应地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产生压痛、过敏、肿胀、硬结等现象.这些现象,由于经络在人体内循行部位不同,脏腑疾病在体表表现的形式也不同,而且有的反应为局部,有的反应为全身.   ……  相似文献   

9.
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概念难免会出现偏差,将气定义为物质就是一种典型的范例,其原因在于我们大家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的定义过程中,完全抛弃了中国哲学或传统文化固有的思维方式.通过运用中国古典的非对象的、唯象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典哲学中气的考察,中国之气与西方之物质的比较,以及中医学典籍中有关气的分析,容易看出气是物质运动之象,在中医气则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笔者就气和经,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经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也是针灸临床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经络以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的方式来阐述人体的机能调节和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属于原始创新性极强的研究课题,因而多年来始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切关注。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络研究取得了稳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安徽中医学院周逸平研究员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漫谈经络     
一个古老的医学理论走进针灸医疗所,人们常被几幅人体的挂图吸引住。人体上画着不少线条和星罗棋布的小点。那是人体经络和穴位图。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就是经络;小点就是穴位。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导源很古。据研究,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当人发生某些疾病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就会出现一些疼痛点或压痛点,针刺这些点,病症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陶砭科技东方美学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雅婷历时30年,发明出"陶砭"保健、美容、美体工具,创建了陶砭养生保健法。陶砭养生保健法是以中医学为基础,阴阳学为总纲,以人体十二经络穴道为依据,以五脏六腑互动平衡机制来调理为指导原则用以疏理人体皮、筋、肉、骨、脉、  相似文献   

13.
中医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太极拳与中医理论之间融汇贯通,太极拳的运动在高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对维持人类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思想帽"(thinking cap),据说这顶帽子能够激发人体大脑的潜质,让人脑变得更聪明。这种装置使用微型磁脉冲改变大脑的工作方式,在  相似文献   

15.
经络客观存在于活人体内,这已被针灸,推拿等中医实践所证实,经络上空位电阻的特殊性已通过电学仪器检测,经络既不属于有,也不属于无,与三元能量运化相关,经络的循行按一定的规律,在沟通人的性与命,促成人体与天地万物交换能量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经络?经络是2500年前中国医学最伟大的发现。《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经络有“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重大作用。也就是说经络的作用是专门防病治病保健长寿,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然而,处于统治地位的西方医学,到今天仍未发现经络,甚至认为经络根本不存在,当然也就谈不到利用经络的理论防病治病了,这真是医学界最大的憾事。  相似文献   

17.
经络漫议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中 ,经脉是主脉 ,络脉是傍支脉或小支脉。中医学认为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 ,它受脏腑所主宰 ,分布于全身 ,通达表里 ,贯彻上下 ,互相联络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经络学说出自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由于现代解剖学没有发现“经络”,所以 ,人体中是否真有经络 ,就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有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电导、光导等先进科技手段欲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然而 ,经过一番折腾之后 ,大都无功…  相似文献   

18.
奇幻画廊     
奇幻画廊经络波发生器实验证实,人体经络也是一种波。中医也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说法。此仪器可用各种波类和能量打通人体受阻的经络,从而实现人类医疗的划时代改进。陕西工学院机专41班弋战峰文长沙晚报谭谷泉生物钟仪只要你输入今天要于的事的文字说明,该仪...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7,(7):58-58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脚背、脚底、脚趾间汇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学家还认为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是人体的保健“特区”,充分开发这个“特区”的保健潜能,对预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处。脚部保健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针灸的神奇疗效表明,经络是人体高层次的调控系统.为推进对这一复杂生命现象的了解,不应滞囿于微观解剖,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探索.分解式的视实体为终极原因的思路,是西方经典科学的传统模式,在研究宏观(包括分子、原子)运动时,即在物理、化学领域获得了极大成功,但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则难于中的.经络是中医发现的,中医学本有的解释应当受到尊重,应当作出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